克苏鲁神话(Cthulhu Mythos)是以美国作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世界为基础,由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整理完善,并由诸多作者所共同创造的架空神话体系。作为一个自由开放的集体创作系统,克苏鲁神话本身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结构体系而言。如今所指的克苏鲁神话,是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根据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世界观整理出大致的构造后,再由众多参与者集体参与创作最终得到的产物。洛夫克拉夫特作品的共同主题是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和以灾难性结局告终的知识探索[4] 。人类经常受限于强大的存在或其他宇宙力量。但这些存在与其说是恶意的,不如说是对人类漠不关心。洛夫克拉夫特将这种观点称为“宇宙主义(Cosmicism)”[4] ,认为人类的宗教信仰只是一种自负[4] ,最终人类在一个冷漠的宇宙中是孤独的且没有自保能力。在这样一个浩瀚无边、而又毫无理性与目的可言的宇宙中,人类所认识和规定的法则与观念都是毫无意义的。[5]
发展
罗伯特·M·普莱斯(Robert M. Price)在他的作品《洛夫克拉夫特与克苏鲁神话》中提到了克苏鲁神话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普莱斯所说的“真正的克苏鲁神话”,在洛夫克拉夫特的有生之年就已经成形,并受到他的指导。洛夫克拉夫特去世后,理查德·L·蒂尔尼(Richard L. Tierney)试图对神话进行分类和扩展,并用“德雷斯神话”一词来区分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和德雷斯的故事。[3]
第一阶段(洛夫克拉夫特神话)
在洛夫克拉夫特后半生的作品中,有许多借鉴“洛夫克拉夫特圈子”的作者们的故事元素,那是一个与洛夫克拉夫特通信的作家集团。这个小团体包括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罗伯特·E·霍华德,罗伯特·布洛克,弗兰克·贝克纳普·朗,亨利·库特纳等人。此时的神话作品以洛夫克拉夫特的“宇宙主义”为理念,即“人类的存在对于这个冷漠的宇宙来说毫无意义”。这也是克苏鲁神话的精髓所在。
洛夫克拉夫特意识到,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故事系列,一个故事系列中的元素并不一定会因为作者在他的故事中使用了它而成为另一个故事的一部分。例如,尽管史密斯在他的“终北大陆(Hyperborean)”系列作品中提到“克图尔特(Kthulhut)”(克苏鲁)和“尤格·索托特(Iog-Sotot)” (犹格·索托斯),但这并不意味着克苏鲁是终北大陆系列的一部分。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是史密斯笔下的撒托古亚(Tsathoggua),洛夫克拉夫特将它用于和齐里亚·毕夏普合著的《丘》(1940)当中。洛夫克拉夫特通过将撒托古亚与地下城市昆扬(K'n-Yan)中的图鲁(Tulu)、伊格(Yig)、莎布·尼古拉丝(Shub-Niggurath)、纳格(Nug)、耶布(Yeb)等实体放在一起,有效地将史密斯的创作与他的故事联系起来。
“洛夫克拉夫特神话”中的大部分元素并不是洛夫克拉夫特作品中各种系列作品的交叉融合,而是由每个作家有意地创造出来,成为神话的一部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各种关于禁忌传说的神秘魔法书。例如,在《夜之子》(1931)中,罗伯特·E·霍华德让他的角色弗德里希·冯·容兹阅读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死灵之书》,而洛夫克拉夫特在《超越万古》(1935)和《超越时间之影》(1936)中也提到了霍华德笔下的《无名祭祀书》(The Unaussprechlichen Kulten)。 霍华德经常与洛夫克拉夫特通信,两人有时会在各自的作品中插入对方的背景或元素。因此霍华德笔下的“蛮王柯南”系列有时被认为是克苏鲁神话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1933年4月27日写给詹姆斯·F·莫顿(James F. Morton)的信中,洛夫克拉夫特阐述了自己对克苏鲁神话体系的一些基础性构想。但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生前并没有想过对他所创造的神话作一个系统的整理,在他去世之后,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对他的体系进行了整理,并提出了“克苏鲁神话”这一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