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锁定被拿走的那份海报,凭借脑海中方才记住的,各家各户邮箱对应的布局,我确认了白木家住在哪一户。再经刚才对白木武雄按下的按键的记忆,我也成功拨通了能够奏响《里之秋》旋律的号码。物业值班尽管对“今天这栋楼怎么这么多人没带门卡”感到怀疑,但他毕竟要负责一片住宅,不可能认识一栋楼里的每户人家,在“知道这个号码的人只有业主”这个默认的认知下,他还是打开了门,放我进了楼栋。于是,白木家的门就被一个生人敲响了。
“谁啊?”猫眼的对面传来一个声音,话声中明显夹杂着咬碎硬物并咀嚼的声音。
“你是白木武雄吧?我是细川亮介的委托人,你应该还记得导致他失语的那起事件吧?关于这起事件,我有一些事情想向你打听。”
“我不知道,这件事跟我没有关系。”
“浮岛绘麻和新田慎司已经告诉了我,在四人团体中,你是和细川亮介关系最密切的。然而,在那次事件中,新田慎司的传外号是意在‘报复细川没给他抄作业’,浮岛绘麻则是‘告密戳中了她的怒穴而行动变得出格’。你同样传细川亮介‘唱歌沙哑’的不实消息,但新田和浮岛都说,你平时是不传别人外号的,但这次,面对两个友人对一个友人‘本显得平和’的一次事件中,为何,唯独你就像是超然物外一样呢?其中应该有什么原因吧?”
“没有。”
出于小孩子一个人在家,对生人的防备,白木武雄并没有轻易让我进屋。尽管他肯定从猫眼里看到了门外只是一个稍微大他一些的女生,手里还同样拿着一包栗子在吃。但问及的既然是他的一根软肋,他自然不会有太多的言辞。
“细川家的人们告诉我,在学校举行的协调会议上。各方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浮岛家极力为自己洗脱罪责;新田家总是觉得‘事情是自家孩子捅出来的’。但你们家的大人则是态度摇摆,时而附和着浮岛家‘事情不应该怪罪到我们’的发言,时而又附和新田家‘事情就是我家熊孩子干的’的发言,这就让我比较在意了。就算你隔着门回答我也没关系,我想问一下,在这次事件中,白木家的态度到底是怎样的?或者说,你难道就是这样不置可否地看着和你最亲密的细川亮介失语到毕业吗?”
“我不想说,因为说了也没人信。”
“如果你要说的是真话,怎么连让人相信的自信也没有呢?”
“因为细川自己就不信。他那天过后,自己私下里找过我一次,问我是不是我捅出去的。我回答不是,他没再说什么,但他的眼神明显就是不信。”
细川亮介在那次合唱测试事件之后并不是立刻失语,而是逐渐沉默寡言,最后才一言不发的。换言之,他最后失语的结果也不完全是来自那一次事件的压力,后续的周边环境也施加了推波助澜的影响。或许,当时白木武雄对事件的不闻不问,便是撒在细川亮介心上创口的又一把盐。
“但我是愿意相信你的。细川亮介对你的不信任,我想,也是有或多或少的误会在内吧。如果你愿意说出原因的话,我会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让细川亮介相信你的。”
“那,就进来说吧。”
白木武雄怯生生地将门打开了。我穿上鞋套进屋,有意无意地将没有持有任何东西的双手展露给他看。接着,我在离他有一定距离的位置站定,准备等待他即将透露给我的故事。然而在视线落定之后,我却被白木家的电视幕墙所吸引——墙上是一幅书法,内容是《琵琶湖周航之歌》的第三段歌词:波のまにまに、漂えば、赤い泊火、懐かしみ。行方定めぬ、波枕、今日は今津か、長浜か。
小口太郎先生的《琵琶湖周航之歌》,是一首介绍琵琶湖周边风物的咏物诗。由于琵琶湖是古国近江,也就是现在滋贺县的主体,因而这首歌也被作为滋贺县的本地音乐被传唱。这篇曲词共有六节,提到了志贺、今津、竹生岛、比良与伊吹山、长命寺等等风物,地理位置上正好将琵琶湖围了一圈。于是,各地也分头树立了这首诗的分段诗碑。例如竹生岛所在的长滨市是第四段,长命寺所在的八幡市是第六段。这里抄写的是第三段歌词,对应的今津诗碑位于现在的高岛市。难道他们这一家也和浮岛家一样,是从近畿地区搬过来的吗?我想到这一节,顺口问道:“白木家是从外地搬来这里的吗?”
“是啊。我们是从群马搬过来的。”
“这样的话,这一首《琵琶湖周航之歌》的书法是怎么说呢?词作者小口太郎先生是长野县人,写的是滋贺县的风物,而北茨城这里又有现成的词作名人野口雨情先生。这些都和群马没有关系,难道是你们家对这一段歌词特别的情有独钟吗?”
“这……你这都知道啊。那这话可就好说了啊。这段歌词是写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的,对吧?”
“嗯。‘枕着未知方向的波浪,一觉醒来已不知到了今津还是长滨’。这一段虽然更主要是描绘那一带湖面的波光,但某种意义上的确是这样。”
“是啊。我爸爸选用这首词挂在这里,就是觉得,当年搬过来的经历和这段漂泊流离的感觉很有共鸣。”
“知道这首词和细川亮介的事情又有什么联系呢?”
“他当时找到我和新田慎司,告诉我们‘浮岛绘麻似乎不是本地来的’的时候,我和新田都觉得没什么。我不就也是外地来的吗?可细川却觉得不是这样,他说,‘我觉得浮岛不告诉我们她来自外地,肯定有她的理由。所以这件事很重要,你们千万不要告诉浮岛。’我和他之前关系很好,他这么要求,我就这么做了,但新田却不知为什么,没有保守秘密。可是,我就是想不明白,明明当时是四个人一起,凭什么细川最后就不信任我了?”
白木武雄说到这里,便没有再说下去。他的故事似乎便到此为止。我感觉他已无下文,便出言试探道:“这些就是你打算让我相信的所有内容吗?还有其他吗?”
“我想说的就这么多。我爸爸知道细川说不出话的事之后,曾经把我找过去,用很复杂的表情盯着我看,让我把知道的都说出来。当时,我说的也是这么多,可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并且那段时间一直反复问我‘关于这件事有没有其他想说的’。可我知道的,关于这件事的,真就只有这么多了啊。”
调查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头绪,调查者便会向知情者展开了解。当二者的地位不相等时,往往这种调查对话便不会平等——调查方认为,既然是“知情者”,那么对情况的了解肯定是到了一定程度的,如果对方没有说出满足或高于自己期望的信息,那么肯定是有所隐瞒。现在,白木武雄的处境便是这样:他作为细川亮介交情最深的人,大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细川既然把“浮岛不是本地人”的信息告诉了他并让他保密,肯定也会告诉他保密的理由。毕竟,小孩子之间当面对话还“话留一半”的情形是基本不会出现的。
“原来如此,你是群马县人,搬到北茨城来,为什么又在霞浦上小学呢?”
“因为妈妈在国外,爸爸的一个亲戚提供的近处住所就是这里。他一个人带着我,再在霞浦找房子也不方便,所以就成了他每天接我上下学的样子了。”
“那么,你和他们又是怎样结识的呢?”
“我爸爸不是上班得很早吗?所以我几乎是每天都第一个到学校。同样也有来得早的其他几个人,就是浮岛、细川和新田。在等上课的时候,旁边也没有别人,我们也渐渐熟悉了,最后就是发展到话题越来越广,每个人想说的都可以自由的说。我在群马泡伊香保温泉,在北茨城吃栗子,将来还要去埼玉县念初中的事都告诉了他们。”
“你当时还是二年级而已吧?这就已经定下了要去埼玉县的计划了?”
“我妈妈到时候要从国外回来,准备在埼玉县定居,现在就有计划也没什么奇怪的吧?”
“你还真是遍历关东的各个县呢。不过经你这么一说,你的情况我已经大致了解了。接下来我还有一些问题想问。你们家也是从外地搬到北茨城的,并且还有各种各样来回奔波和搬家的计划,那你们对‘外地人’和‘搬过家’这两重背景有没有忌讳呢?当你们家在各方联络会上,听到浮岛绘麻的发作是因为自己‘是外地人’的秘密被泄露,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我们又不在意自己是不是搬过来的,搬来搬去的早习惯了。在小学入学,我们班每个人做介绍的时候,我就跟班上所有人说了,我是从群马搬到北茨城居住,毕业后要跟妈妈去埼玉住,现在每天早上跟着爸爸坐电车来上学,晚上等爸爸接我再一起坐电车回去的。当时班上就有人小声说我过于依赖爸爸,可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嗯。这样的话,不就有一个可能性了吗?关于细川亮介为什么‘第一个想到你’的理由。”
“是什么?”
“你是他最交心的朋友,但‘告诉浮岛不是本地人’这个环节他不是单独找你,而是找你和新田,说明他是想让这个环节控制在‘三人知道而只有一人不知’的知情程度上。这样想来,他又不告诉你们具体的内容,有可能要做的就是一件‘需要有你们两人的沉默,但对浮岛绘麻是完全保密’的事情。而他在合唱测试之后单独找上你,恐怕是因为,你是最有可能猜出他计划的人。结合你和浮岛绘麻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我认为,这个计划应该便是缘于‘外地人’的身份上。再结合你是细川亮介眼中一个‘外地人’的样板,他很快便将你的形象等同于外地人的形象了。”
就像刚出生的雏鸟会将看到的第一个活物认作母亲一样,细川亮介的思维判断,来源于一种普遍存在于动物认知中的“先入为主”。我在小时候生活在霞浦那座房子周围,附近的人对我们家家传的阴阳学大多是讳莫如深,刻意避开的态度,以至于我对世上一切人的“第一印象”便不是很好。终归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遇见了不会在意我身份和家学的朋友,才使得我的第一印象有所改观。
“细川亮介就是这样,他以接触最深的你作为第一印象的蓝本,将你的价值取向、喜好厌恶等等都泛化为‘外地人’。所以,他发觉浮岛绘麻也是外地人之后,理所当然地认为,她也像你一样不介意外地身份,于是他觉得,就算只告诉你和新田,对浮岛也没什么。但更重要的是,他误会了浮岛绘麻,以为这个‘外地人’也会像你一样,在小学毕业后离开霞浦,去往下一个地方。”
“为什么他会这么想?”
“自然是由于你透露了你的行程啊。”我摇了摇头。“浮岛同学作为极其看重秘密,又是女生,平日里的表现不免就有拘谨之处。其中一些和细川亮介的行动取向相差明显的,在他的眼中,不免便会将之理解成‘这是浮岛毕业后将要离开的表现,就像白木一样。’所以,他才想将这个秘密告诉你们,希望你们能对他接下来的行动保持沉默。或许他的行动是各种各样的,但他觉得,二年级还不是告诉你们的时候。但事情发生之后,他再思考一番,便觉得只有当时同样是外地人的你,才有看穿他计划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