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方的后续部队陆续赶到,战斗的天平开始大幅度向贞德方向倾斜。
这次北上,贞德手下一共有直属部队一万三千,死缠烂打扔不掉的骑士部队五百以及六千还有十天就要到期的瑞士民兵总兵力近两万,超过爱尔兰远征军团三分之一,而且没有一点杂鱼,都是能征善战的部队。
“侯爵大人!前面的兄弟快顶不住了!侧翼被迂回了!被迂回了!”
“冷静!派人去重整侧翼!让我的传令兵去传达命令!”
“来不及了大人!侧翼已经一片混乱敌人的太厉害了完成了迂回中军快要被包围了!请快下命令让中军撤退吧!”
“不!敌人的侧翼现在也暴露在我们面前!我们还有机会!”
随着战局的胶着和战场上双方投入部队的增加,战场指挥官的指挥效率开始明显下降,英军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因为没有旗语(几百年后西方才有)同时部队陷入混战后缺乏组织,英军被三面合围的精锐中军开始陷入混乱节节败退。
这个时候就看出贞德部队在组织和纪律上的优势了。
当战斗规模扩大到达战役级别数万人交战的时候,部队的调动能力和纪律性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级别的战斗中,个人勇武本身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想法个人主义还有可能造成混乱,这是这个时代的战役中经常出现的情况,这需要部队平时就十分注意组织纪律,注重集体意识和集体训练,齐步走和队列训练就是为这种集团作战而生的训练。
从建军第一天起就极其注重部队纪律和集体意识的贞德的部队在这种时候的表现明显好于英军方面,虽然英军的纪律性在这个时代算是相当不错的了但依然没法和从参军第一天就被贞德逼着玩‘军训’和‘拉练’部队相比,明明是防守方可组织的还不如进攻方好,随着战斗的进行,英军一线已经变的毫无纪律可言,任何人都别想再将这些顶在一线的部队进行任何的调动和指挥,他们只能如一团乱麻地死在这里,任何人都别想再调动他们。而贞德这边依然可以调动部队让部队向自己想要攻击的方向攻击,虽然混乱和迟缓还是难免的但她并不担心鞭长莫及的问题,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指挥战斗,她不是一个人!
“苏格兰人!对面的英军被你们*过不知多少次了!现在我们再*他们一次!跟和我冲呀!”
“杀!!”
在她的左翼,华莱士带着三千苏格兰赤脚裙子大汉瞄准英国人防线脆弱的地方狠杀过去。
在她的右翼,威廉退尔带着三千多如狼似虎的瑞士职业长枪兵撕开英国人中军和前卫的结合部一口气杀了过去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彻底凿穿,英军帅旗就在他们不远的前面。
“冲呀!兄弟们!胜利就在眼前!”
刺翻一片又一片英军,瑞士人平举着长枪大步朝英军的帅旗冲去。
“弓箭手!向前抛射!掩护两翼的兄弟!”
见到自己这边左右两翼的步兵突破了敌人最后防线向敌人核心位置冲去,罗宾让手下的弓箭手向敌人阵线更后方抛射扰乱敌人不让敌人重整防线大大减少了两翼突破时的阻力。
战役级别的作战中,因为受到通行能力的限制,前线部队的指挥官需要按照自己的判断进行适时的战术调整寻找机会而不是等待司令的命令,这需要前线部队的指挥官有过人的能力和统御力,既要有大局观又不失机敏。
越是大型的战役一线指挥官就越重要,向这种上数万人级别的会战,前线指挥官的能力更是重要。
而很不巧~贞德在这方面甩英军好几条街去,手下指挥官的能力,英军方面的一线指挥官和威廉退尔、威廉华莱士、罗宾汉他们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双方根本不在一个次元。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构筑的侧翼防线不到一会功夫就被敌人轻易凿穿,维尔侯爵觉得自己快疯了!
要知道这种上万人级别的会长一般来讲打到后期都和混战没区别,双方的指挥官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指挥官,司令发布的命令指挥官收不到指挥官带着自己的部队各自为战让局面陷入一片混乱。
原本应该是这样没错……应该是这样的,这是从军二十几年的维尔的经验之谈。
“这些法国人到底是不是人呀!怎么现在比一开始秩序还好了?!”
可是眼前这群‘法国人’却打破了维尔二十几年来对会长的认识。
对方的部队在经历早期的战斗后不但没有发生混乱建制全乱还在战斗中重新组织了起来进攻和调动变得越来越有序,和自己手下逐渐陷入混乱的部队形成鲜明对比。
对方两翼部队的指挥官和部队都极其骁勇,穿过稀烂的泥巴地和草丛突然从自己的侧翼杀过来连犹豫都没有直接攻击自己最脆弱的两翼。
中军陷入包围侧移防线也被突破,敌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斗不但没有越来越混乱反而表现的比一开始的时候更加出色。
这让维尔有些慌张。
因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已经十分确定自己是带不走自己绝大多数部队了,很可能连自己都要再在这里。
但他并没有屈服,他还想做最后一搏,因为他还有七百多精锐的骑兵部队没有拿出手呢。
“骑兵部队全体!向冲入我们阵线右翼的敌人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