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住了?谁干的?

作者:疑似nu 更新时间:2024/2/25 12:28:08 字数:7510

这东西严格来说也不算是什么新鲜的玩意:ye60系综合平台的最新品,虽然它卸载了操作端,但其观察能力是一点也没有削减。

英勇大概在三年,呃……准确的来说是三年八个月,她曾经接触过这台机器的原型机,并体验了一番,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可是这东西的“金主”与第一批实验员。

自然的,她也与伊丽莎白拉开了观察上的差距。

按照这个操作平台的代号,这东西应该有601个接入端,而英勇已经启动了422个,伊丽莎白还在按区块连接呢,也就127个罢了。

“距离开始还剩多少时间?”英勇的话语声稍微大了一些,正好能让伊丽莎白抬起头看到自己屏幕上的接入端启动量。

“切。”

“还有七分钟,呃……”他也看见了英勇的启动量,但明显这是yie15的启动流程,对于ye60系,英勇与伊丽莎白所需要的流程还要不少。

“是这样的,ye60与yie系的启动流程略有差异,可能需要一些微调才能达到良好的观测效果。”

“嗯?它不是之前就叫ye吗?”

“ye60是新东西。”物理学家对另一边打了一个眼色,潜藏的人工智能立马会意,将她们的ye60调试完毕。

到了五分钟,他因为工作不得不离去,和两位告别之后,由人工智能来为二位提供讲解。

两人面前的投影屏顿时变为了立体结构,依据人工智能的介绍,这是对于实验现场的全方位建模,支持2→500倍缩放,根据观看要求,还可以不断地转换观测视角。

“那个‘接触点’在哪里?”依据资料里面的介绍,这一次实验将会有三个“开口”用来进行物质传输试验。

可在这个建模之中,伊丽莎白与英勇完全找不到所谓的“开口”,她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复杂的“工厂风”室内布景。

“请注意这三个圆环。”

建模之中,三个圆环凭借着自己的荧光脱颖而出,突破了工厂的“纹理”。

通过比例尺计算,这三个圆环的直径有两米宽,能轻松地通过所有的样本。

“实验开始的‘入口’就是这三个圆环吗?它们在开启时会是什么样的?”

“依据之前的资料,我们认为,在整个圆环的中间会出现一层光膜,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投入物质都会被转移。”

“资料?”伊丽莎白突然对“第一次”产生了疑问。

“塞壬。”英勇提醒道。

“已经开始了。”伊丽莎白转移了英勇的注意力。

此刻,在画面中,一道光膜突然形成,而把这个过程放慢来看,这道光膜的每一平方毫米面积都是同时形成的。

即使放慢上万倍,也是如此。

“接下来要放入的是第一批样本……”

“我有个问题。”带着考验的心思,英勇突然打断了人工智能的发言。“我们如何确认传输过去的物质不会对对面产生影响呢?”

“关于这一点,您可以放心,第一批用于实验的物质完全不可能对那边造成扰动,甚至那边的存在能否观测到它都难说。”英勇面前出现了她没怎么看的样本清单

“这一点,确实。”伊丽莎白接道,与英勇不同,她已经看过了,因此对于第一次的投放毫不担忧。

作为第一批投放的,是一批原始粒子,从大到小横跨几千纳米,除非那边的世界技术水平和这里完全断代,否则不可能意识到深海中这些粒子的突然出现。

这片空间之内的塞壬投放技术很高端,在隐蔽性上完全抵达了一个极端,但这么隐蔽是用来干什么的?这答案已经不重要了。

这些粒子旨在测试这“跨时间线通道”的通过性,所以无需传回什么,只需要简易发射器给予粒子一个维观推动力即可。

建模的一边出现了新的视角,这是固定在环周围的微观观测仪器,经过复杂的转码,它转化为了一个简单的演示动画。

“滴……”

室内,代表着实验开始的尖锐,响声回荡,坐在平台上的所有智慧存在都盯紧了自己眼前的投影。

第一批投放的粒子大约有五个,以完全相同的速度靠近了白色光膜。

过了一会,英勇在一片寂静的中央控制室有些奇怪地嘀咕道:“是不是出了事故?”

回到实验现场,值得赞扬的是,皇家的粒稳环境十分完美,这五个粒子以完美的轨迹走完了全程,但它们被挡住了。

具体来说,那层光膜具有了真实的阻挡性质,那几个原子“黏”在了上面。

“好了!准备摘除流程!进行应急测试!”

被失败敲了当头一棒的研究员们听到“领头羊”的命令后立即行动起来,在维持粒稳环境的同时将那五颗粒子摘了下来。

圆环周边的机械转变结构,开始准备应急测试。

“怎么回事?”伊丽莎白皱着眉问道,她并不怀疑这一工程的必要性,但为什么失败总得有个解释。

“请等待测试流程,陛下。”人工智能的声音没有一丝情感波动。

“嗯。”伊丽莎白将注意力重新聚集到画面中。

另一边,准备完成的测试机械按照流程对传输口进行了一期测试。

“怎么会这样……”哪怕是外行人的英勇都看出来了实验结果的离奇。

因为实验结果揭示,那光膜不是所谓的“传送门”,而是“一层圆形护盾”!0?它的物理强度极其离谱!甚至,传感探测仪戳在上面能产生声波。

而微观视角显示,这呈现出“阻挡实质”的光膜在微观上完美无缺,换了几种测定方法,都无法找到任何的“不完美”。

“所以说,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把样本送进去?今天的实验告吹了?”伊丽莎白瞪大了眼睛问道。

“并不是这样,依据萨维先生的估测,我们也许在开启传输门的参数上发生了错误,这让传输门产生了异常的变化。”

“意思就是说,重新启动一次?就像旧时代维修电子产品一样?”这种基础的错误,实在对不起皇家的投入,因此伊丽莎白的语气很不爽。

“确实如此。”人工智能看来在情绪分析上有待改进。

“大概有多少时间呢?”英勇问道。

“很大可能在十分钟之后,假设再次失败,就需要我们重新……”

“好了不必再说了。”

建模之中的大量机械开始变化,厅内的实验员们通过ye60调试着穿梭装置,而伊丽莎白与英勇,不得不忍受无聊的等待时光。

分针跨了十二步,两位至高贵族终于能从投影圆环中再次看见那层白光了。

“准备投放!”

这一次的粒子与上一次完全一致,甚至在运动轨迹上都没有什么偏差。

“我有种不详的预感……”看着熟悉的景象,英勇忍不住嘀咕道。

那五个粒子与光膜之间的距离不断地缩短,眼看着就要接近了。

伊丽莎白忍不住想要继续放大,然而她忘记了这是虚拟演示。

结果……

自然是失败了。

伊丽莎白的脸色非常不好。连续两次的失败,或许是意外,但在观感上对为这个实验付出了大量资源的人来说太过于离谱。

从现场的大部分实验员的表情来看,他们也对此感到意外,但他们手上的动作依旧不停,终止程序与应急测试以不亚于上一次的效率完成。

“看来待在这里没什么意义了。”在实验暂时停止之际,英勇对着急忙跑来的物理学家说道。

“这一点我们无法辩驳,但我个人想要知道伊丽莎白陛下的看法。”

“希望下一次你们会给我一个结果,至少(语气变轻)也得知道为什么吧?”

“好的,陛下。”物理学家微微躬身。

伊丽莎白站起身来,往镜面走去,英勇立马跟上。

画面转回到东昌的修复工作之中,其实排除掉“爆炸”导致的塞壬空间系列破坏,这也算验证了一些猜想 。

“不过,这是什么?”

一个游荡侦测仪器看到了事发塞壬高等空间之中突然出现的“边界”。

具体来说,是“大爆炸”中央的“边界”。

它形成了一个白色的光学场域,而纯粹白光构筑的“界碑”底端带着无数的活动光“根系”牢牢地罩住了这空间的一处破洞。

依据东昌的观测,这片空间的职能倾向于“时间探索”类型。按理来说,这场“爆炸”让这里的“封装”破碎开来,使得这片空间的时间流与熵变化紊乱。

显然事实并不是这样,除了中央被边界镇住的破口,这里稳定的很,甚至说连空间体积都没有变化。

这一切的原因,自然要归结于那个“边界”,因此,东昌调用了大量资源,用来研究那个纯白色的“边界”。

与远在坐标12a的卡美洛之庭完全不同,在技术上显然更进一步的东昌探查出了它更多的性质。

东昌从中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猜想:这相对坚固的物理强度不是为了阻碍而准备的,而是为了“承载”而准备的。

这种猜想并非空穴来风,依据大量的观测显示,白光基座之中并不存在调控者智慧,简单的来说:王座空悬。

它在结构上显得非常浪费,按照资料库中的四个字就是:“无效堆砌”。

以“界碑”为中心,东昌观察到了44个工具性弦盘绕在了几个塞壬空间之上,更远的,那东昌就要步入到危险观测范围之内了。

这复杂的降临系统一直维持在“冬眠”的状态,活泼的工具性弦完全隐没与塞壬高级空间结构之中。

而另外一个关键的原因是,这“界碑”关联的系统相对于熟悉的“神坛”降临架构有相似的设计思路。

看看那44个空间弦,它们所接触的塞壬空间可以说在第一时间就能让降临意识通过空间转移落到这颗星球的各处,而“界碑”……关于这一段记忆,东昌只有模糊的印象了。

以上这么多的成果完全建立于“界碑”不抵抗的状况下,但东昌还是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研究出来。

“不能深究了。”这句话在东昌的计算中心中占据了2×10^5的单位计算量。

经历了41天的研究,东昌决定封存这里。

以东昌的技术加上它的科技资料,连蒙带猜地找到这些已经是极限。

但从那44个工具弦连接的塞壬高级空间来看,这是个不亚于挽救实验事故的大工程。

那么……只好将它放在这里,暂时不作处理。

这似乎是“自信轻敌”实际不然,这套降临装置既然能造第一个就能造第二个,把它提前处理掉反而会让这个未知存在脱离掉东昌的观测范围。

与其如此,还不如把它留在这里。

东昌注入到这片空间之内的造物们迅速行动,开始抹消观测产生的余痕。

最为明显的是长道窥视产生的微观跃迁隧道,这需要一颗颗合成粒子一点点将这个通道填满。否则,就会出现自然排序上的破绽。

刚刚的全方位观测,造成的大大小小踪迹,已经遍布了整个“界碑”空间。

一个往往会让人们感到沮丧的事实:银河系相比于宇宙来说太小了点。

这渺小的星系中诞生了人类这一物种,而促使这智慧生物诞生的物质,相对于整个银河系来说,微不足道。

那么,银河系之中存在着“外星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东昌来说不太好的是,某些高等文明接触到了塞壬高层空间,并窥视到了它的行动。

一切起源于一次东昌的物质输送,在塞壬高层空间之中,很多时候物质并不能像行星表面一样稳定存在,因此,用于物质输送的“管道”往往会覆盖着牢固的防护。

考虑到运输管道的所在,这防护大部分时候都是由扭曲的空间层构成。

但我们都知道塞壬高层空间内产生了一次大爆炸,而很不幸的是,爆炸产生的余波正巧借助某个空间从而“放大”了表示。

这就吸引来了奇怪的存在。

一群以空间为磨“牙”棒的生物循着这踪迹正在往东昌控制区域前进,在常规的光映照下,他们显得极为“明亮”,简直就像一个微缩版的恒星,在因为光只在它们的身躯周围旋转,而无法摆脱。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它们脆弱的磁场结构,放到现实世界,它们绝对会被大引力瞬间碾碎。

但这里是塞壬空间,引力全凭塞壬捏,它们自然很稳定。

这帮生物沿着塞壬空间通道而来,沿途不断地“撕咬”只够磨牙的破损空间结构,拖曳着光粒子,就像一颗颗能骗到不少人愿望的彗星。

很不幸地,这帮家伙的前进毁灭了一些人类及其造物。

“空间任务,查探空间之内的异常现象。”开完了紧急会议的喀琅施塔得接着从大脑中收到了这么一句。

“正有此意。”

近期的北方联合刚放跑进化族群,在极点基地内又传来了不好的消息:一批竖立于塞壬高层空间之内的观测站频繁失联,最近的失联仅仅在23分钟之前。

通过刚刚召开的紧急会议,北联决定了排除一批综合考察队对时间距离上“最近”的观测站进行考察。

其中,自然包含了喀琅施塔得。 成员还包括一批“老练”的舰娘与人类,以及大量魔方能源造物以及塞壬科技遗产。

乘坐穿梭机,喀琅施塔得很快就到了最近的传送门。

这座传送门极其巨大,哪怕把罗西亚的原型舰拉过来都能塞进去,北方联合为其专门建设了一座水下基地。

“就这么进去吗?”在传送门下显得像小虾米的她对着一边的技术员问道。

“不不不……”这技术员疯狂摇着头,喀琅施塔得看出了他阻止自己现在进去的决心。

“我们要先将一批魔方动力工具放进去,等到它们‘自动’在那边构筑完阵地,你们才应该进去,我想您一定不会喜欢没有营地的探险。”

“我确实不喜欢……”

“就知道你会到这!”从喀琅施塔得的身后又传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声音,她无奈地转过头,果然看见了那位米黄长发的后辈。

km62,作为北方联合迭代建造计划的产物,在刚刚诞生了半个月就要拉到一线了。

而据她本人所说,她的原型舰与诸位北方联合,甚至整个碧蓝航线的舰娘有着巨大的区别,叫她“舰娘”似乎不太合适,因为她实际上算是一种地效飞行器,只不过大了一些。

“你做好准备了吗?”喀琅施塔得板起脸,然而她依旧是笑嘻嘻的。

那位研究员似乎从耳麦里听到了什么紧急的事情,来不及告别,直接就跑走了。

“当然,一切尽在掌握!”她很得意地展开自己的舰装,与其他舰娘舰装相比,她的舰装显得光滑而怪异,只有在金属质感上与北方联合的“前辈”们有些相似。

“哎……”喀琅施塔得突然有些头疼,显然,照顾一个小孩不是她擅长的。很不幸的是,km62属于“小孩”。

“全体人员,离开传送门。重复一遍,离开传送门。大型工程器械正在路上,注意躲避!”

刺耳的警报声让站在传送门前的技术人员们迅速带着各式各样的设备离开了传送门前。

一时间,传送门前被各种各样的噪声充斥,但对应的现场却是不混乱的,各部分人员有条不紊地按照地面上的灯光指示撤离,没有丝毫拥挤与冲突。

顺着黄色疏散灯的指示,喀琅施塔得与km62也离开了传送门前,登上了高高的观察架。

在下面还有不少的东西没有收拾完全,因此她们还要在这里等一会。

有些小家伙很快就失去了对高处观察架的新鲜感,仿佛失去了动力一般依靠在喀琅施塔得的胳膊上。

“听说要来的是个极大的大家伙,到底有多大呢?”km62拉拉喀琅施塔得的手,眼睛忽闪忽闪。

“我再怎么藐视也不如你亲自看上一眼效果好,要有耐心。”

“可我好无聊……”km62的身体不老实地挪动,可恶,明明她的原型比自己要大啊?!怎么会这么幼稚?!

“无聊?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你的战术课程……”

与其他舰娘不同,km62缺乏一些舰娘们共有的军事素养,甚至在某些时候不如训练有素的军人。

这可能是构造出现了叉子,但显然km62已经塞不回去了。因此,北方联合不得不让她投入到“相当痛苦”的学习中。

“不不不,我突然觉得这样也挺好的。”

然而喀琅施塔得已经把终端交到了她的手上,她只好苦着脸开始学习,周边的几位舰娘看到她这样都笑了几声,她的头埋的更低了。

在她做了大概12道战术情景题时,传送门前的阻碍终于清空,而高达16米的巨型闸门,在现场的警报声中缓缓打开。

有些昏暗的传送门前顿时被光芒充斥,那是……从闸门下泄露出的些许灯光。

“哇!这么大啊!”

喀琅施塔得看了km62一眼,最终还是放弃了追究。

她说的确实不错,这个载具确实庞大。

闸门已经开了一半,人们能看出来这玩意的轮廓了。

“移动基地”255,这是这个载具的称呼。长34米高12.4米,整个载具的外形像是放大的古怪全履带卡车,在它的“车厢”里,安装了一套完整的快速生产链条,足以再现北方联合的大部分工业产品。

当然,保持在“车辆”的形态是无法全部利用这套生产体系的,它在抵达目的地时,可以“变形”为庞大的陆上要塞,并迅速拉起一套防御体系。

只要资源足够,它甚至能再现一座北方联合的任意城市。

虽然它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正所谓“好处都在ptt”,这个“移动基地”的方案实质上有许多技术缺陷,导致它远远打不到计划之中的指标。(比如说可以重复展开,它完全达不到,展开一次基本上就没法动了。)

北方联合实际上已经暂停了这个方案,将“原型机”封存,随着塞壬的离去,这玩意一度接近于销毁的边缘。

但在今天,它变得“有用”了,北方联合需要在塞壬高等空间内有个坚固的桥头堡。

这庞大的载具缓缓地驶过观察架前,喀琅施塔得的直视只能看见它的中层观察孔。

而另一边的km62则是努力仰头,直盯着这“移动基地”最顶端的装饰。

它轰轰隆隆地向着传送门的白光开去,身后跟随魔方能源工程车队。

“这么多?那所谓的‘空间’装的下吗?”

尽管现场很吵,但喀琅施塔得还是听见了km62的嘀咕。

“当然能装的下,你应该好好看看相关资料的。做好准备,等车队进去之后,全体人员沿走廊前往ae平台,在那里停放着我们乘坐的直升机。”

后一句,喀琅施塔得是转过头对着其他舰娘们说的。

“是!”舰娘们一同答道。

东昌已经与这群“生物”展开了对抗。

对抗会弄出大动静,但没办法,这群生物正在试图“啃食”东昌控制区的边缘伪装墙壁,为了自保,它不得不出手。

在塞壬高层空间之中的战斗并没有想象中的激情与火光四溅,东昌只要依据探测出的磁场结构来制造专用仪器就可以应对大部分。

在“战场”上经常发生的情况是:某个发光球体撕裂了空间,其行动轨迹上的大部分存在都被撕裂成原子汤,然后它又突然消失了。

当然它们也不是傻子,既然有杀,自然有适应性。在某处的防御体系杀死了大量“光球”后,它的消杀效率变得越来越小。

虽然特制仪器很好用,但它可不像行星磁场一样“体量巨大”,它解决光球需要时间,这珍贵的“适应”时间反倒让这群生物“进化”了。

也许对抗行星磁场不现实,但撑过仪器的杀伤范围还是没问题的。

这种“适应性”迅速地在光球群体中扩散,在“接触开始”之后的第12个小时,东昌制造的防御性仪器正式失效,大量外圈层防御性空间失陷。

但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东昌又把它们赶了出去,原因是圈层靠近内部的方位的另一种“光球”,它们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外层空间。

它们并不具备“适应性”,只在某些特征上与这些入侵光球相似。

很巧的是,这几个关键的能量特征是光球的“敌我识别机制”的重要指标,因此这些在正常观察者眼中“破绽百出”的异常光球并没有遭到它们的直接攻击。

这种成功的欺骗为更多的战术打开了发挥空间。将时间拉回到一个半小时前,我们就能发现这些异常光球的数量远远没有现在多。

很明显,那些防御性空间内的出口支撑不起这个数量级磁场结构的出入,那么它们极有可能是这些正常光球“转化”来的。

显然,那些光球意识到了“攻击性同伴”的减少,出于效率上的考虑,在这个时间点选择了撤退。(在这里它们依旧没有发现那些光球的异常)

从最终的数量对比上,它们确认了这一事实,也就是自己的族群数量确实是减少了,而留在里面的“同伴”也确实是敌人。

经过短暂的讨论,它们决定“动动脑子”。

这一族群在刚刚实际上处于“梦游”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它们的感官极其敏锐,察觉到东昌辖区内的异动很正常。

像它们这样的生物,维持思考是一件很耗能量的事情,除非遇到这样的“致命”情况,否则一般它们不会选择启用脑子。

它们启动“脑子”的表现比较独特:在远离东昌辖区的地方(这看起来像是一种“本能”),其本身的磁场结构开始变形融合,转化为更加庞大的聚光球体。

东昌眼看着这些光球的融合,它并不具备干涉的能力,这群灵敏的生物被怪动静吸引而来,谁知道还有什么在赶,为了保险,它有必要尽快地封锁异常区域,因此对于那群光球,它只能看着。

因此,光球的结合行动完全不受干涉,很难想象这么淳朴的生物居然还能早这种环境下……咳咳跑题了。

总之,重新组合之后的光球具有了基础的智慧,在第一时间它就创造出了大量工具用来观测东昌辖区的变化,用来寻找毁灭掉这个未知存在的方法。

很快,它就看到了一个相对“有趣”的空间,借助那里似乎能够近距离观察东昌辖区。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