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泽渡家了解过一番情况后,通过一些偶然间的线索,得出了“泽渡家已陷入一个骗局的泥潭”的结论。摆脱这个泥潭是泽渡家的事情,不过很大程度上也仰赖池木先生和柳先生这些地盘上的经销商对他存货的消解。借由这一层关系,泽渡很快被池木先生说服,加入了柳先生的请愿后援。正当我们走出泽渡家的院子,他把门重新锁上之后,池木先生接了一个来自柳先生的电话。
“喂?哦……让我们回去是吗?好的,好的。”池木先生接过电话,匆忙加快了脚下的步伐。“柳先生给我们打电话,说是千鸟小姐在他们那头发现些很有意思的茶叶,希望嘉茂小姐能回去出出主意。”
“有意思的茶叶?是让我去出主意决定买不买吗?但这种问题明明是问常磐先生要来得专业啊。”在回程的路上,我还自言自语着。在池木先生驾轻就熟的技术之下,我们不比来时的忐忑,汽车顺利地停在了村落与大路间的要道旁,柳先生的大宅里。山里的宅院因为有倚靠山势的区位,在远处看来,或许因为视觉的参考有别而不觉得如何,每每是到了近处,才会发觉这其实是很有派头的建筑。我所在的柳先生的宅院也是如此:在近处看来,才能领略其中丘壑:这栋住宅沿着一条坡道修建,在来时翻过一个小丘而展露眼前,从这个宅院出发向村里走,则又是一段快活下坡的坦途,这样的设计的确称得上尽得地势地利。和之前在泽渡家看到的住宅相比,若是面积,更是远远地逊色了。
我们来到会客的大厅,千鸟同学和几个她家的使用人正在那里等候。见到我们三人过来,她立刻将手中的一盒茶递了过来,然后问道:“嘉茂同学,这是怎么一回……”好在没等到她问完,她已经意识到了我正处于难以回答的立场——我是茶叶一道的外行,对这盒茶叶的基本信息一无所知,并不能像她与柳先生一样,能在拥有一定默认公知的前提下展开对话。
一旁的常磐先生也意识到了女儿的失误,于是在一旁补救性地对我进行说明:“小姐手中的茶叶是来自岛根县的红茶‘沉红’,虽然在那边不算什么稀奇事,但出现这里就有些不寻常了。不过它也不算是名贵茶叶,小姐拿出它来还是有些特别的理由吧。”
“是的。刚才我在和柳先生谈论从他这里转手进货的事情,这时,他们家的一个帮工突然拿了这样一盒茶叶来,说是从门外隔墙抛进来的。他们起先以为是什么危险物品,以至于没敢第一时间追出去,只透过门看到那个人朝着山里的方向离开。”
“这样啊……也就是说,这个人还在白水湖的山里。会不会是派送物品的人员,这盒‘沉红’是匿名人士送给柳先生的?”
“起初我们也这么觉得,但这个包装上没有任何信息,茶叶里也没有丝毫古怪,作为派送物品的人员,还需要取得一份‘我们收取了物品’的回执吧。所以他肯定不是这种人。”
“原来如此,我能不能看一看这盒茶叶呢?或许我能在上面看出些其他的信息。”从柳先生的回答中,我虽然明白了他和我的第一步思考走在了一起,但我心中隐隐觉得的一点“不对劲”,却并没有在他的话中体现出来。
“请便。”
“那么,我刚才从大门进来时,也留意了你们家的外墙。它虽然不算很高,但高出常人平均身长,说个一米八到两米是完全没问题的。柳先生家的帮工说,这个盒子是隔着墙抛进来的,如果要方便地将盒子送进来,并且考虑匿名的话,直接通过铁门栅栏之间的缝隙扔进来不也可以吗?为何要采取这样费力的方式呢?”
“这要说明什么呢?”
“说明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我现在还有其他想要询问的地方。这盒‘沉红’,在我打开的时候隐约感到一股阴凉的湿气。岛根县那边气候和湿热也搭不上边,这种茶叶的贮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并没有,和普通的茶叶一样就行了。”
“那这就说明,它的贮存环境和眼下大热天并不搭调,并且不久之前还待在它阴凉透风的环境里。那么我要问第三点了:用一个高飞的抛物线把茶叶盒抛进来,这种木盒理当摔得一塌糊涂;但我现在手上的是一个完好的木盒,没有丝毫的碎裂纹。这是如何做到的?”
“它在扔进来时不是这样的。据柳先生的家人说,这个盒子包裹在非常紧密的一层棉花里。那边扔进来的是一个大棉花包,落在地上倒也没有碎。”
“那,拆下来的棉花呢?”
“我去让人拿过来。”柳先生唤来他的一名家人吩咐了几句,家人随后离开,取了已经扔进积灰的垃圾堆,此时已显得挺脏的棉花过来。
“这个棉花包裹能推究的事情可比红茶还多上许多呢。我们这么想吧,这里是种茶叶的丘陵地带,没有适合棉花的土壤,也就是可以排除种植这个来源。这里的棉花成色还新,现在我们也不会去做厚重的棉被,而是用羽绒被代替,这也可以排除被子里的棉花这个来源。所以,这个居住在村庄里的人,和棉花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一般来说,我们用于寄送物品的外包裹,泡沫纸是比棉花来得更为廉价且有效的物品。这个人从哪里弄来这样多的棉花,或许就是我们判断出他的身份的重要帮助吧。”
“哦?嘉茂小姐已经对他的身份有头绪了吗?”
“虽然有一些眉目,但还需要确认一下几个细节上的问题。柳先生,您的家人虽然第一时间没有直接追上送物品者,但好歹是见到了他的掠影。我想询问一下,他当时是走路还是使用了什么代步工具行进?”
“骑了电瓶车或者摩托车吧。嗯,应该是这种工具,我的家人说,出门只能看到一对车辙印,还有机车开动的声音,只能是这两种之一了。”
“再问下一个问题。这里会不会有什么独特的民俗或习惯需要用到大量的棉花的?如果有这样的情形,那么这也得纳入考虑了。”
“没有。这里毕竟是靠种茶为生的村子嘛,风俗之类的有是有,但都是和茶相关。”
“那就好说了。我的脑海中,现在描绘出的是一个特定的形象。这种形象在一个几十号人的村子里是多不起来的,充其量就是没有人或者一个人。柳先生、池木先生,从先前的接触可以看出你们对村里人都比较熟悉,我说出这样的人来,你们或许就可以确定到是哪一个人了。”
“哦?这是怎样一个人?”
我的脑中飞快地组织着思绪:他拥有一辆电动车,平白地,将用棉花包裹的一盒异地红茶,以不寻常的方式甩进了柳先生的宅院。我在之前注意到的一丝“不对劲”就是出在这里:这里的居民和柳先生的关系是单方向的茶叶买卖,所以柳先生先入为主地有了这样一个潜意识的判断:这里的人都是卖茶叶给我的,这里出现的异种茶叶,终归是要到我手里的。所以,他将这一盒茶叶的出现,贸然地判断为“来自乡人的送礼”。然而,种茶的茶农们就没有买来异地的茶叶尝鲜的可能吗?完全可以有。这就是这个不对劲的地方:柳先生与茶农们平日里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关系,送一份像“沉红”这样很平常的礼,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常言道,无事不登三宝殿,送一份礼,却匿着名不办事,这是什么道理呢?所以我认为,路过的茶农并不是为了将茶叶作为礼物送进柳先生家的。因为,柳先生家也同样处在进村的必经之路旁,任何人从村外进来都是要经过的。
有了这个怀疑,我们就可以作进一步的判断了。这里是出村的必经之路,身上带着茶的茶农乘坐的是单人交通工具机车或电车。按照折返一趟的距离算,这样的交通工具能够支持的距离算不上很远。也就是这个人是从这里去了一趟临近的城市。摩托车或电瓶车无法无人看管地存放在异地城市,所以这个人在附近城市中也没法折去更远。那么,这一盒用棉花包裹的红茶,也该是来自这个附近的城市。
用棉花包裹,之前也已说明,不可能是来自于物流行业,他们会使用泡沫纸。而自己若是去附近城市买来带回家的话又不用搞这样一个费事的包装。所以,这么做的理由便是,红茶来自遥远的外地,而寄往的是附近的城市。由于山区里不提供物品送达的服务,所以是由附近城市的暂存点收执,然后电话通知这个人来领取。包裹是棉花,说明棉花在当地是比较易得的产品——“沉红”是岛根县的茶叶,岛根县附近也的确有几个棉花的产地;棉花包裹的红茶打开时依然残留了凉意和潮气,这说明棉花来自比较潮湿的产地,气候应当是沿海且迎风的。这样一来,排除盆地城市松阪、排除背山城市今治,我心目中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离岛根不远,面向濑户内海的棉产地,仓敷市。
“对外交流比较活络,有仓敷附近的亲戚,性格比较冒失。这样的一个形象,在村里有没有人与之对应呢?”
没等我话音落定,柳先生和池木先生不约而同地开口道:“弓川家的。”的确,在亲缘锁定这一节上,这个村子里足以用这个线索对应到人。但千鸟同学可又没有放过我。在听完我后续作出判断的来由分析后,她继续问道:
“嘉茂同学,前面两句你的判断很有道理,可为什么断定他是性格冒失的人呢?”
“骑着一辆在山道上可以说很适宜的交通工具,到底要怎样才能无意间弄出‘让一盒茶叶飞到空中掉进柳先生家’的动静呢?而且,这个动静还不能弄得很大,否则柳先生的家人们要是听到大动静,肯定不是躲避而是出去察看吧。这样一想,他当时做了什么不就有一个答案了吗?”
“是什么啊?嘉茂同学你又卖关子。”
“这个人在行进途中,因为错估了油量或者电量,而使得返程到柳先生家门前之前就没法再自动行驶了。接下来的一段路,他进退维谷,只能推着车返程。在柳先生家门口的这一段路上,因为地势的高低变化,才产生了这样的情况吧。”
具体的情形模拟便是:来到柳先生的住宅前,先要攀上一个小丘陵。推着自重较大的电动车或摩托车上去终归是很累的。然而,这个坡翻过去后又是陡然的下坡,收力一旦不及时,很可能就会给已经作势下滑的车辆以推力,让车辆失控地向下方飞去。这时,操作者的注意力只能全神贯注于控制车辆下滑的速度,而无法注意车辆中飞出的东西。此时,若是茶叶盒子从车中以高速飞出来,然后以一个合适的角度擦到路边的石头上,就有可能产生戏剧性的效果——以一个夸张的角度飞到柳先生的院子里。而他们注意到的门外的身影,其实并非是人骑在车上,而是想极力控制速度而不得的一个尴尬状态。
如果,柳先生的家人没有因为飞进来的这个东西而躲避,直接追出去的话,恐怕马上就会看见这个弓川家的人因为下行加速越来越大,而最终在坡道的尽头摔倒的场面吧。也正是因为他们为了安全躲开了一阵,才使得他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吧。
“那么,我们对应到了人。现在,是不是应该将这一盒茶叶送回弓川家呢?”
“是啊。现在离午饭还有一阵,我们赶紧走吧。”说着,池木先生和常磐先生不住地将我们向外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