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料显示,二楼的总体面积相比一层要小不少可一眼看去只觉得宽敞许多。
宽敞的走廊与墙体上大片的类似百年前玻璃的透明材质的出现,得以让人们的视野向周围城市的景色延展。
已经来到二层的白荼三两步跑向最前部,那里是宽广且仅有他一人的眺望舱。
由于陆地飞轨站台的高度已经是空中三十多米,因此眼前这个二百七十度的透明球面让少女能几乎全方位的观察生活了八年但对她来说各种细节都还十分陌生的城市。
一眼望去郁郁葱葱,那丰富的绿化区域分划出各个空间。
回想自己生活的地段都两三层高的大型别墅,而眼前大多已经变成高三十多层的布局并不密集的高楼聚集地。
母亲曾对自己和哥哥说在她父母生活的年代里,建筑物还是以钢筋水泥为主题结构,各类漆料涂满表面。
‘堵车、被燃烧汽油的内燃机排放的有害物质浸染的街道、嘈杂的小区、黑心企业的黑心产品、如果细心则几乎随处都能发现一些垃圾……’
而在这超高智能化都市已经能大范围建造的今天,从底层材料到城市布局的理论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上面的那些问题似乎都不复存在了。
‘仅仅百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站在这高处,俯瞰脚下的城市想象百年前人们生活的景象……’
母亲喜欢跟我和哥哥讲述她曾经的一些故事,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母亲经常提起。
我判断她喜欢,是因为一旦妈妈提起过去,就会兴致勃勃的娓娓道来。
对那些故事感兴趣的我自然对那会的城市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好奇,便抽出时间在虚拟网络的数据共享库中查看资料。
所以我大体明白百年前的城市生活是个怎生模样。
在百年后我所处的时代里:大楼的样貌不再局限于过去呆板的规则形体块。
这要得益于材料学等领域上的突破,使得建筑物在强度、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
于是建筑在造型上开始千变万化。
它们或因当地的环境,或因住户的心情、或结合设计师的理念、或受周围大型建筑和地理位置而产生各种变化。
每一户都有充足的采光,流畅的风道以及不受噪音纷扰后的静谧成为了标准配置。
左手边,那个外观粗犷的大楼如同一个坐落在城市中的雄狮环山盘踞。
右手的那几个楼组成的集则好似三五成群奔跑的儿童,线条展现出惊人的活力。
虽然城市里因人口原因经常看不到太多人,但如果来到如我一般的高度俯瞰一个较大的区域,就会觉得这些高楼大厦仿佛才是这片城市的真正居民。
它们因各种因素,比如地理位置和采光而互相交互着改变外观,也因其中居住者的心情和理念时刻变化而仿佛具有了生命。
感性的说,它们正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聚合在一起产生的新体生。
‘微小的生命相遇、碰撞、产生影响后产生了新的生命形式。而这些巨大的建筑仿佛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过程——之后产生了一个个巨型的超高智能化都市。’
白荼抬头看去,好奇的思考不知那外太空是否已经有了人类的居所?
‘天上……不,也许海洋里也有相应特色的城市呢。回头得查一查资料。’
‘不同城市或许有着不同的文化,而这天上、地面与海洋或许还有那太空之中、其他星球的所有城市能否再次如人类一样——相遇、碰撞、影响?’
‘如果可以,又会产生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好厉害!仅仅是来到三十米的高空,我便感受到了这么多。如果可以去往更高的地方、更多的地方并以更加宏大的视角来观察整个世界的话……’
难掩那微弱的激动,如果真有那一天,自己一定能看到更加美丽的景色吧。
‘世界啊,你到底还藏着多少待发现的美……真希望有一天能尽数观览呀。如果你也拥有人类一样的思绪,那么应该也希望自己的美被他人所发现吧?’
还想继续观察,却被忽然传来的微弱晃动打断思绪。
舱外,眼前可见的两条巨大机械轨开始调整形态与抓握那四根穿过城市内滑轨的角度。
同时,飞轨的轨体上原本平整的部分机械面也出现了新的装置。
“乘客您好,陆地飞轨即将启程。下一站到达所需时间为5分钟。请注意加速过程中会将伴随轻微的晃动,这是正常状况,不要惊慌。”
‘一百多公里五分钟到达,差不多每秒三百三十米往上。如果算上加速与减速的过程,最高速度或许会在四五百米每秒上下。’
‘在速度这么快体积还这么大的情况下整个轨体的结构还能承受的住,好厉害。’
飞轨开始为启动进行姿态调整与动能准备,白荼一边用眼神扫开虚拟现实增强眼镜内关于飞轨动力的资料。
出乎意料的其中详细罗列出了各部位的结构、参数以及型号之间的区别。
核心技术就这样随便的放到了面前。
不过由于太复杂,即便是白荼也无法在没懂部分理论的前提下完全理解,便先将‘明白动力来源’的想法搁置一边了。
也正如广播所言,轨体在外部机械轨就位后停顿了数秒,随后猛然加速。
“呀。”
白荼踉跄了一下,好在只是初始加速的时候身体对惯性的感受比较强烈,半蹲着稳固下身形,接着的第二次晃动就十分轻微了。
一点几秒传来了第三次。
最后在二点几秒时传来了最后一次。
稳稳起身,只看着周围的城市景观不断闪过。
‘好快!侧面临近的建筑模糊一片,只能看清正前方或某个方向上极远处的景色。’
‘加速起来后即便是转向,舱内的我也没有因为惯性甩飞出去,不知是用了什么技术克服的。’
‘而且舱内十分安静,几乎听不到外面传来的噪音。不远处一些愉快的交流声也清晰传来。’
心中仅二十次滴答声后,舱内速度指示记上的数值就来到了400米每秒。
‘看来最前沿的科技也不是我三两下就能明白的,飞轨一定承载了许多研究人员耗费心血后才攻克的一个又个技术难关吧。’
‘五分钟后就到站,那就是四点四十八。那就在看会风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