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葳蕤,信折子上的字好像也在摇曳摇摆。
“是个男孩……我的儿子……嘻!”
和亲王亦诩看了远方亲信的来报,激动得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因为屋子太小,他的大腿和桌角猛地碰了一下,上头摆的砚台、茶壶茶盏、笔架受到震动,发出当啷一声。
他顾不得腿疼,提心吊胆地跑到门口听了一会儿,好在这大半夜的没有谁被他惊醒。
他是偷偷起来的。
为了看一看手下给他寄来的密折,他顾不得寒夜霜冻,只披了件氅子,屈居于斗室,悄悄点上一烛,才敢把密折上的蜡封撕掉,摊开折子来看看里头写了些啥。
“是儿子……儿子……嘻!”
他又念了一遍,欢欢喜喜跑回桌边,翻来覆去地看那几个字。
黑头发,黑眼睛,尽管母亲是个洋夷,但毫无疑问是他的骨血。
折子底下还附了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女人比当初更加妩媚动人了,她抱着一个襁褓,那婴儿正哭闹着,模样不是很清晰,但看上去粉妆玉琢,肉嘟嘟的,额头上还有一撮黑毛。
这时候的照相技术还很糟糕,必须曝光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成像,所以会很模糊,而且相片中人的神态也会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不动,而格外生硬。
但亦诩依旧如获珍宝,爱不释手。
兀自高兴了一阵,他又跑到门口去听,听到没有任何响动,才吐出一口舒心的气儿。
没错,他甚至没敢往家里说他在外头有了孩子,这件事除了他,暂时还没别人知道。
常有人说,他怕他的福晋,也就是说他怕老婆,可他总会申辩:“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总的来讲,亦诩和他老婆是格外和睦恩爱的。
这么多年来,亦诩没纳过一房小妾,独宠王妃一人,王妃年轻时也是艳压群芳的才女,即便时过境迁,也是风韵犹存。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他这位王爷没有足够的后嗣。
亦诩和他钟爱的福晋前前后后生育了三次孩子,一男两女,但无一例外,全都没活过三岁,其中第一胎的男孩甚至没有足月,便死在了襁褓之中。
此前不久,亦诩和他的夫人又有了第四胎,这回生下来的终于是男孩了,亦诩总算有了儿子,有了继承人,而且身体健康,暂时没有夭折的迹象,他大喜过望,请宫里给孩子赐名,获名“裁湉”,封为世子,孩子满一周岁时他还大摆酒席,请了一大堆人吃饭。
但大喜过后他又深忧。
那些来吃酒席的那么多同辈,那些皇亲贵戚,哪个不是妻妾成群,儿女双全,有人还有十几个儿子,几十个女儿。
酒席那晚,唤亦诩叔伯的十七八岁青少年至少都有四五十个;亦诩同辈人里,儿子里最大的都三十岁了,甚至孙子都有了;并且亦诩的几个族兄,大他十岁,依旧还在包养姨太太,生儿子,生女儿,半年一年就办一次满月酒、周岁酒。
而他,只有一个刚出生的儿子。
可谓是孤家寡人。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且不论这句话的本意是什么,但世人怎么怎么认为,那就是什么什么意思,向来如此。
亦诩何尝不想多子多福。
但他也明白,他的老婆早就过了产龄,生完这次,下次多半是不会再有了,就算有,也相当危险。
所以,当亲信的密折递到案前,告诉他,他又获一子,可想而知他有多高兴。
至少证明了,生不出孩子,不是他的问题,而是另一半儿的问题。
可惜……是私生子。
亦诩无论如何,都是会善待这个新的私生子的。
自己的嫡子无事便好,自己百年之后,一切东西自然都归嫡子。
倘若有事,秘密养育另一个儿子在远方,以做保险,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绝后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他当然会悉心照料嫡子,倘若嫡子茁壮,大不了让他永远不知道自己还有个亲弟弟。
嫡子健康的同时,作为保险,私生子也是要好好活着的。
“哎呀,这娃儿,哭闹得好欢呐~。”
想到这儿,亦诩越发喜爱起这张模糊生硬的照片了,因为哭闹得越厉害,照片才会越花,哭闹得越有力,就说明孩子身体越健康。
“得给他起个名字……可不能让洋夷起喽,那可是我亦诩的骨血。”
亦诩来到斗室窗前,时值隆冬腊月,夜空清朗无云,寒风潇潇,庭中一片瑟瑟肃杀之景。
王府的绿瓦黯淡无光,灰白的墙边,唯有几株竹子在月光下翠绿如春。
“竹哉,青也。筛风弄月,潇洒清雅,”亦诩喃喃自语,“就叫‘竹青’罢,取其傲霜斗雪,经冬不凋之意。既非嫡子,便不能取字辈,如此足矣。”
青华帝国流行取字辈,也就是在名字里用同一个字,明排行,区辈分。
亦诩这一代是“亦”字辈,而他的下一代则为“裁”。
他的私生子当然不能用“裁”,便省去了字辈这一手续,但还能取“名旁”。
“名旁”取自五行谶纬学说,后人又做出一些变体,从前朝到今朝,为彰显尊贵,皇亲国戚都会取“名旁”。
例如亦诩,他的上一辈认为他们这一辈有言事济世之责,便给他们起带言字旁的命,例如“诩、诉、评、诚、讴、谏、谋、诗”等字。
而亦诩的儿子辈,则认为他们五行之中有水德,应起带三点水的名,例如亦诩的嫡子裁湉。
于是亦诩便在“青”字左边加了个三点水,给新儿子起名“竹清”。
加了个三点水,亦诩更高兴了,认为自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名字寓意既好,听起来又像是女孩儿名,他觉得又能掩人耳目,让人以为是女孩,或者以为他是把男孩当女孩养,以表他无心让此子认祖归宗之意,一举两得。
他赶紧修书一封,让亲信快马快船,直送南洲之海。
竹清由此得名。
亦诩儿子成双,高兴得不得了。
在家,他老婆和他一起相夫教子,嫡子茁壮成长,无病无灾。
在外头,远在南洋的亲信每月一次便来一次奏报,报告亦诩另一个亲儿子的成长状况,也是无病无灾,健康茁壮。
亦诩每次得到奏报,都会大半夜偷偷在斗室里独览,趁着夜中无人,对着窗外的翠竹吟几句诗,然后第二天让人带足银钱南下。
亦诩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然而好景不长,他的嫡子出事儿了。
亦诩的嫡子裁湉的确无病无灾,十分健康,但是亦诩大哥的儿子,也就是裁湉的一个堂兄,裁淳出了大事儿。
亦诩的大哥不是别人,正是青华帝国的先帝。
而他大哥的儿子,还是唯一一个儿子,则是当今皇上。
然而当今皇上驾崩了!
同光十三年,腊月初五,亦诩无法忘记这一天。
那日凌晨,一个太监匆匆来访,说是太后懿旨,亦诩听宣。
太监先是告诉了这位和亲王,皇上仙去了,而皇上年少,尚未加冠,无后无嗣。
意思就是说皇上年纪太小,连皇后都没定,更没有儿子。
紧接着太监便恭喜亦诩,说太后认为亦诩是先帝的亲弟弟,血统纯正,世子也是驾崩的皇上血脉最近的弟弟,所以要把亦诩的儿子过继到先帝,也就是亦诩的大哥膝下,接替驾崩的皇上,成为青华帝国的新皇帝。
太监宣旨完毕:“和亲王,还不领旨谢恩?”
亦诩领旨谢恩。
表面上他谢恩,内里他却心如死灰。
太监走后,他咕咚一声倒在雪地里,无人发现,差点冻死,媵人持热汤给他沃灌,以被衾拥覆他,摁他人中,好久他才暖和过来。
他知道,为什么太后会找上他的儿子。
还不是因为他不结党,不营私,在朝中无有羽翼,最好拿捏。
太后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驾崩的皇上,她仗着身份,以皇上年幼不能亲政为由,把持朝局久矣。
而今,太后唯一的依仗驾崩了,国不可以一日无君,要是换了一个羽翼丰满的皇家宗室为帝,那她还怎么大权独揽,临朝称制?
必须选个没有威胁的孩童做傀儡。
所以太后盯上了亦诩的儿子。
亦诩的这个儿子才五岁,连话都不怎么会讲,选他这个年幼的儿子为新君,自然是毫无威胁,任意拿捏,最好的工具。
亦诩把这事告诉了他的福晋,福晋当场大哭,一直哭到昏死。
他们夫妻二人都知道这一份旨意代表着什么。
把亦诩儿子过继到先帝名下,意味着亦诩的儿子从今往后与他再无瓜葛,亦诩不能再称呼他儿子为儿子,而是得叫陛下,亦诩也不得以皇上的父亲自居,见一次皇上,还得三拜九叩。
而对福晋来说,她生了四胎,才保住的唯一一个孩子,从今往后只能叫宫里的那位太后为母亲,而不是叫她这个王妃为妈妈,她这个亲娘,得唤她的儿子为主子了。
天一亮,明黄车盖就浩浩荡荡地开到了亦诩家门口,把他的嫡子给接走了。
进了宫,新帝继位,众臣朝拜,他这个父亲也得跟着跪拜。
回到家里,亦诩根本不敢把太后牵着他儿子的那副得志模样告诉老婆,但告不告诉,他老婆都知道怎么回事。
过了年,青华帝国改元景绪,为了避嫌,亦诩这个皇帝亲父还得下野,闲居家中,不准上朝。
等不到开春,亦诩的福晋就因为天伦之乐无望,大受打击,悲伤过度,染上伤寒,忧患心病,一蹶不振,多方寻医问药无果,在第二年的冬天离世了,至死都还抱着儿子小时候的衣服潸然泪下。
和亲王亦诩,丢了儿子,又丢了老婆,这下就算再想生,那也是不可能的了。
如今就算是续弦,恐怕也会被有心之人指摘他,仗着自己是皇上亲父,荒淫无道,飞扬跋扈,无有人臣之礼。
堂堂亲王,孤家寡人至此。
好在南洋之上,他还有一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