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01大难不死,未必有后福
最近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所谓完美的人生,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
不要笑,这可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严肃到人类历史上几乎每个时代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不停地讨论,然后直到现代还没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
不过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人生到底怎样才算完美”这件事,我想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吧?
就拿我来说,小学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将来长大以后一定要从事一个高尚的职业——比如成为一名科学家,然后用我的知识报效祖国,乃至造福人类。
或者是成为一名宇航员,乘坐着凝聚了人类智慧结晶的巨大太空飞船横跨无尽的星辰,在宇宙最遥远的边际永远留下我的名字。
我不是跟你说了不要笑了吗……?
别跟讲说你八岁的时候没有在21乘29厘米的作文本上一篇叫做《我的梦想》的课上作文里提到过这些事情!搞不好你当时还抬头挺胸地站在讲台上,把自己的这篇作文自豪地念给班里的其他人听呢!
没有经历过那种时代的人根本就不配被称作人类,我才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小学时候把“以后当个好女婿”这种事当成是未来梦想的人。
总之!我在小学时代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可是有过一个“宏伟规划”的——只不过这个“规划”只持续到了我念小学三年级为止。
三年级时,在参加了一次全校学生都参与了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之后,拿到了成绩单的我第一次对人生中的某些事情产生了怀疑。
尤其是当那时的我以自己非常有限的数学知识计算出全校排名第一的那个家伙的成绩和我的成绩之间的分数差时,这种怀疑变得更加强烈了。
该怎么说呢……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模糊地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有某种决定性的不同。
在此之前,我一直都笃信着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一样能做得到。
然而事实好像并非如此,人和人之间不一样的地方果然不只是身高和样貌之类的差别,还存在着某种决定性的不同——不,应该说是某种难以逾越的鸿沟,就像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我和全校第一的那个家伙之间的分数差那样的鸿沟。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那幼小心灵中第一次对“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这件事的定义稍微起了点变化——详细来说的话,就是从“报效祖国、探索星空、造福人类”变成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然后这个虽然称不上宏大,但绝对是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一直横跨了我的整个小学后半段与初中时代。
其实直到中考以前我还是一直坚信着这个美妙的人生蓝图一定能够在我身上变成现实的——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然而当那次对我的人生来说至关重要的考试结束以后,我从教育局那里拿到自己的成绩单时,这个理想却再次发生了某些微妙的改变。
具体来说就是,看到印在A4纸上“总分”那一栏里面的红色数字的我,把“我今后从事的职业到底能不能对社会有用”这个首要条件变成了“我只要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可以了”!
该怎么说呢,其实“对社会有用”这个概念本身就很宽泛——人类这种生物活在世界上只要能够创造价值,就算是对社会有了贡献,未必一定要当什么医生啦、律师啦,或者教授这类的职业才行……硬要说的话,这其实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妥协。
然后就是这个经过妥协之后的“人生目标”又一直贯穿了我的整个高中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