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排爆

作者:一止零初 更新时间:2022/7/18 11:00:01 字数:4476

从2050年5月3日至5月6日,4天内,AI陆军地面机械化部队、炮兵部队和空军航空队对绿城从南部、西北部两个主攻方向发动了3次大规模攻击,产生30余次小规模冲突。

AI出动了上百架次飞机对绿城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战略轰炸,有的地方轰炸重复规模甚至达到了“地毯式”;据绿城观测员大致记载,飞机型号、编号统计,参与攻击的包括海军属32架MQ-45战斗机,空军属24架MOT-47隐形轰炸机,6架BF-48战略轰炸机,42架GW-45攻击机;GW-45是此期间AI对绿城出动飞机次数最多的。

由于敌人使用航弹型号较新,威力大,具有一定污染性,连续的轰炸让绿城市区、绿城机场、电磁炮矩阵蒙受重大损失,造成很多居民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军民死伤惨重。

双方实力非对称,对于罗马尼亚,目前战况不容乐观,由于递交指挥的多数情报存在缺失、误报等情况,导致指挥员战术部署出现失误,直接造成一定人员伤亡,以至严重影响到各个战区前线指挥官的策略实施、敌情判断。

由于AI空军航空兵实力比罗马尼亚空军更强,配备多种五代、六代先进机型,且其并不畏惧罗马尼亚的防空火力,达到良好打击效果;罗马尼亚部署在绿城的防空旅遭受到AI自行火炮的牵制,在通讯受阻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展开全面反击,没有发挥应有的实力。

虽然绿城守军难以对AI空军造成损伤,从首都布加勒斯特支援的空军也出师未捷,未能及时对敌方战争机器“空”,做出有效攻击,但其对AI节节挺进的装甲部队还是有不小的威慑力,减缓了绿城守军的压力。

艾勒克图选择占领这里,首先居于地理因素,罗马尼亚位于亚洲、欧洲地区交界,是重要的战略“十字路口”,靠黑海,临近地中海,是兵家必争之地,但若要全盘控制罗马尼亚仍是困难重重。

其次它看中地形因素,罗马尼亚地形平坦,山地,丘陵较少,十分适合机械化作战,坦克,直升机等装备使用方便,故障率低。

罗马尼亚陆军第56、21、32师与AI地面机械化装甲部队展开了殊死奋战,绿城炮兵利用电磁炮矩阵,摧毁多架敌军重要作战机型,自行火炮。此次罗马尼亚防空旅由于经历过特殊训练,士兵们有着非常好的战斗素养,取得了击落14架敌机的丰硕战果。

5架BF-48战略轰炸机在5月6日凌晨完成最后一轮战略目标打击后,直接返回其他战区,在绿城战役中,以击落一架的微弱损失,BF-48战略轰炸机编队结束了连续3天的攻击行动。

虽然夜间攻击效果不如MOT-47隐轰、BF-48战轰大编队群,但白天三轮不间断炮击较具成效,由于绿城守军意志坚强,艾勒克图临行改变作战编队路径,避开了绿城电磁炮矩阵一阵、三阵所发挥的强力防御网,下一步,塔蒂斯下令以机械化部队为主要战力,目标用2天时间控制绿城及其周围剩余地区。

绿城守军也因炮击和空袭死伤惨重,造成敌不寡众的局面,节节败退,蒂蒂米什瓦拉大学被占领,米什瓦拉教会大教堂失守,士气也因为毒气弹的攻击而随之低落,甚至有些人产生了逃跑、投降的念头,毕竟对手的目的只有一个:

清除所有不愿意归降的人类。

如果AI再继续轰炸使用非常规武器,绿城守军可能就会完全崩溃。

在种情种艰难情况下,罗马尼亚首都指挥部已经有进行战略撤退,保存势力的意图,但是有军官认为,绿城作为一个战略要地,是要塞,是咽喉般的存在。重金修建的电磁炮矩阵不能落入敌人之手;若是绿城被控制,也要拼尽全力摧毁矩阵,不留任何后患。

绿城武装部指挥高层,虽然还没收到罗马尼亚首都指挥部的下一步命令,他们始终认为绿城还有机会——虽然敌人炮火不停,但也因为轰炸,绿城的主要交通要道要么损毁,要么堵塞,AI的机械化部队很难推进城区;绿城守军可以打游击,利用地形作战。北约的支援力量将越过大片农田,于今明两天之内到达,只要守军再坚守几个小时,再撑几天,肯定能够与援军里应外合,抵御AI的攻击,突破敌人缝下的口袋,并且说不定还能够一举消灭掉AI的战争机器。

血红的晚霞在渐渐消退,双方开始了死一般的对峙,既没有任何一方撤退,也没有任何一方冲杀。绿城战区里,累累尸体、遍地零件,多得可以堆成小山,每过一个十字路口,被炮弹击中而烧得焦黑的战车随处可见。绿城的一共有两条补给线,其中有一条已经被AI切断,被丢弃在路上的辎重也没有任何一方争夺,就像擂台上的拳击手在凝视对峙,在为下一次的交战做好准备。

绿城没有了往日的安详和宁静,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的疮痍和毫无生气的哀嚎,阳光被黑烟遮住,以太阳能、风能为核心的绿城,水电急缺,污染严重,士兵们搬出了仓库里的存货,向居民们分发食物和瓶装水,漫长的四天里,留下的是鲜血、是落寞、是毁于一旦的家园、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

一些民间自发的反抗组织的武装人员,自愿在防空洞周围巡逻,分担些简单任务,他们拿着配发的SG-51式5.56毫米口径突击步枪和反坦克火箭筒。

还有一些武装人员在通往安置点的道路上,在建筑残骸的遮盖下,设立了路障、地雷,落在地上的扩音器不断广播要求市民待在家中不要外出的通告,让这沉默的局面更加阴森可怖。

不时暗枪、冷枪响动,躲避在建筑物里的人类士兵与AI布置的小型无人攻击机展开小规模交火,便携式迫击炮成为了打游击的利器。

使用外骨骼,能够大幅度提高绿城士兵的单兵负重能力,但是刚配发的H221电磁步枪,在几天的持续作战中发生了很多故障,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即便供电器体积重量占比降下来,能够达到人员携带的程度,但是枪械所使用电池的储备和供能还是一大问题。

这四天内,AI蓄意使用氯气炸弹让绿城发生严重的氯气污染事件,4日造成6万人失踪死亡,18万民众被紧急疏散。

“大家切忌惊慌,应向上风向地区转移,那边走!并用湿毛巾护住口鼻,到了安全地带立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恶化病情。”

“若眼或皮肤接触液氯时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中毒者可适当使用钙剂、维生素C和脱水剂。”城市广播发散相关消息,生还者从废弃的建筑中走出,往临时安置点、药店、医院的方向走去。

氯气被吸入人体后,可迅速附着于呼吸道黏膜,可以导致人体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水肿、坏死。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毫克的氯气时,就会死亡。

即使吸入氯气浓度比致死浓度低得多,人也会出现咳嗽、气短、胸闷、眼睛鼻子和咽喉疼痛等症状。

绿城市区内,残留的氯气炸弹成了最大的安全威胁。探测和排除这些未爆毒气弹工作依然十分困难,并且充满危险。氯气不会燃烧,但可助燃,在阳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传统排除未爆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引爆,另一种是使其失效。然而目前排除未爆物基本上都是需要人工参与,存在排除速度慢,引爆不彻底,排除过程中导致人员和车辆等物品伤亡和损失的情况。专家组迅速论证,决定采用武器销毁现场残余氯罐。

“通知第十二步兵团和第二十三装甲团准备。”刚任命的排爆长官埃塞克下达命令。命令通过无线电话不断传递,传达到对应队伍……

下午6时整,在毒气污染的高危地带,第十二步兵团和第二十三装甲团接到命令的紧急集合。经过5分钟的准备后,6时5分,步兵团长官进行了排雷事项讲解。

6时10分,1000余名排爆队员携带机枪、火箭筒、无后坐力炮,无人挖掘机,排弹勘察无人机、排弹机器人、行走式排爆终端等技术含量高的新型排弹装备,在排爆长官埃塞克的率领下火速前往增援。

部队驾驶着车辆开始行动,晨雾笼罩,被炸弹破坏崎岖的道路上,一辆辆载着火炮战车披星疾驶,车灯亮度调低,撕开黑漆漆的夜幕。

6时45分,所有参加排爆的官兵和装备抵达城区内各个排雷现场。

7时整,由排爆长官埃塞克任指挥长,搭建帐篷,建立排爆临时指挥部,同时成立了排爆、侦察、通信小组。

戴上防毒面具,官兵们拿上要用的工具,步子迈得很低,无法抑制住心里的紧张,现场的困难还是让官兵们始料不及,爆炸后的平房、大楼、街道一片狼藉,探测器显示多个目标被夹在废墟和烟雾中,难以近距离观察,空间狭窄,要在这短短的距离内构筑阵地,使用无人挖掘机,风险较大。而像迫击炮之类,在200米至1000米内才能发挥威力的武器,要准确命中目标,且士兵不被反弹的弹片炸伤,也是一件难事。

为确保排爆万无一失,经过人工观察和排弹勘察无人机近一个小时的作业,排爆组深入到距爆炸中心10米处勘察,侦察过程中,泄漏的氯气扑面袭来,尽管有防毒面具,但毒气仍呛得人眼泪直流。

情况经过汇总,埃塞克与有关人员定下了四套方案:

第一套方案,由设在距爆炸核心区40米外的高射机枪执行首轮排爆;第二套方案,由阵地技术人员利用排爆机器人排爆;第三套方案,点燃引线设置简易雷管排爆;第四套方案,在排爆点斜对面搭建平台让无人挖掘机排爆。

步兵团里的180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排爆现场负责警戒,一旦排爆发生爆炸或氯气泄漏,立即采取措施。

为保证官兵的绝对安全,指挥部发来要求:一是在上风方向组织进攻;二是进入现场的官兵必须佩戴呼吸器和防护服;三是制定了紧急情况下官兵撤离的信号和路线。

10时,毒气借助城市大火形成的高温环境逐渐扩散,时间不能拖太久,下两个小时就是排爆决战的关键时刻。

“我们的排爆方案,还有哪些不够周全?”埃塞克指挥长问着从现场回来的情报员。

“这是多兵种作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全局。千万要注意风向。”一名部下指着桌上地图的红圈,与此同时,卫生、消防部门也按照要求,准备了各种物资。

上午10时30分,排爆倒计时还有5分钟,埃塞克走出排爆指挥部,联系上分布在各区的排爆组,集结了1000多名勇士,现场只有铿锵有力的动员令和大家的心跳声:

“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必须仔细思考排爆的各个环节,必须拿下这关键的一仗!”

10时40分,一切勘察准备工作就绪。10时42分,排爆战斗正式打响。10时45分,身背空气呼吸器、佩戴防毒面具的260名排爆官兵进入射击阵地。

“砰砰砰”高射机枪瞄准荧光标记的氯气弹,持续点射一分钟,两分钟……一轮射击,两轮射击……在场的排爆官兵、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心都揪紧了。用高射机枪排爆,离目标太近,不但火力无法发挥最大威力,而且风险极大。如果不能快速排爆,引起气罐再次爆炸,现场人员就面临爆炸气流冲击和中毒的威胁。

经过数轮射击之后,一共有22颗标记好的氯气弹完成排爆。

指挥部下令由十六台排爆机器人进入战斗,经过2个小时,集中处理的13颗氯气弹应声爆炸。

保守估计仍有20余颗氯气弹被掩埋在废墟之中,勘探组再一次拉开警戒线,快速勘察:用活动板层搭建平台,再用无人挖掘机完成排爆,驾驶员俩眼睛紧盯显示屏幕,如同打游戏一般操控机械臂灵活作业,而现场挖掘机控制室里空无一人,一切指令都是通过线缆从模拟舱传到机械臂上的。

借助先进技术,无人驾驶技术让一场生死考验变成了安全系数极高的实战排弹。

1秒钟,2秒钟……12时12分,伴随着一阵巨响,二区最后一颗毒气弹外层钢板被炸裂,标志着排爆取得初步成功。

经过勘察发现,由于炮火冲击波导致周围有很多厂房坍塌,重型武器已不易展开攻击,12时27分,总指挥部调整了排爆方案。在3名士兵的保护下,1名爆破专家和1名技术人员进入信号大楼废墟安置炸药。

凌晨1时21分,伴随着一声巨大的闷响声,三区所有氯气弹成功爆破。20多名消防队员进入现场,用水枪喷射水沫稀释氯气,接着,排爆官兵进入爆炸核心区侦察,确认大部分毒气弹已完成销毁工作。1时55分,事故现场进行了最后一次对污染残留的爆破。

排爆队员们疲惫到了极点,但防毒面具下,脸上写满了排爆任务成功的喜悦。

毒雾散尽,绿城战役还在继续。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