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前篇到第三篇

作者:可爱的胡桃堂主 更新时间:2022/3/20 16:31:40 字数:3410

前篇

“爸爸,比天上的星星更远的地方,会是怎么样的呢?”在一片夏季的草原上,一个孩子拉着大人的衣摆,指向夜空中璀璨的银河问道。

“也许那里会有更多,更漂亮的星星吧。不过有有谁知道呢,那里对我们来说还只是一片未知的远方,没有人到过那边。”大人一边抚摸这孩子的头,一边轻声说道。

孩子不解的问道:“我们的飞船也飞不到那里吗?”大人沉思了一会儿,抬起手,指向那片远方的星空,回答孩子:“是的,我们的飞船还远远飞不到那里,但爸爸的工作就是为了让我们以后能飞的更远出一份力。或许有一天,我们就能到达那片远方的星空,可能你就是第一批人中的一员呢。”

星空从天上洒下无言的光芒,洒在孩子的身上。满天的星辰如同一双双眼睛,期盼的看着这个孩子。孩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对那片星空露出了憧憬的目光。

而这,也成为了孩子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

一-前夕

筱陌站在“星跃”号的舰桥上,全息舷窗同步着仓外的画面,一个个从飞船前方出现的湛蓝色光圈不断波动着后移,给船舱内染上了炫丽的光彩。

三十年过去,随着人类在太空中的不断开发,近地和同步轨道上的太空设施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在夜晚的星空中划过的不再只是流星和各大国的太空站,还有了普通百姓居住的小型站点以及民用空间港,人们的生活不断向太空中转移。太空行业的进步,也催促了人类向外探索的脚步。科学的前沿被从地球上搬到了太空中,最远的,也是最先进的科研基地建立在土星轨道上,人类在这里摸索着前进的方向。

在这样的前进浪潮下,跃迁技术得到了突破。

跃迁规律是在四十年前发现的。简单来讲,便是通过将一片空间上的物质与另一片空间在粒子层面上调整至同一波率使之建立类似与原子间的连接,从而使两者实现空间上的对调或将一方以可掌握的速度“拖曳”向另一方,在特定的波频下 甚至可以贴近于光速。起初人类试图利用这项技术进行远距离穿梭,但最后只掌握了五光年以内的空间跃迁,而且耗能巨大无法连续进行,只好在这个方向上止步。于是人类选择了另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由多台跃迁引擎交替与物体前方的空间建立连接,使物体被稳定的“拖”向前方。由于被拖动的是一片完整的空间,不会产生过载。三十五年前人类从原子对之间的跃迁起步,到在实验室中驱动一颗钢珠,再到跃迁装有小白鼠的小仓,中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曲折,终于在十年前造出可以跃迁一片能容纳一艘恒星级飞船的空间的技术。

但人类在研究的同时,又对跃迁技术的应用有巨大的争议。原因很简单,时间。跃迁飞船航行时主要依赖空间拖曳达到高速航行的效果。而在相对论魔鬼般的法则下,高速飞行的飞船内外的时间差将不断扩大,从而达到跨越时间的目的。而跃迁技术的制造难度和巨大耗能注定其只能少量制造,,也只有更少人可以使用。

这意味着,在时间面前,连生命也不平等了。

最后,国际社会只批准了两艘跃迁飞船的建造,并严格限制只能应用于地外探索。这两首飞船分别命名为“星进”号和“星跃”号。

筱陌的父亲,就是“星跃”号的工程师与设计师。

二-启程

自从成为“星跃”号的总工程师与设计师那一天起,家对筱陌的父亲而言变成了一个偶尔光顾的旅馆,母亲对此时常抹泪。不过,筱陌对父亲对“星跃”号的热情,可以理解,正如他所言希望人类有飞向远方的那一天,哪怕他见不到那一天的到来。

同时,在父亲的支持下,筱陌也参加了“星跃”号的项目,成为了船上的科考人员之一。在这个高度智能化的时代,飞船大部分的的驾驶大都都交给了AI处理,通常只需一人便可完成全部驾驶操作。在20名科考人员中,筱陌是唯一一个有过正式飞船驾驶训练的人,所以也因此得到了舰长一职。

“星跃”号与“星进”号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星进”号采用模块化设计与制造,在建造时,曾多次拆卸与重新组装,而且灰白色的外表与大量外露的武器装载和棱角分明,外壳时期看起来更想是,是一艘战斗飞船。而“星跃”号整体呈优雅的曲线设计和纯白涂装,包括左右两侧由短翼连接的副推进器在内,都是父亲所期望的流线型。“星跃”号全长230米,最宽处43米,最高处31米,是一个前窄后宽,略扁的狭长圆锥形。父亲将“星跃”的一体化设计贯彻到底,把技术隐藏在简约的现实背面,仅从表面上看,令人无法想象到上面装载了人类目前威力最强的实验武器——暗物质集束炮。

筱陌想象着“星跃”号在太空中穿梭的身影,但仍觉得它是一只温和无害洁白的精灵。

筱陌父亲为了这艘飞船用尽了他的毕生心血,他将自己的休息时间压缩到了极致,而将日常堆满了工作。他每天都在指挥部与施工现场不断的做着简弦运动,同时也是几乎是肉眼可见的衰老,但他的工作热情却随着“星跃”号的完工日期靠近愈加高涨。

遗憾的是,他终究没能等来“星跃”号的正式起航。

当“星跃”号整体组装完成时,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人们应他的要求将他从病床一起带到了空间站外的观景台,不远处就是泊港。那天是“星跃”号试行的日子,在父亲的最后时刻,他看到了他一生所追求的画面:一艘纯白色的飞船缓缓从港中飞出,向那片远方的星空……他说,那边是人类的未来。

筱陌在第二天得知了消息,赶到时只有一枚勋章与一张父亲的照片,那是三年前飞船主题完工时拍下的。照片上的父亲站在飞船的建造平台上,他的背后是洁白的船壳,以及上面仅有两个数人高的大字“星跃”。

筱陌将那枚勋章留在家中,只带上了父亲的照片,她仍觉得父亲的目光仍留在“星跃”号上,留在她的身边。

启航前六个月,两艘飞船的目的地也定了下来,“星进”号飞向罗斯248星和罗斯154星进行勘测,航行时间较短,而“星跃”号则飞向另一颗距地球约八十光年的新发现的恒星。据分析,这颗恒星有一颗光谱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可能有水和适宜大气的存在。

五个月后,“星跃”号与“星进”号装载完成,准备出航。对“星跃”号和它的成员而言,只是一次为期一年的探索,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跃迁飞行中,据推算,当“星跃”号返回人类世界时,那里已经过去了十年。

在全世界的目光下,“星进”号和“星跃”号分别载着20名船员,从地球轨道起程,分别越过天王星和海王星轨道后,启动跃迁引擎,飞向远方未知的星空。 三-航行

从舰桥向外看去,除了浩瀚的星海以外,便只有不断出现的足以使整艘船通过的湛蓝色光圈。

这是由飞船的跃迁引擎产生的空间涟漪,飞船中部的四台跃迁引擎不断进行交替工作,使飞船维持在恒定的速度。在飞行的同时,飞船前方的引力装置也在不断收集太空中稀少的暗物质。高速的飞行,使这种方式变得效率很高,足以支持飞船长久的远航。

现在的舰桥与下面的驾驶位除筱陌以外,空无一人,其他科考员大多集中在后部的球形科研仓中,似乎只有那里才有生气。

比起球型仓,筱陌更喜欢呆在无人的驾驶室中。她将父亲的照片放在驾驶台上,在船上的人工智能AI 21的帮助下,观察和调整的飞船的轨道,她享受着这种静谧的环境,在跃迁光环和星光交替的照耀下,她很快睡着了。

但并没有持续多久,AI21便将她叫醒并告知,航程的第一站,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即将到达。

此时,后面的船员们都已经来到舰桥上,不过注意力并未在筱陌身上,他们紧贴在飞船的全息前窗上,盯着前方。数分钟后,视野右侧的一颗星星迅速放大成为三颗巨大的火球,很快了占据一半的舷窗。

所有人便开始了工作,通过飞船上的仪器进行数据采集,这本是一个并无太大意义的行为,因为各项数据都与地球上所观察到的相差无几,所以这更像是一种纪念性行为,就好像过去的人类纪念第一次跨越赤道一样。

筱陌盯着主屏幕上经过处理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图像,这是一个由三颗恒星形成的复杂的三星系统,恒星的表面不断跳动着火海,无数的针状物从光球层伸向色球层,而后者只是包裹在恒星表面薄薄的一层,只在视线尽头的恒星与太空的交界处,才能隐约见到。无数弧形的日珥,从恒星的表面的缓缓浮现,在涌动的大气中舞蹈,而舞者的头部已经探向了外界的星空。

在穿越这个三星系统的中央时,筱陌注意到,周围有不少漂浮的小行星,却没有形成行星,大概是不被三颗恒星的平衡所准许吧。

“星跃”号并不是一艘专门的近距离恒星探测飞船,所以并未在这个三星系统中过久,停留在数据采集完成后,便再次启动了跃迁引擎,飞向下一站。

当“星跃”号飞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时,科考员们都聚集在舰尾的窗前,望着远去的三颗恒星,就好像远行的游子遥望门前的老树一样。

“星跃”号这次提高了跃迁飞行的速度,从进球向外看去,只能见到浩瀚的星海以及跃迁光环,每隔数天才能见到一颗恒星,从飞船旁一闪闪过。经过的时候只由AI21进行数据收集而已。

在这次远行中,他们只是一群匆匆的过客。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