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 秦邦祸起

作者:X1069 更新时间:2023/11/8 23:56:09 字数:4032

长安城,大秦的帝都。

皇宫之内,武威、李审知、龚自珍、杨芳四名秦邦重臣站在已经蒙上白布的棺椁之前,垂头丧气,默然无语。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杨国康刚死,他的内定继承人立马就步了他的后尘。

根据皇宫禁卫军首领的报告,在得知杨国康的死讯后,京兆尹“身着缟素,整日哀嚎,以泪洗面”,连续数日“水米不进”,“只恨不能随先帝于地下”,以至于“目不能视,神情恍惚”,经过御花园时脚下一滑,落水而亡。

长安守将杨芳勃然大怒,将当日皇宫中的侍从尽数拘捕,严刑拷打,可就算是把宫人们揍得不成人形,杨芳也没能查明幕后主使的真身。

一年之内,大秦的君主和继承人相继去世,人心动摇,武威等重臣知道,现在大秦的当务之急是挑选一名能力和声望足以挑大梁的人物来作为她的新领袖。

龚自珍率先打破了沉默的氛围。

“诸位,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分崩,秦邦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而,先帝无嗣,京兆尹亦亡,我等当拣选诸公子中才德兼备者,立为新君。”

杨芳点了点头,但又摇了摇头,他无奈地叹息道:“龚学士,你的话,我们都明白,可我大秦诸公子虽然多有才干,奈何,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没什么差别,又大多心高气傲,若是贸然立其中一人为君,恐怕其他公子心中不服,勾连外人,最终导致齐桓公之祸啊!”

春秋时,齐桓公晚年,太子地位不稳,而群公子势不相下,勾连别国,最终引发一场席卷全国的大乱,而如今大秦的继承人问题比姜齐更为严重,若是处理不当,弄得野心家四起,届时大明联邦和北明再推波助澜,大秦还能不能继续存在都是个问题。

“所以,我国之内的公子都不能继承帝皇之位,是这样吗?”武威问道。

“没错,无论立谁,都很容易引发一场内乱,我们冒不了这个险。”杨芳答道,忽然,他眼前一亮,心中对武威的想法有了些许猜测:“武将军,你的意思是…”

武威点了点头,心中略微放松,她解释道:“还记得当初,清廷在顺天府迫害先帝的族人吗?”

“那时候,我朝的皇族大多在北直隶之地做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周公攻陷蓟镇时成为俘虏,他们大多顺势降服于周公,在辽东出仕做官,其中官位最高者,杨藩公子已经做到铁岭折冲校尉之职。”

“而北明官吏奇缺,其为官者往往身兼数职,才略过人,杨藩公子也曾担任铁岭卫知府,可谓文武兼备,只要打磨几年定然能有贤君之范,我等不妨迎立此君,如此一来,既能平息群公子的纷争,又能收获贤君,还能稳固我们和北明之间的友谊,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杨、李、龚三人点头称是,他们知道杨藩出身北明政权,定然会在国事决策中对北明有所倾向,可这也不算什么坏事,反正接触皇权后的杨藩必定不会出卖大秦利益,宁远也不会傻到打击自己的友军,立杨藩还有助于改善两国关系,何乐而不为?

确立了继承人人选,武威便写信向宁远要人,而宁远正愁如何消除秦军的威胁,得知此事时自然喜出望外,当即命令辽东巡抚顾栐派兵护送杨藩入秦。

武威对杨国康等人的死因颇为怀疑,她认定这其中有士绅豪强的影子,可又没有能力像宁远那样用土改革掉士绅豪强的命,尽可能地消除威胁,而秦国国君又是人类,不能像宁远那样随手反杀刺客,只得在继承人的护卫队方面下功夫。

此时,定远、镇远二舰新的原型舰已经选拔完毕,新的镇定二远都已经升级为巴尔的摩级重巡舰型,战斗力远超过她们的前辈,她们这会儿正担任着大秦锐士的统领,武威便让这姊妹俩领着五千名锐士前往北直隶,会合昌平守将王澄一同迎接秦国的新君主——杨藩。

秦邦之内,那些暗中谋划,刺杀了杨国康和京兆尹的阴谋家们听闻此时,顿时心中一颤,他们急忙聚集起来,见人都到齐了,组织者开口道:

“杨藩久居辽东,身居高位,定然已经将妖女的本事尽数习得,此人为君,我等恐怕富贵难保!”

一人赞同地回应道:“你说得没错,杨藩的危害实在太大,他会动摇了大秦国本,不能让他成功上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送他去见先帝!”

一名老者问道:“只是,武威已经分拨锐士,护卫杨藩,这些锐士只听从武威和李审知的命令,我们的人混不进去,这该如何下手?”

“这倒是个问题。”组织者摇了摇头,紧接着,他的眼里闪过一丝寒芒:“没办法,只能将这些锐士也一并处决了!”

“解决锐士还不够,还得处决李审知。”

一面目阴沉之人补充道:“你们可还记得,所谓‘锐士’都是怎么来的?”

众人听闻此言,皆是脸色一变。

长期以来,大多数势力的士兵接战阵型都是厚重的大方阵,方阵里的士兵没有命令不得随意走动,可这样的大方阵在面对北明军队灵活的散兵线时往往落入下风。

杨国康、李审知等人研究北明军队的散兵线,他们都是当世名将,很快就看到了事情的本质——

散兵线很好模仿,可问题在于,大多数势力的士兵都是强征而来,大方阵中,在军官的控制下还能保持基本的战意,可一旦分散,就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士兵趁机逃走,最终导致整支军队的崩溃,所以大多数势力就是知道散兵线的原理也没法模仿,初期的秦国也一样。

李审知认为,北明军队背后有成熟且可靠的军功激励机制,例如土地使用权的赏赐,这才使得北明军队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意,即使是被冲散也不会轻易崩溃。在他的提议下,杨国康强制没收了士绅阶层的一部分土地,以此作为部队的军功赏赐,并适当提高军饷,果不其然,秦军士气大涨,散兵线等新战术也玩得转了,轻轻松松就能把规模数倍于己的旧式军队按在地上打,而士绅们却因此对李审知深恶痛绝。

“也对,杨国康这昏君死了,李审知这助纣为虐的契丹余孽(李审知出身契丹后裔达斡尔部落)也该和他一起上路!”

提起李审知的军事改革,众人怨气冲天,它们花了些许时间完善刺杀细节,直到傍晚时分方才缓缓退去,和正在翻出土地的野鼠毒虫之辈打了个照面。

次日,数名官员面见李审知,提议道:“将军,国家新遭大丧,嗣子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镇远、定远二将虽然忠心耿耿,可她们毕竟初出茅庐,恐怕中了奸人诡计,朝廷应当让一名久经沙场的重臣亲自领兵,以此确保嗣子的安全!”

李审知眉头一皱,是啊,镇定二远还是太年轻,要是她们上了小人的当,没把杨藩保护好怎么办?

“既然如此,就由本将军亲自统兵,我倒要看看,是哪些个跳梁小丑敢对嗣子不利!”

李审知当即入宫,向武威要了兵府,点起军中剩下的那五千锐士一路疾行,与镇定、定远所部汇合,共同护卫刚刚进入秦邦的杨藩西进。

果不其然,在李审知及一万锐士的威慑之下,杨藩一路平安,即便途经太行险要之地也从容不迫,根本没有遇到一支虫豸们的伏兵。

队伍西进到大梁城,距离关中已经不远,李审知紧绷了一路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些许。大梁有驻兵十万,豪强们是断然没有胆子在这里动手,而杨藩距离皇帝之位只有一步之遥,此刻正是喜不自胜之际。

说实话,在被名为“皇位”的馅饼砸晕之前,杨藩作为北明军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军官,唯一的目标就是建功立业,像沐博那样拿到国公的爵位,最好是混到一块封地,而在被确立为大秦皇位的继承人后,此君的心思便活泛起来,在前往长安城的路上,杨藩搜集了数十册宁远发布的诏令,意图从中汲取宁远为政的智慧,毕竟宁远的诏令本身就思维跳脱,又大多经过沐博、时陆等五星顾问修改润色,随便哪一条都让杨藩受益匪浅,惊为天人。

“原来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扒光它们的土地?涨见识了!”

辛辛苦苦地钻研了二十多个日夜之后,杨藩大彻大悟,他感到自己已经成功出师,迫切地想要和李审知这一秦邦大将探讨探讨秦国的改革计划,而李审知最初还担心杨藩不理会他这个前朝旧臣,自然不会有拒绝的理由。

当晚,君臣二人迫不及待地进入大梁城,准备来个秉烛夜谈,而那一万锐士则被交给镇定二将统帅,她们将杨李二人所在的馆舍护在核心,围得密不透风,严严实实。

杨李二人一谈就是一天一夜,一万名锐士身披重甲,手持利刃,像木头桩子那样在寒风中伫立了一天一夜,全军上下水米未进,疲惫不堪。杨李二人交谈甚欢,一时忘记了时间,直到一天之后才想起了护卫二人的锐士们,慌忙出门探视。

杨藩见锐士们面带疲色,心中暗喜,看向李审知的目光中也带上了几分感激,他知道,这是李审知让他借此机会封赏这些锐士来收拢军心,当即开口道:“诸位将士忠心耿耿,朕心甚慰,然使诸君立于寒风之下,衣食无着,此乃寡人之过也!”

他看向左右官员,大声说道:“还不速速在校场中置办筵席,大犒三军?”

众锐士欢声动地,退向城外的校场,等待犒赏。

李审知心中大惊,急忙暗踩杨藩之足,可惜杨藩未曾会意,他疑惑地看了李审知一眼,转身回到馆舍,李审知急忙跟上。

进了门,确认没有他人偷听,李审知跺着脚叹息道:“陛下,您不该让她们在这时候去校场受赏,我等还没有到长安,尘埃未定,倘若有了意外该当如何?”

杨藩不以为然:“李爱卿,周公有言,那些士绅豪强,到底来说都是纸糊的老虎,硬不起来,一万锐士在旁,就是借它们十个胆子,它们都不敢起兵,爱卿得对我大秦的锐士有足够的信心啊!”

李审知急得满头大汗:“周公有自己的一套班子,根本不惧怕士绅的抵抗,而我们呢?且不说周公的自保水平,以北明的基层组织能力,就是没了周公,整个国家一样能运转起来,而我大秦,国君没了可就人亡政息,根本马虎不得!”

说到底,杨藩这名新任皇帝还是太过年轻,他本身久居辽东,错误地将北明的基层掌控能力代入了进来,此刻被李审知点醒,心中未免着忙,他急声问道:“那爱卿,我等现在就去校场,和锐士会合!”

“早该如此了!”

李审知无奈地摇了摇头,带着杨藩就往外走,谁知刚一开门,一根木棍就敲上了他的后脑勺,李审知闷哼一声,眼前一黑,栽倒在地,失去了意识。

镇远和定远来到校场之外,被卫兵拦下。卫兵们解释道:“校场之中,有数位大人前来犒军,还请诸位体量我等,莫要带甲,吓着他们。”

大梁位于秦邦腹地,还驻扎着十万卫戍军团,不可能在这里遇到任何敌军,而秦军的甲上时常涂有一种防腐漆,这类油漆的挥发物对人来说刺鼻难闻,因此和平之时,秦军一般并不具甲。镇定二将不疑有他,命令部下解除铠甲兵装,收起兵刃,以方阵队形整整齐齐地走进了校场之中。

而在校场之中,和她们一同西进的昌平守将王澄已经等待许久,此刻,他正和大梁城的守军一起搬运着石油等物资,当看到锐士们出现时,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真诚的笑容。

他是真心为杨藩的“配合”而感到高兴。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