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偶遇的枫葵

作者:名和行年 更新时间:2016/2/22 12:18:37 字数:4144

光阴渐次移,少长竞相催。时光的迈进终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孔子也曾经感叹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欢乐的时光得以永续,而悲伤的时光尽可能飞速流逝。兰亭集序也说“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无论是我,还是奈惠,都对周边的事物都有着自己的好恶之分。比如说,我喜欢玩游戏,但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应付前来嘉茂家的无聊问卜者身上。又比如奈惠,她很乐意花两个小时细心品味一盘拼盘,但她连花一个小时去制作这个拼盘都不乐意。

乐在其中,两个小时恍若一瞬;苦辛厌离,一小时一日煎熬。但从客观上来讲,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大抵给我们的感觉是相似的。因为我们毕竟是学生,学生生活的规律性,恐怕是人生中任何其他时段都无可比拟的——生活有人照料,自己只需按照规律作息和学习。

不过,学生生活自然也不是一潭死水般了无波折。虽然我们的人生不比那些刻意抛头露面的人波澜万丈,但一些小涟漪却也不失为人生的调味剂。便如我之前从相谈屋的委托人们那里听到的那些酸甜苦辣一般,他们也正透过这些涟漪体尝着人情百味。不过,相谈屋能解决的事情终归算不得什么大事,充其量不过是将一块小石头扔进水塘。要论令人记忆深刻,在事后很长的时间里依然兴致盎然地回味的,这样的故事还是屈指可数的。

奈惠和我正窝在我家的被炉里。现在的话题便是“令人回味的过往”。我列举了几次经历:比如我与二宫山绫见关于一份书法吟稿展开的过往、我与一个茶道名家千金的交流等等。不过,这些故事虽然在我的记忆里占有相当的地位,但奈惠都是局外人,我的感受并不能与她形成共鸣。她与我相识乃是在国中,那时的我们自然也是以学习为主,少有其他的大型活动,至于第一次印象深刻,学校生活之外的活动……我们既然这样想着想着,思路也渐渐重合到了一起——在国中毕业后,升上高中的那个春假,虽然短暂,但被我们利用了起来,出发去上野公园赏玩了三天的樱花。

这个春假难得地没有太大的压力。所以,因为我连猜带蒙的押题帮助而混上了霞浦高中的宇野奈惠来到我家,并且在腻味了霞浦的风物之后,我们决定来一趟远游。这个季节,樱花自然是最好的景观。上野公园又是久负盛名的赏樱胜地。身具浓郁和魂情结的我自然不会拒绝友人这样的邀约,于是在安排好计划后,我和奈惠便乘上了霞浦向东京的列车。可惜霞浦市规模并不算大,并且还处于被自然的霞浦水域三面包围的状态。这样一来,铁路也不太可能延伸到这里。所以,我们实际的出行方案是,先从公路到临近的土浦,再走常磐线到东京。不过,得益于发达的公路体系,短暂的公路里程一瞬即毕,我们很快坐在了列车的座位上。

从环境开发的角度看,铁路沿线的景色还是以自然风物为多。并且,每当从眼前飞逝景色切换成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时,我们往往便会生出“列车要到站了”的反应。并且,若是对乘车有经验,对里程和车速都比较熟悉的话,还可以根据当前时间推算出目前大概的位置。比如说,旁边的一位带着小孩的年轻女性,便不时回答着自己孩子。孩子的问题很简单,每当列车的速度变化被这个孩子察觉时,她便会问自己的母亲:“妈妈,现在到哪里了?”而她的妈妈从没有拿出时刻表或是向旁人询问,仅仅是拿出手机看了看,便明确而肯定地给出了回答:“到荒川冲了。”“到牛久了。”“这里是藤代。”而每次随后响起的广播,也证明这位年轻女性的答案并没有错。

我很是尊敬一日之长的人们,于是不由得对这对母女多看了几眼。成年女性的年龄特征通过化妆的掩盖变得模糊,她的年龄并不容易推断,只能模糊地肯定,大概在二十七岁加减四岁的范围内。但她的女儿一脸素颜,骨相非常清晰。我能肯定她的年龄在三岁左右,误差不会超过三个月。她的女儿似乎显得很是淘气:虽然她的妈妈为她买了一张票,并且为她准备了一本车上打发时间的故事书,但她显然不满足于书本上对她显得无味的内容。在草草翻阅完那些文字后,她先是把玩了一阵用作书签的枫叶,然后更是不耐寂寞,在两个座位上活蹦乱跳,连坐在第三个位置上的我也不免池鱼之殃。

“虽说小孩子大抵都天真活泼,但我还是觉得没有自己那个知理子族妹好玩。”我心里如是想着。毕竟那个小孩的脸我捏过不少次,而且她那个不服输的性格逗起来也颇有兴致。现在,座旁的这位女童对我的旅途只是单纯的搅扰。尽管我并未生出厌烦感,但她的妈妈显然已经在为自己女儿的失礼举动向我道歉。

“不好意思,女儿年纪小,坐不住,打扰到您了。”

“没事的。您也是去东京吗?”

“准确来说,是在绫濑下呢。我们住在那里。”

我记得我们上车时,这对母女便已经坐在了这个位置上。然而,我们可是赶早从霞浦出发,就算霞浦到土浦有一段公路,那也不影响我们在非常早的时间坐上了这趟列车。然而,这便令我感到了一丝诧异:这名女子显然是在天没亮,甚至更早的时候便坐上了这趟车。然而,常磐线的班车有很多,她如果只是返家的话,完全可以选择中午或下午的班车,让自己在午夜得到充分的睡眠才是。我又借着余光扫了扫这位女性座椅的周围,意在观察她在旅程中产生的旅行垃圾来判断她的上车时间。由于平时也不乏乘坐列车的经验,我观察到她的座位旁的隐蔽处放有一份列车正餐盒和一个冲溶汤料碗。至于盛装零碎丢弃物的清洁袋,倒是还留在原来的位置,连封口也没有撕开过。

于是,我开始了判断:她携带的女孩现在活蹦乱跳,精力充沛。以此判断,她们在之前已然得到了充分的睡眠。但这与一般人的作息规律又是非常不一致的,尤其是幼童。根据我的经验,这名女性已经乘了很长一段路,而列车旅途对于儿童而言,又是相当容易令其疲倦嗜睡的。所以,我斗胆对她的身份进行了猜测。

她的作息规律和一般人不同,所以才能夤夜赶车还保持着相当的精神。一般来说,夤夜赶车,早餐这个饭点至少得在列车上解决了。但从她们产生的丢弃物来看,她们选用的是一餐饭菜汤的正餐。如果她们用的是列车的早餐,那么,包装会是少量散装,更应该盛装在清洁袋里。显然,她们用了一次正餐,而这和我们用餐习惯时间的差异,或许便能成为线索——正常习惯,上午绝不会用正餐。我们这个国度所跨越的时区,并不存在能让正餐移动到上午进食的跨度。所以,这对母女应该是归国返家。具体的解释则是:这对母女习惯了国外时区的作息规律,尽管现在是上午,但她们依然按照国外的就餐时刻用餐,于是便在我们眼中的早餐餐点进食了一份正餐。

进食正餐可以是午餐,也可能是晚餐。具体的时刻也因人而异,并不能单凭此推究她们从哪个国家返回。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们在归国后并未在第一落脚点作太多停留。因为倘若如此,这个休憩便会使她们倒转时差,毕竟阳光刺激是生理作息的要因。这样想来,我们可以确信,她们归国的交通方式有着较为严谨的时刻守则。否则,如果不确定因素过多,她们单靠临行在售票机上购票,便无法在人流如潮的常磐线上买到两张连坐票。

这是一个岛国,归国只能通过空中或是海路。如果是海路,相近的国度时差不至于如斯之大,远处的国度又需要数日的航行,她们完全可以每日慢慢适应时差,终归是不至于在入境后体现出如此之大的时差反应的。所以我认为,她们应该是从较远的国度,由空中飞回本国的。并且,她们确认一路上天气良好,并不存在影响飞行的恶劣天气。

跨国飞行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还携带着这样一位女童。所以这个行动有着相当的必要性。现在正值春假,显然,令人最容易联想到的,便是这个女童到了进入幼儿园的年纪。在此之前,她和至少有她母亲在内的亲属在国外生活,一旦适龄,便由母亲送回本国入学。这样想来,这个孩子的父亲有两种身份的可能:一种是跨国婚姻,孩子具有外国血统;另一种是夫妻双方在国外工作,或妻子随国外工作的丈夫在国外建立家庭。由于第一种情况下,子女应该能够很便利地在当地入学,所以我更倾向于第二种可能。此外,这位母亲对常磐线沿线的站点非常熟悉,可见应该是在近期有过乘坐这趟列车的经验。如果是长期在外工作的人,对日新月异的铁路网不至于如此熟悉。此外,在幼儿园时期,孩子非常需要正值青壮年的家长的照料。母亲带着女儿返回,也很可能将会陪着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我更倾向于这位女性是全职主妇,并且近一段时间曾来往于绫濑的住家和国外的落脚点。来往的缘由,很可能便是和家里人商量、或是与学校交涉自己女儿的入学事宜。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便是跨国婚姻,但该地的教育条件并不如本国优秀。排除这个可能的根据则是列车的驶向:东京是本国最发达的都会之一,这趟列车正由东京东北开往东京。如果是个教育条件较低的地区,那么,其相应的交通设施也比较落后,跨国航班也应该仅限于来往最重要的都会。这样想来,这位女性倘若真是从教育落后的地区返回,出于便捷和回国后返程便利的考虑,也应该选择飞往东京的航班,再由东京前往绫濑。基于她们是在东北边的机场着陆,再乘常磐线南下前往绫濑的事实,我有了一些设想。

“您的家是在绫濑呢,应该马上就到了吧。”

“虽说路程上还有挺远的,但似乎要停的站点也没多少了呢。”

“您对常磐线真是熟悉呢,不愧是住在沿线的本地人。”

“虽然说是本地人没错,但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国外居住的。”

“您应该是居住在加拿大,现在为了女儿的入学而回来的吧?”

生人在听到我的某些发言时,往往神色会产生剧烈的变化。比如这位女性。我可以很明确地阐述她此时的心理:她很确信自己的话语中没有透露出丝毫关于自己具体居住的国家和回来的目的,但眼前的这个女生已然将正确的事实说了出来。自然,我并不愿意无谓地向生人展示我的思维过程,于是,我随手找了一个借口匆匆带过:

“啊,我只是猜测而已。您给女儿准备的是一本英文读物,并且在里面夹了一片枫叶当书签。使用英文,并且国旗上有枫叶,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的,不就是加拿大吗?”

列车到了绫濑,这位女性显然对我依然怀有疑虑,若有所忌地领着她的女儿下了车。显然,我的旁边并非只有生人。对面的奈惠对我的这个判断显然心痒难抑,待到那对母女消失在车站,立刻便开始了对我连珠炮般的发问。没奈何,我将思维的路径说给她听之后,她也一样是将信将疑。毕竟,我使用的所有的证据均非确证。然而,我却叫住了正打算继续发问的奈惠。

“把她们的那个餐盒丢掉。”

“她们自己不去丢吗?”

“毕竟在那边,她们用完列车上的正餐,餐盒是明显地放在简易桌上等待乘务来回收的。我们的列车没有简易桌,所以她才会将餐盒放在隐蔽处。这算是一个确证了吧?”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