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三,忙碌的多课日和打工日。
一大清早醒来,就忙里忙外,由于身体不错,没有像上次那样难受不舒服。
身体劳累,并不代表精神会疲惫,回到家中时,我还有精力继续看书。
在看完地藏经后,还没有到出门见老师的时间。
想着把看完书籍之后,要还给老师,我便带上书本提前出门。
毕竟要是遇到回家的父母,可是很容易闹矛盾的。
然而事与愿违,提早到六点半还不够的父母,居然五点五十多就回来了。
刚打开门,就看到正在上楼的父母,我叹一口气,没有把门关上。
“你是要出去吗?”
妈妈明知故问的说道。
“嗯?不是哦,我听到有人上楼的声音,觉得可能是你们回来了,就帮你们开门。”
同样虚情假意的回复道,我进屋把客厅桌子上的外卖,拿进自己的小房间里。
“你今天又买外卖了?”
“嗯?你们难道给我带吃的了吗?”
我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不是你自己说的,你烧饭再加上我们给你带饭,会让你吃不完浪费?”
“啊,对哦,有这一回事,我都忘了。”
“都是今天太忙了,妈妈你听我说,今天我上了三节课,还有发传单两个小时,可真是累人呢,如果不是今天事情太多了,我肯定会自己烧饭的。”
“也不知道你一天到晚的,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嗯?我自己慢慢存的呀?”
似乎想要不再给我生活费,但妈妈最终只是嘴唇动了动,还是没有讲出口。
我也当做不知道这样的意图,火速进自己的屋子关门。
回到屋子里,我有些苦恼皱起眉头。
嘛,趁时间没有到,偷偷摸摸出去?
但是还要抬自行车,只要父母耳朵没问题,那是绝对会发现的。
那么......是跟老师发消息,说今天不能去了?
坐在床上,我纠结地思考着。
实在是思考不出来什么结果,我拿出手机看视频。
比起心烦意乱,强迫自己得出结论。
不如让心情稍微好一些,再思考,得出答案。
看会视频,心情稍微好了些。
我放下手机,走出门,假装喝水。
结果我出自己的门没多久,妈妈从她的卧室里走到客厅,打开电视坐在沙发上,不打算动了。
哦,这肯定没戏了。
心里面明白妈妈是用这样的方式,来阻止我去老师那里。
即使妈妈突然出来,也没有让我的行为举止变得刻意起来。
我甚至表现得很自然,在饮水机那边打温水喝了一口,又进厨房倒掉水和吐出口中的水。
拿着马克杯,装模作样的一边从厨房走出去,一边喝着空杯子。
“......”
全程很安静,妈妈没看我,我也没有看妈妈。
把马克杯装作喝完水,放在原来的地方。
我慢悠悠的走回屋子里,拿起手机给老师发消息。
‘真的很抱歉,老师。我父母提前回来,导致我没办法去您那边学习了。’
简单把情况告诉老师,明白老师回消息不会很快,我放下手机算是处理完这件事情,呼出一口气。
“呼......”
早知道,不那么快看地藏经了。
以为今天可以还给老师,才抓住时间看书的。
结果父母来了这一套,也不知道之前我的努力看书的意义,去哪里了。
这样被限制自己的行为,真的挺令我不爽的。
但明白不是能够闹矛盾的气氛,如果在对方准备好的情况下,跟对方争斗,那无疑是以卵击石。
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
再一,再二,不可再三。
如果把昨天的跟踪人物,当做是家庭的背地后行动。
那么明面上的这次,就是第一次。
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需要酝酿情绪。
尤其是父母这样的性格,第一次用这样明面上,虽然没有明说的事情,但是用无法拒绝的气氛,阻止我去找老师。
他们不动声色,酝酿的情绪往往是最激烈。
而我情绪也没有那么激烈,也没提前做准备和有精力。
反抗是没有胜算的。
得出结论,把反抗的选择项也去掉。
我拿起放在书桌上的地藏经,打算再看一遍。
无聊啊,无聊。
不看书又能怎么样。
没有心情去玩乐,也没有心情去看什么娱乐东西。
我沉默着,当做没发现父母的用心,把房屋门打开,也不再反锁。
坐在床边我翻开地藏经,从第一页再看。
看到一部分时,发现妈妈从门口经过,瞥我一眼,就回她自己的卧室。
等妈妈走后,我才疑惑的拿起手机,发现已经到平时父母才回来的时间点,七点多快八点了。
难怪回屋去了。
的确再出去也没有戏,我这才发现老师有回信。
‘嗯,昨天我已预料到。你不要给自己绑定压力,也不必锁住纠结,要放松心情,找到心平气和。不要跟你父母有冲突,孝能动天。’
老师的回复,有些的确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也不愿意这种情况下,跟父母起冲突,对我无利。
不过孝能动天?
不是为了孝顺,才采取不冲突的手段。
老师的一个‘孝’字,让我有些困扰。
可又想起老师回信的开头,让我不要绑定压力,锁住纠结,也不再胡思乱想了。
想不通的事情,我就不想。
完全不是会为难自己的类型,我继续看着书。
看到一半时,妈妈又从卧室出来,看样子是喝水,但是却又偷偷瞥看我。
明白妈妈跟之前的我一样,心思不在喝水,而在人身上。
当做没有发现,我继续翻页看书。
“你看书不打开台灯吗?”
不一会喝好水的妈妈,在门口跟我搭话,我自然不可能合书本回话。
地藏经的封面,还是字体挺大的。
要是被妈妈发现自己看这种类型的书,肯定要说我。
“嗯,不用的。我看得见。”
手中的书,丝毫不动,我抬起头对妈妈回复道。
“嗯,好,那么注意眼睛。”
没有多说什么,妈妈留下关怀的话,就离开我的房门口。
如果是高中的时候,妈妈肯定会一边说我,一边给我打开台灯。
现在这样只是口头上说说,行为上不动,则是关心是假,试探是真。
觉得打开门看地藏经,有风险。
我把床头柜上的书拿起来,放在地藏经的上面,不再看地藏经。
蹲下身子从木柜子里拿出之前买的书籍,心情比较浮躁,还是看自己感兴趣的书是最好的。
按照心情选书籍。
心情沉寂时,我会看一些哲学和心理的书籍。
心情好的时候,我会看知识量比较大,难学的书籍,比如百科全书之类的。
心情糟糕的时候,就会看锻炼身体的书籍。
心情浮躁的时候,就会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由此来根据心情选书籍,是我从小到大的习惯。
拿出之前买的《图解微表情》的心理书籍出来,我回到原来的地方开始看。
——第一章:不知道微表情,你就“out”了
打开目录的第一页,入眼就看到了这样的字。
“是在找茬吗?啪!”
很不爽的猛合书本,我听到这本书发出响亮的声音,心情舒爽了。
就像是揍了一顿,这位出言不逊的作者。
我心情平淡的再次翻开第一页看起。
完全不认为不知道微表情,我就落后了,如果这位作者在后面的文字,也是这样傲慢且找茬的表达文字,我绝对不会看后面的。
除了刚开始令我不爽,后面的目录文字,倒是的确没问题,也有专业性了。
“哼。”
没有再找到令我不爽的地方,我眉头不再紧皱,而是放松下来,耐心的看书。
每当浮躁的心情,遇到感兴趣的书籍,就会把浮躁的心情安抚下来,变得平静。
最喜欢的情绪就是平静,每次我都会以各种方式,去调解我自己的心情,让心情归于平静。
其实当冷静下来后,我觉得刚刚不爽的原因,有些好笑。
让我想起以前看的一个故事。
在《吕氏春秋.至忠篇》中,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
齐国的齐闵王生了重病,让人去宋国请名医文挚来诊治。
文挚看完病后,对太子说:“这个病非得激怒闵王让他发怒了,病才可以好,但是他一发怒,会杀了我的。”对待文挚的顾虑,太子承诺道:“只要父王的病好了,我和母亲会以死保护你的。”
听到太子承诺,文挚这才敢答应给闵王治病。
第二天,他与太子去见闵王,先做了三件让闵王不高兴的事情,闵王已经开始发怒了,这时,文挚不脱鞋,就直接登上闵王的床,故意踩着闵王的衣服,大大咧咧地问闵王的病情。
闵王气得不理他,文挚就更加出言不逊,进一步地刺激闵王,闵王一怒而吐出堵在胸中的黏痰浊物,病好了。
但是闵王还是认为文挚触犯了他,非要杀掉文挚,无论太子和皇后怎么说也不行。最后,闵王还是把文挚放到鼎里给蒸了,成了医学史上的一大冤案。
吕不韦因此事,还感慨地说:“给圣明的皇上做忠臣容易,给昏庸的皇上做忠臣,实在是太难了!”
如果按照这个故事来理解。
我手中的这本书的作者,开头就说——不知道微表情,你就“out”,实在是挑动人情绪的好手。
也能以此证明作者是有能力的人。
喜欢多想的我思考到,为什么作者要用这样容易得罪人的方式,作为开篇文字的原因。
如果是作者在进行读者删选的话,就可以理解。毕竟会为书中的文字,生气而不看的人,往往也不适合后面的内容。
无法遮掩自身的情绪,无法排解自身的情绪,自然也无法领会这本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