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编号: 25
栖息地: 多地
----------------------------
描述
瘟疫地精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其外形与瘟疫医生极其相似。瘟疫地精穿梭于整个后室中,体形矮小,是一种很难遇见的类猫/犬科实体。
瘟疫地精成群行动觅食,性格温顺友善,聪明灵巧,但对于流浪者可能造成极大的麻烦,特别是独自行动的流浪者。
----------------------------
行为:
瘟疫地精的具体行动与其身处环境相关, 但其性格通常为小心谨慎而投机取巧。它们会在附近地区拾取食物,木头与金属的碎片,补给品,有时还会捡起已死的流浪者以及实体的骨头以及身体部位。
这些捡起的物品会被藏进它们的斗篷中,而且无论其大小轻重,这些物品似乎都会消失在斗篷里。 在这一地区的物品被拾取完毕后,它们便会前往下一地区进行拾荒。
落单的瘟疫地精在遇到人类或实体时会立即逃窜,而成群的瘟疫地精即使遇到未注意它们存在的流浪者(特别是独行或老弱病残的流浪者)也不会尝试从流浪者身上窃取物品。一群瘟疫地精的数目约为9至27只,称之为拾荒众。
拾荒众在层级入口处出现,一般为距离敌意实体200~500米的入口。拾荒众分为三个阶层,每一阶层都有其职能以及作用。三阶层分别名为侦察,骨干以及守卫。
----------------------------
瘟疫地精是大小类似猫的半两足行走的实体,外观形似鸟类动物以及哺乳动物的杂交产物,体重平均约为8~17磅(3.6~7.7千克)。雌性瘟疫地精比雄性体型稍大,也更容易发现。
瘟疫地精身上有黑色的软羽毛覆盖,起隔热作用。它们长鳞的四肢使得它们很擅长用爪子进行攀爬,抓取物品以及防御等行动。瘟疫地精的面罩之下为喙状的嘴及锋利的锯齿状獠牙。
它们的眼睛较大且能反光,在黑暗中会发出淡淡黄光。瘟疫地精也拥有两只细长绒软的耳朵,用于侦测声音及交流。
尽管瘟疫地精外观类似哺乳动物,其内部生理结构却与鸟类相似。内部结构的特征有:与肺相连的气囊,一嗉囊,一砂囊,凹陷的骨骼以及一小块龙骨。这种特征使得瘟疫地精能以极快的速度奔跑很长距离。
测量其速度比较困难,目前记录在案的最高速度为 52英里/小时(84千米/小时)。其快速与敏捷性相结合的长处也使得它们成为后室中最难发现的实体之一。被杀死的瘟疫地精的肉及器官干净而美味,可以生食或熟食无危险。
瘟疫地精的另一个特征即是能食用任何形式的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包括霉菌,尸体,熟食,糖果,植物堆肥以及实体的死尸。瘟疫地精似乎对大多数层级的心理异常现象免疫。这也使得它们能在人类不适宜生存的层级大量繁殖。
----------------------------
发现记录:
瘟疫地精能在后室的大多数地方找到,但其起源的发现记录却信息寥寥。目前最古早的对该实体的描述为2005年一匿名流浪者的日志,日志中写到有“矮小的瘟疫医生”频繁恐吓他。
----------------------------
行为准则
应当:
停止探索时将所有物资(特别是食物,杏仁水和工具)都放在手边。
在发现有拾荒众 而身上没有可作为交易的物品时原路返回。
若遭遇瘟疫地精,与其交易杏仁水。
被瘟疫地精逼到角落时大声呼叫,摆动双臂,这样通常可以吓到它们。
若它们仍在继续攻击,杀死一只瘟疫地精:这通常能使得整只拾荒众撤退并不在返回,无需继续跟踪。
尽所能解救身处危险的瘟疫地精。
高度建议与瘟疫地精交易时带上一只猎犬的实体或身体部位。
----------------------------
不应:
将物资放在太远无法触及之处或直接暴露在地面上,特别是那些有极强气味的物品。
攻击或挑衅拾荒众:你不会赢的。
尝试取下瘟疫地精的斗篷或面罩。
在尝试接近时突然走动或发出响声。
向它们展示同类的尸体,包括面罩。
给予它们任何形式的武器,特别是枪。
侮辱冒犯它们:这一样会导致它们攻击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