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择其善者而从之

作者:名和行年 更新时间:2017/3/17 12:08:15 字数:4001

“棉仓友一郎先生没有娶妻,至少明面上是这样。”这是我们得出的结论。

“那他的两个儿子其实都是收养的吗?”千鸟同学问。

“很有可能。”

“但是现在,尽管嘉茂同学以确凿的证据证明碑石里埋着东西,但在我们请专业人士来鉴定前,并没有把握说那里面就是棉仓友一郎先生的神位吧?”

“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刚才的僧人先生不是说,棉仓家这块碑石放置供品的石级,样式是近十年才出现的吗?按照线索,十年前棉仓家的两位父辈也已经去世,说明给家墓更换碑石的一定是棉仓敦达或者棉仓勇夫。也就是说,这里面埋着什么,他们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能够确认。”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再去一次棉仓家?”

“恐怕还不是再去的时候。如果事情真的像嘉茂同学所说,碑石里埋着友一郎先生的神位,我们就算掌握了这一点,又能从棉仓家人的口中套问出新情报或拿回那块玉石吗?”常磐先生抢先说出了对下一步行动成算的怀疑。

“没错。”我也表示赞同。“我认为我们应该做的,是通过这个新发现,试着能否思考出棉仓友一郎先生终究不肯将玉佩主动归还给梅丽舍太太的原因。”

在墓园,我们通过一些新发现证实了之前的猜测:棉仓友一郎这一辈,下葬在这里的只有他一人,当时的观念并不容许女性离婚,他的神位很有可能被埋在了新的碑石里,后人草率使用先人的碑石在我们的文化中很不受待见,所以这应当是出自棉仓友一郎先生的本意……

“棉仓友一郎先生去世已经四十余年,但最早也要到十年前,他的神位才被后人封进了碑石。为什么之间要远隔三十年呢?按理说,如果他有意要隐藏自己的神位,他直接嘱咐自己的两名养子,找个合适的契机撤换碑石就可以了,何必要隔了三十年,以至于让自己的孙辈来操手这件事呢?”这是我在一番思考后发觉的一个疑点。而需要解释这个疑点,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从棉仓家的墓园依然有友一郎两位子辈的神位,以及‘后人没有遗命是绝不会轻易触动前人的神位’这一点出发,所以我认为,棉仓友一郎先生选择的时间点是刻意为之的,里面绝对存在某种理由。所以,再联系梅丽舍太太来到日本的时机,我便想向梅丽舍太太询问一个问题了:‘您在棉仓友一郎先生去世近四十年后才来到日本凭吊,起先我们都默认,这是国际间音讯实在难以沟通所导致的,但现在看来,恐怕是棉仓友一郎先生与您有一个另外的约定,而约定的日期后,您才会前来日本。而这时,他已经将神位封进了石碑,并且交代后人不要将真相告诉您,明显是有意在回避您吧?’”

“难道梅丽舍太太和棉仓友一郎先生两人之间,还有什么我们依然不知道的约定吗?”

“让我们整理一下整个故事的时间线吧。首先,在战争爆发后,单身的棉仓友一郎被征召参军,并在战场上受了伤。战后,他在广岛的疗养院接受了约有十五年的长期疗养,期间回过不少次霞浦,在这过程中收养了两个儿子。在疗养的末期,他和梅丽舍太太相识,并且发生了让梅丽舍太太感念于他,赠给他玉佩的事件。二人在霞浦分别,梅丽舍太太回到了阿根廷,然后近几天才重回霞浦;而棉仓友一郎先生在分别的八九年后便去世了,他去世时距今约四十年。棉仓友一郎的两个养子分别继承了家业,但约在十五年前,这两个养子也同时去世。棉仓家现在的代表者棉仓敦达和棉仓勇夫,在最近遵照前人的遗嘱,更换了墓园的墓石。”

话说到这里,我们几个人心中都有一丝隐约的感觉——梅丽舍太太因为棉仓友一郎的保护而情愫暗生。但因为某种原因,最大的可能自然是国籍与身份,棉仓友一郎终归没有接受她。不过,这个最容易脱口而出的答案却禁不住一个检验:一个跨越大洋的四十年之约,怎么看也不是爱情了。而且,从现在的实情看,梅丽舍太太似乎是来检验约定是否践行的,而棉仓友一郎显然是有愧于她而耻于与她见面。

分隔四十年的原因不是爱情,那么也只有从他们两人在广岛和霞浦所经历的两起事件去寻找端倪了。我思考了一番,便对千鸟父女和雨住与三先生道出了我心中所想。而他们三人夸张的神情和难以置信的语调,尽管梅丽舍太太依然不通日语,但她足以感觉出我正在说明一个戏剧性很强的事件。

到底是什么事件呢?她这样向雨住与三先生询问。而我们暂且没有回答,而是将她请上车,回到了茶屋里,并且又一次集中在了内部不向客人开放的套间里。

“梅丽舍太太,接下来我们想对一个猜测进行检验,请允许我们再看一眼属于您的半块玉佩吧。”

“这倒是没问题,你们要检验什么猜测啊?”她尽管一路上大惑不解,但这几天来,随着和我们的相处,她似乎也明白了我是这群人里的决策担当,也似乎正朝着事情真相的角度发展。在我的请求下,她还是从包里掏出手绢,打开层层包裹,露出了藏在其中的半块玉佩。

“赠玉……西方人是不赠玉的,所以送您玉佩的前辈无疑是东方人。您的前辈在送给您这块玉的时候,定然会因为您不懂玉的文化而为您做一些说明。所以,我相信,在送玉给棉仓友一郎先生时,您心里是知道这代表着什么的。”

前辈赠送一块玉佩给后辈,在我们的文化中,往往寓意着希望后辈以物铭志,保持玉器一般纯洁无暇,又温润恬淡的品格。但是,将两块成对的玉佩拆开,由没有师承关系的平辈各执一半,这样的方式无疑便是约定或期许,并且往往带有爱意的成分。

棉仓友一郎也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自然知道当时梅丽舍小姐愿意将这块玉交给自己代表着什么。然而,他出于种种原因,包括当时的传统观念,社会上对外国人的仇视等等,他无法接受梅丽舍小姐的这番心意,只好借着某种理由许下一个“合情合理,但又足以让自己活不到那个时候”的约定。于是,在霞浦的抢夺玉佩事件发生后,棉仓友一郎先生便计上心来,在梅丽舍小姐表述自己的心意时,他做了类似如下的发言:

“梅丽舍小姐,恐怕,我无法接受您的美意。我是个伤员,并且年纪也这么大了……”

“这没有关系!我眼中的棉仓先生就是最好的!”

“可是,我已经是戴罪之身了。在为您夺回玉佩的时候,和对方发生了一些肢体冲突,然后,让对方受了伤,现在我必须等待判决的结果。”

“这……会是怎样的结果?不,不管怎样我都会等的!”

“恐怕您不能等到了。我的律师告诉我,如果是最坏的可能,我必须在监狱里度过四十年时光。以我的年纪,恐怕已经不能活着走出监狱了吧。”

“没……没关系!”

“并不是没有关系,至于实情,我希望你最好不要知道。”

“还能是什么实情?不就是广岛的人追着我到霞浦来了吗?这种事想一想就能明白,我第一次来这里,不可能有人平白无故闯进您的店里,专挑我这样一个外国人下手吧!”

“既然你知道了这一节,为什么没有接着往下想呢?”

“想什么?”

“贴倒一块邮票,就算真的拆散了一对情人,总不至于让人千里迢迢追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报这个仇吧?解释的机会有的是,他能追到霞浦,就是和我一样的霞浦人啊!您不懂我们的语言,更别谈方言和口音了。但他们一开口,我早就预料到他们是我的同乡。当时,抢夺您玉佩的只有一个人,我对付的也只有那一个。但想暗算您的人有一伙,保护您的人只有我一个。梅丽舍小姐,我在监狱里是没法保护您的。所以,请您还是回到您的祖国,躲开这里的危险吧!”

在棉仓友一郎的分析下,梅丽舍小姐终于认识到了现在待在这里过于危险。棉仓友一郎最坏的可能是入狱四十年,那么最好的结果也不会太短了。如果她孤身在这里待上若干年,对于语言不通的她来说几乎是无法想象。更何况,除了棉仓友一郎以不惜入狱的代价拼得同归于尽的一个人外,想暗算她的还有不少人。理智地讲,无论如何,她都不应该再在霞浦待下去了。于是,棉仓友一郎先生将她送离霞浦,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而梅丽舍小姐,最终还是将半块玉佩赠给了心上人棉仓先生。

“即便是四十年,我也愿意等下去。”

梅丽舍小姐经过岁月沧桑,成为了梅丽舍太太,她经过了四十年,重新回到霞浦。这时,纵然棉仓友一郎先生为她解释了真正原因的一半,可毕竟还没有解释另一半。四十年的时光,足以令当时所有对梅丽舍太太有敌意的人垂垂老矣。然而,四十年后,他终究因为有愧于她的爱情,选择了避开她。即便是自己已经去世,也嘱咐后人,将自己的神位藏在石碑里,不让她见到。

这段苦情剧一般的故事足以让见惯了这种情节的人泛起鸡皮疙瘩,但对于亲历者来说,这种剧情依然能让她的感情掀起极大波澜。眼看着梅丽舍太太在雨住与三同声的传译之下,面色越来越难以制御,我随即放轻了将这出剧本念完的语调,在依然留有余韵的时机走了出去。

“嘉茂同学——”千鸟同学似乎是在她父亲的授意下追了出来。“我说,棉仓老先生不愿意与梅丽舍太太见面的理由嘉茂同学已经解释清楚了,但玉佩呢?为什么他刻意嘱咐后人,不要向梅丽舍太太透露玉佩的存在呢?”

“这还不明白吗?当两块分隔之后,还有着定情信物般意义的玉佩时隔四十年又拼合在了一起,这说明什么?梅丽舍太太执着地要在四十年后拼合这块玉佩,这说明了她在阿根廷过着怎样的生活,应该不难想象得到了吧?”

古代神话中,火远理命因为使用不习惯的海钓鱼钩,失手将其掉落海中。他在海边哭泣,得到了盐椎神的指导,乘着汤津香木来到了海神宫中。海神的女儿丰玉姬的婢女看见一个英俊的男子默然乘着香木到来,便用玉杯盛着水献给他解渴。然而,失去钓钩的他无心饮水,竟将这杯水用来洗涤自己的玉佩。孰料,玉佩一碰见玉杯,便牢牢粘合,再也分不开。婢女非常诧异,便报告给了丰玉姬。丰玉姬看到火远理命,也因为他的容颜而一见钟情。在禀报海神绵津见后,海神便做主让他们婚配,并让火远理命在海神宫盘桓了三年。

一只钓钩,牵引出了一段看似一见钟情的佳话,这与棉仓友一郎与梅丽舍太太的故事也有相通之处。然而,丰玉姬与火远理命结合之后,还发生了火远理命持海神赐予的潮盈珠与潮干珠向斤斤计较的兄长复仇,以及火远理命离开后丰玉姬怀孕,遭到其怀疑并最终导致丰玉姬与他断绝往来的可悲后果。相比之下,棉仓友一郎先生用计策断绝来往,才是最终的明智之选吧。

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是许多一见钟情的恋爱之所本,然而善的背后,是否有如同丰玉姬的鳄鲛本质一样骇人听闻的事实,却不是“择善而从”所能负得起的责任了。但是,碰见了痴情如斯的梅丽舍太太,按照一般人度量的棉仓友一郎,又会作何想呢?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