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异教徒的包容

作者:里勃特 更新时间:2023/6/14 18:42:18 字数:3098

在克里斯蒂娜的追问下,切惠终于不再沉默,有关这本书以及它几任主人的故事第一次完完本本地呈现在人前,而克里斯蒂娜也知道了更多关于这本古罗马学术书籍的信息。

这本书的第一任主人并非切惠,但不出克里斯蒂娜所料,它来自一位威尼斯商人。

是的,有钱的商人总会试图雇佣文人抄写这些古典学术著作来粉饰自己门庭,以期提高自己在贵族们眼中的“素养”和“气质”。

在这一点上,东西方都是相同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威尼斯人虽然攻破了君士坦丁堡,热那亚人虽然焚掠了塞瓦斯波托尔,但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保存古希腊古罗马典籍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大约是在一百多年前,这名威尼斯商人在一次海难中被阿巴斯王朝的埃及总督救起,加之他长期在东地中海从事香料进出口行业,需要经常与埃及人,阿拉伯人打交道。

于是,盛情难却之下,他改信了艾什尔里派,当然,是假意改信。

而当时又恰逢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代,黑色的旗帜与星月的徽标从亚欧大陆的最西部一直延伸到巴勒喀什,直抵东方那神秘的丝国的边境。

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张,在哈里发的号召下,历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开始了,艾什尔里①教徒们的黄金时代到来了,作为千万皈依者之一的威尼斯商人,亦是将自己的无数古希腊古罗马典籍珍藏献给了哈里发。

这样一本命运多舛的典籍是怎么流落到爱尔兰的呢?这就要从他的第二任主人,一位信仰聂斯托里②派的牧师说起了。

在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代,教徒们对基督徒,比天主教徒对东正教徒宽容的多。更何况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东方综摄主义的聂斯托里派信徒?

毕竟,很多时候异端比异教更可恨,背叛自己的人往往比敌人更让人难以忍受。

更遑论涉及到解经权这一核心宗教权力的情况下。

这位聂斯托里派牧师受哈里发之邀,前往著名的“智慧宫”研学,从事翻译与研究工作。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突厥人自阿尔泰向西迁徙,并逐渐成为为哈里发与帝国所仰仗的重要军事力量与平衡宫廷政治的重要砝码,一切都不同了。

随着政治斗争逐渐加剧,帝国上下的风气也骤然紧张,扩张停滞,学术翻译工作也随之停止,或者搁置。

对外扩张一旦停止,内部矛盾便不可避免的要爆发,大唐如此,奥斯曼,阿拉伯亦如此。

顷刻之间,庞大帝国宛如泡影一般随风飘散,如一页碎纸般在内战的狂风暴雨中被撕的粉碎。

突厥人,贝都因人③,埃及人,马什里克④人,阿尔及尔人,柏柏尔人各自为战,短暂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再也没有一个开明的多民族普世帝国了。

阿拉伯帝国,与东方的大唐帝国的盛世,几乎在同一时间,共同毁于内乱。

在帝国的尸体上,重新崛起了塞尔柱帝国,法蒂玛王朝,阿非利加苏丹国,穆瓦希德王朝等等地区强权,但没有一个,能同那横亘欧亚十字路口的阿拉伯帝国相比。

牧师管不了那么多了。

繁荣一时的巴格达与智慧宫那百年典藏一同毁于一旦,同大多数学者一样,他尽己所能,带走了一大批未能翻译完成的孤本拉丁典籍,而《建筑十书》就是其中之一。

最初,他携带这些典籍逃到了政局相对稳定的埃及法蒂玛王朝,但苏丹们正忙于即将到来的埃及王位之争,尽管他们很欢迎他这位哈里发亲自接见过的学者牧师,希望他能够停留到自己的宫廷,成为一名宫廷教师,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作为自己对旧帝国宣称的一部分。

但他们对他带来的知识却毫无兴趣。

他婉拒了苏丹们的邀请,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大图书馆短暂停留,完成一小部分书籍的翻译工作后,他再次携带着这些典籍出发了。

从这里开始,他便不再是单纯为了找一个地方苟活,把头埋进典籍而流浪了。

也许从那时起,他认识到了,乱世,知识就是废纸。

如果不能终止人类之间因信仰,权力而互相厮杀的历史,那么,典籍保存的再好,再多,终会被人类自己毁灭。

他要找到「罗马」,要找到柏拉图的「理想国」。

他来到了已有两千年历史的君士坦丁堡。

圣索菲亚大教堂和狄奥多西城墙很宏伟,但不属于他这样的聂斯托里派异端。

因为聂斯托里派,亚美尼亚正教⑤会就是在这里,与普世牧首决裂的。

尽管皇帝与普世大牧首们不信教,但居其位不得不谋其政,至少名义上,他们不可能对他太过热情--除非他改信。

当时的帝国皇帝,保加利亚屠夫,「伟大者」巴西尔是一位少见的开明君主,他本人欢迎一切能够促进帝国复兴与文教发展的事务。

但他此时正面对着国内蠢蠢欲动的反叛势力,如果在此时接纳一位名义上的“异端”,只会为帝国糟糕的局势火上浇油,只怕正中贵族们的下怀。

因此,巴西尔并未接见他,在派人抄录一些圣索菲亚大教堂没有的孤本之后,便资助了他一笔路费,供他继续游历。

延续千年的拜占庭,如今也变成了一具空有「罗马」,「希腊」之名,为权力与鲜血所驱动的,被罗马拖在身后匍行千年的死尸罢了。

或许是为了筹集翻译,翻录的费用,也或许是为了验证书籍中的某项记载,这位牧师很快死在赶往巴黎的途中,而他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财产很快便被瓜分干净,至于他那宝贵的学术典籍则落在了一位热衷于古希腊文化的学者贵族手中。

这位牧师的一生是如此的精彩,但结局却如此的悲剧,而极富戏剧性。

他在希腊出生,他一生中游历过无数城市:

“神眷之城”亚历山大里亚,“圣城”耶路撒冷,“世界中心”巴格达,“世界渴望之城”君士坦丁波利斯,“诸城之王”伊斯法罕,“永恒之城”罗马,“民主摇篮”雅典.......

他的死是一场悲剧,更是一道无声的警告: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尽管那名学者贵族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很感兴趣,但他却对诸如《建筑十书》,《论水利》,《几何原本》,《论民主》这些珍贵的古典学术著作不屑一顾,认为那是毫无用处的胡思乱想,亦是致使辉煌一时的古文明没落的罪魁祸首。

当然,这话在某种程度上也没错:哲学,数学,理论物理在这个时代,的确没有什么大用,那是只有教会学校为了培养神职人员和行政官才会教授的东西。

世俗的贵族们只需要接受军事教育与基本的贵族常识教育就足够了。

事实上,这也反映出另外一个贯穿人类社会的现象:贵族们喜欢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物为他们的宫廷带来的声誉,喜欢的是画作,神像与雕塑能够为他们带来的东西。

就像古罗马奴隶主以拥有希腊奴婢为荣一样,他们喜欢的不是这一文化本身,而是该文化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背后所代表的东西:荣誉与权力。

很快,学者贵族便在一次狩猎中由于伤口感染,死于训练有素的医生之手,他的财产也被儿子们瓜分。

他的儿子并不如他们的父亲一般珍视这些典籍,在采取分割继承法较多的西欧,继承者们对于这些用处不大的典籍,他们态度只有一个:

“卖掉”

---------------------------

我把地图放在人物相关那一章了,现在应该可以看到了。

之前打的美化是ECE,这回用FairLadies试了试,各位觉得怎么样:


①艾什尔里:这些词不能提,结合上下文大家知道啥意思就行了。

同基督教一样,他们不同的派别也是互相敌视的,艾什尔里是逊尼派。

艾什尔里是当时摩洛哥,两河,波斯,阿拉伯半岛的主要信仰

伊斯玛仪属什叶,分布广泛,但零碎,主要在埃及

艾巴德派是利比亚的主要信仰,穆拉德派是伊比利亚阿拉伯的主要信仰

②聂斯脱里派:早年罗马正教对许多教义尚不明确,经常爆发神学辩论,当时的大派别亚历山大里亚派认为耶稣是人神合一的唯一存在,聂斯托里认为人神分离,救世耶稣和天主基督是分开的,AC431年召开了卡尔西顿公会议,确立了罗马正教的基本原则:耶稣基督是人神统一体,同时驱逐了聂斯托里派。古代赛里斯称聂斯托里派为景教,宋元时期在阿尔泰,河朔,河南西部,法尔斯(西南波斯)等地盛行。十一世纪时在阿尔泰蒙古与喀尔喀蒙古盛行。

③贝都因: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阿拉伯伊始之地的民族。

④马什里克:两河阿拉伯人,叫阿拉伯化的亚述人也行。

⑤亚美尼亚正教:分裂自罗马正教,认为耶稣是唯一神性存在,同时不承认君士坦丁波利斯普世大牧首的权威。它和科普特正教会一样,是最古老的基督教派别之一,比罗马正教早的多。主要分布在大高加索,叙利亚与伊拉克也有少量分布。

对于这方面的注释有没有必要?会不会有水字数之嫌?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