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七 水一章

作者:阿尔弗雷德约德尔 更新时间:2023/2/9 21:15:03 字数:2504

在竺厢和稻夷人也能够接连抵达驩峰州的同时,在北边,平南与稻夷战事平息的同一时刻里,11月末,东军再下两城,成功地将樱洲联军从顺钏城郊打退,撕开了一条口子使得骑兵得以强袭其后方营地。

而樱洲军的控制区域随即在瑀朝东军的马步两军协同下接连丢掉了平、同、江、壤四镇,东军先锋一部直抵柳城下,并吓得据城防守的少量仁羌军弃城而逃。

在11月时,樱洲联军在高芝新划分的北方四道中的优势就已经尽失,而东军军威又能再度威胁到作为人口、税收和粮草重要区域的沃川四子,这对于补给基地分散且相距遥远的樱洲联军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后续的进展却又没能找到对樱洲军有利的点,特别是此次东军的统帅把威名打出来后,其李如松后代,现今高芝王族旁支-高芝威望颇盛宗族陇西(星州)李氏远亲的多重身份buff.

就显现出来了,由于樱洲至今仍记得从李成梁开始,李家的那三代人都在高芝的土地上将他们一顿胖揍的痛苦回忆(这个世界线),于是面对这个李如松后代的李敬贤,樱洲军发憷了。

且不管是樱洲军发憷了,仁羌军也不知所措了,或者说更多的是因为当下李敬贤军势的问题和一股说不清的迷信感。

百年前,三个姓李的祖孙三人接连将樱洲军一顿血虐,让樱洲自此之后老老实实地安分了近百年,现如今又有个后人一来就拉住了瑀军直线下滑的战局,反过手来就把他们给一顿胖揍了,这还说得清吗?这妥妥的血脉压制的!

所以说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的奇妙,如果说李敬贤打不出太好的战绩,或许这套说法‘杀伤力’就没那么大,但问题就在于李敬贤的战绩看起来就是牛啊!

从9月到12月初,高芝战事攻守亦换,樱洲联军的北线的全面退败已经不可挽回,就像是李如松对小西行长一般,此次李敬贤对小西糜纹的数次交手也让懂点历史的家伙看出了端倪。

仁羌王对樱洲军的点头哈腰本就在高芝国内引起了不小的不满情绪,加上高芝自持要比樱洲更开王化,于是文人墨客及军政官员多多少少都对于樱洲人的奴役心怀不满。

还有樱洲军比起瑀军更加恶劣的军纪,以及樱洲本土各类物资匮乏的缘故,针对高芝平民百姓的劫掠更是家常便饭,如果说樱洲联军打的顺风顺水那还好,能够压得住高芝人。

但战况要是这么一转过来,加之李敬贤的身份buff和瑀朝对高芝长期以来的文化渗透和同化,这么一下子就让樱洲联军控制的区域变得焦躁不安起来了。

正如上边提到的,樱洲军补给基地补给基地分散且相距遥远,相当分量的物资还值得从樱洲列岛上运抵高芝战场,国内征召的十万兵不仅得分批运抵,还得腿着去前线补充小西糜纹的军阵。

而在这一路上,相当于跨越了半个高芝半岛的路程,补给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本来就关系恶劣的樱洲军和高芝百姓的尘土便愈发地不可收拾。

大量百姓揭竿而起,成为潜伏在樱洲联军控制区内的散兵游勇,虽然缺乏统一的调度指挥,但他们的存在便极大的扰乱了后续樱洲军援兵的行军速度和影响可抵达兵力。

当然,有组织的义军组织也有建立和站出台面,这些大多希望重归王化的义军打出了借鉴前人的名头,唤作高芝归义军。

我们暂且不论这些人有没有张议潮般的能力与毅力还有信念,但这些扎堆出现的义军组织着实给樱洲联军造成了其他松散义军组织般不可及的压力。

如果说散兵游勇仅能牵制樱洲军或是仁羌军的十人、五十人,至多百人队的兵力,那么高芝归义军则可以牵制和阻拦数百甚至上千樱洲联军的行动。

且这些组织的本身就是对樱洲联军控制区内稳定性的极大撼动,原本安定的沃川四子也在高芝归义军、瑀军和樱洲联军的三方干扰下变得极为不安,能够产出的各类资源随之蹦极。

看着樱洲联军吃瘪,隆都自然也是极为欣喜的,从12月初起便在数日内连发多道朱漆木牌,从属于中军编制的卫所中大批次地抽调卫所兵随新练营兵马一齐补充到高芝战场上。

同时,隆都也诏命周边地区的团练将练好的兵马造册上奏,由兵部负责接收根据训练程度的不同或转入新练营进行短期的加急操练,或送去高芝前线,凭李敬贤调遣。

也就是说,在樱洲军自九月底开始调度起,十万兵马现在抵达前线的也不过是十之二三,而隆都即便没有从安东都护府调度兵马,也能靠其庞大的体量和国力以及距离优势,在短期内向李敬贤补充数万兵马。

直到11月底,李敬贤手下的东军仍有12万四千余人,其中战死的士卒不过三千,伤后不治者七百,而负伤者却多达一万一千余人。

同时在对面的小西糜纹手底下,十万樱洲联军却已折损过半,六万仁羌军仍剩四万余众,可四万樱洲列岛及大名兵却不足万余。

虽说有十万本土抵达的大名军正在路上,也的确有两三万人抵达了小西糜纹的集结地,可就是这么点人,可没办法和小西糜纹幕僚家臣们所推测的二十五万瑀朝联军所抗衡。

虽然不知道小西糜纹的幕僚家臣们是怎么推测的瑀朝军总兵力,但他们似乎很想当然地将己方控制区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大量高芝义军理所当然地算作了瑀朝的兵力。

在他们的构思中,瑀朝的兵力可能由四万精锐(他们认为就是这些人撕开了口子,作为主力部队击溃了他们的防线)七万卫所兵等组成的二线部队(填线的)

十万高芝兵(依然效忠高芝王庭和其弟北上王的)和三万仁羌降军(可能是自北翰山谷叛逃到自己这边的高芝兵又从自己这边逃过去的跑跑兵们)所组成。

我们先不说樱洲军的这番乐观念头,将己方失败的主要原因到底归咎在哪,光是这种‘啊!敌军只有四万真正能打仗的主力!我们是输给了人海啦!’的这种想法,就很离谱。

而由此得来的‘以优势的本土兵力集中于一点,诱敌深入寻求于其主力决战’的计划便更是一种先天就带有缺陷的想法,他们或许认为只要能够击败这四万主力,其他瑀军和高芝军就会做鸟兽散了吧?

然而事实则是李敬贤手底下的瑀军此时也的确在隆都的卖头支持下将总数蹭蹭蹭地涨到了二十万,重新集结出了左量珲翻车时的兵力。

但问题就在于,李敬贤手底下的东军可基本都是自己人组成的,不得不说樱洲军确实估量对了,李敬贤手底下的精锐主力确实有四万人。

可剩下的十六万人,除去八万卫所兵和征发的民兵外,还有五万训练得当的,从新练营出来的士卒,高芝兵的数量有三万,但李敬贤可不会让这群打仗不行的家伙来扛大梁,也就是充当炮灰和攻城的炮灰,以及吃枪子挨箭扎的炮灰。

待到时间来到了12月中旬,高芝的战事也因为天气的变化而逐渐陷入了又一轮地静坐中,而在这场数十万大军的静坐战争下,瑀朝和樱洲的国力以及体量将决定他们最终的胜败.....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