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样,李秀拿着绸缎擦着师祖们的雕像。
有一说一,没有依然陪着,一个人打扫祠堂还真的是有点寂寞。平时的话,虽然聊天的内容相当没有营养,但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还挺打发时间的。
同样的,还好时间还早。没有到深夜,再加上知道是昆仑寒宫师祖们,不然一个人打扫祠堂感觉还真的挺渗人的。
【已到达广寒殿,是否打卡?】
好在柳依然离开了之后,李秀似乎有了一个新的同伴。
就在李秀擦拭完一个雕像的时候,系统的声音响了起来。
“等我打扫完再说。”李秀开口说道。
上一次的回溯丹被系统默认直接吃下,差点整个人炸裂,这让李秀对于打卡方面相当的谨慎。
别的不说,至少也要在打扫完成了之后,再打卡。
不然万一有了事故,他不能再打扫祠堂了怎么办?总不能让师尊来打扫吧?这样子的小事还要麻烦师尊,李秀觉得他大概可以找一块豆腐撞死了。
就这样子,李秀默默打扫着。
总共花费了五个小时,才终于是打扫干净。
这五个小时,李秀一直都在祠堂里,根本就没有出去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够那么快完成。
“呼。”
终于是打扫完,李秀擦了擦头上的汗珠,然后吐出了一口气。
他有点庆幸宗门每一代都只收一两个弟子,走的是一个精英路线。要是像其他那些大宗门一样,走的是收很多弟子,再从中选拔的话,李秀大概会打扫到头皮发麻。
“真是~”李秀摇了摇头。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觉得每月打扫祠堂,其实是另有玄机的。
比方说是为了锻炼弟子的耐心,又或者说是锻炼弟子的真气控制能力?
总而言之,李秀觉得不简单。
打扫完了之后,李秀也来到了末端的雕像处。
上一次打卡的师太是昆仑寒宫的第四十八代弟子。那一代也只有一个弟子。
那么今天打卡的就是第四十七代弟子了。
不过这四十七代弟子和四十八代弟子不同。这一代一共有两个人。
根据雕像前石碑碑文的介绍。
一位叫李青阳,一位叫苏东秋。
李青阳是掌门,而苏东秋则是副掌门。
“失礼了。”
来到了苏东秋雕像的门前,李秀低声道,内心的话,则是暗道一声:“打卡。”
为什么不打卡掌门,而是打卡了一位副掌门。
因为不出意外的话,同期最强的,只要不反叛门派就能当掌门。
那么很显然,李青阳应该比苏东秋要强。
李秀现在是金丹九重境,在同龄人中很强,但面对昆仑寒宫的各种大能们,根本就不算什么。
打卡获得的奖励,没有具体的说明。可能是像之前回溯丹这种师太的杰作,也有可能像每天在师尊打卡获得的功法,当然也有可能获得实力。获得实力是好事,但万一实力大到肉身承受不住,那就是坏事了。
轻则修为废掉,重则爆体而亡。
也正是如此,李秀才从最末端开始。因为武空大陆灵气越来越稀薄,现在也处于相对和平的年代。按照道理来说,越是靠近李秀这个年代的人,也就越弱。听师尊说,昆仑寒宫刚刚创立的时代,金丹期的修士在战场上连炮灰都算不上。
至于昆仑寒宫最早的那些掌门,那绝对是上古大能,每个人没有几个绝技是说不过去的。
“好吧,我要收回刚刚的话。牛逼啊!苏文秋副掌门!”
在喊完打卡之后,李秀又看了一眼碑文。
这一看,李秀觉得他有点冒失了。
这一位苏东秋副掌门,是真的不弱..甚至可以说是恐怖如斯。
龙族?听起来就相当的强力。事实上无论是在穿越前的小说里,还是现在这个武空大陆,那确实是相当的强大。
特别是雪州旁边的东海龙族,更是四大龙族之首。
它们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就算是化神期的强者也要避让。
而就在数百年前,东海龙族在搞事情。
每天都往雪州降雨,连续一年都没有停下。造成了很大的洪灾。
苏东秋副掌门看不下去了,就前往了东海龙族。把那东海龙族剿了一个天翻地覆。
听说东海龙族的族长都被打的在家蜕了十年的皮,才恢复了元气。
而在那之后,东海龙族再也不敢胡乱降雨。
“真是热血啊。”
看完了石碑上的介绍,李秀忍不住感叹。
光是想想都感觉热血。
而就在李秀感叹的时候,系统那边似乎也好了。
【叮咚,打卡成功。获得定海针一个。】
“定海针?那是什么?”
听到了定海针,李秀皱起了眉头。
老实说,有点超出他的知识范围了。
和往常一样,李秀拿出了定海针,然后观察了起来。
“好普通。”
这一观察,李秀就忍不住想要吐槽。
这和平时缝衣服的绣花针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嘛,是那种扔在地上,如果不仔细观察,是绝对没有办法发现的类型。
取这名牛批的名字,是要弄哪样啊?
吐槽归吐槽,但万一有用呢?
小说里的很多主角一开始也经常会获得一些不知道作用,令人费解的东西,但随着剧情的深入,视野的拓宽,很快就真相大白了。
甚至会在关键时刻启到作用,比如给主角送正巧需要的功法,又比如在关键的时候救了主角一命。
“秀儿。”
就在李秀这般想着的时候,苏慕清的声音响了起来。
“祠堂已经打扫好了。”李秀开口回答道。
“用膳吧。”
师尊的声音再次传来。
这个时候李秀才想了起来。现在好像已经到饭点了。
更准确的说,李秀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
现在是已经超过饭点了。师尊睡的很早,一般每天晚上十点就已经在床上了,所以每次晚餐也会比较早。一般五点半就会吃晚饭,六点左右就会结束,开始收拾。
“来了。”
李秀应了一声,便是把针收好,走出了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