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现当代】631文艺理论2004-2018年真题(有缺漏)
真题主要摘自网购资料,部分内容根据考研论坛的真题回忆进行补充。
保存到电脑的时候没有留意论坛上学长学姐的ID,深感抱歉,在此谨向他们表达诚挚的感谢!
由于本人后来弃考了,因此没有整理2019-2021年的真题,请见谅。
——————————
【2004】
一、问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2. 风格与话语情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3. 以元杂剧作家马致远所写的散曲《天净沙·秋思》为例,说明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举例说明“比喻与象征”这两种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二、论述题(任选二题,每题45分,共90分)
1.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
2. 谈谈你对含蓄和含混的理解。
3. 你对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的“召唤结构”舆论有何看法?
——————————
【2005】
一、问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如何理解和考察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2. 文学批评思想标准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 如何理解“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
4. 简述叙事与抒情的区别。
二、论述题(任选二题,每题45分,共计90分)
1. 阐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规律性经验。
2. 谈谈大众文学、高雅文学的特征及联系。
3. 阐释文学接受中的异变表现及其原因。
——————————
【2006】
一、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如何理解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恩格斯语)?
2. 简答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
二、分析下列引文中包含的文学理论涵义(每题15分,共30分)
1. 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2. 勃兰兑斯说:“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森林,他就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三、论述题(每题40分,共计80分)
1. 分析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2. 介绍四种现代批评模式。
——————————
【2007】
缺漏
——————————
【2008】
一、名词解释(40分,共4题,每题10分)
1. 艺术真实
2. “陌生化”
3. 意象
4. 现实型文学
二、简答题(60分,共3题,每题20分)
1. 文学文本的结构分层是怎样的?
2. 文学批评的意义何在?
3. 语言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50分,共1题)
以下两段文字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试从意境理论论述之:
1. 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借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2.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
【2009】
一、名词解释(40分,共4题,每小题10分)
1. 陌生化
2. 期待视野
3. 话语蕴藉
4. 文学意境
二、简答题(60分,共4题,每小题15分)
1. 何谓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应如何理解和解释?
2. 文学创造的客体有何特殊性?
3.简述艺术直觉和灵感的区别。
4. 简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三、论述题(50分,共1题)
王夫之在谈到《诗经》时说:“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人情之有也无涯;而各以其情遇,斯贵于有诗。”试以一首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为例,用当代文学接受理论分析其合理性。
——————————
【2010】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意境
2. “陌生化”
3. 意象
4. 现实型文学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文学文本的结构分层是怎样的?
2. 文学批评有何意义?
3. 语言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1题,50分)
请以古代诗歌作品为例,分析以下文字所包含的核心论点:
“天地间之物一而万、万而一者也。山自山,川自川,春自春,秋自秋,风自风,月自月,花自花,鸟自鸟,万古不变,无地不同。然有百人于此,同受此山、此川、此春、此秋、此风、此月、此花、此鸟之感触,而其心境所现者百焉;千人同受此感触,而其心境所现者千焉;亿万人乃至无量数人同受此感触,而其心境所现者亿万焉,乃至无量数焉。然则欲言物境之果为何状,将谁氏之从乎?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忧者见之谓之忧,乐者见之谓之乐,吾之所见者,即吾所受之境之真实相也。故曰: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点校》 吴松等点校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1年 第440页)
——————————
【2011】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艺术真实
2. 理想型文学
3. 期待视野
4. 通俗文学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 文学意境的特征是什么?
3. 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关系。
三、翻译以下文案为白话文,并举例论述其核心论点(共1题,共50分)
“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夫画者谨发而易貌,射者仪毫而失墙,锐精细巧,必疏体统。故宜诎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寻,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此命篇之经略也。”(选自于刘勰《文心雕龙·附会篇》)
——————————
【2012】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现实主义
2. 典型环境
3. 期待视野
4. 抒情性作品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在具体作品中,情与景交融的三种表现是什么?
2. 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 简述文学批评的意义。
三、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50分,共50分)
以下列作品为例,论述如何划分作品的多层次结构。
《出门》 王维
出门惘惘知奚适,白日昭昭未易昏。
但解购书那计读,且消今日敢论旬。
百年顿尽追怀里,一夜难为怨别人。
我欲乘龙问羲叔,两般谁幻又谁真。
(注:羲叔,在远古传说中是主南方之官。尧命他居于南交,确定夏至的时间,并据当地的情况,劝导百姓从事农耕。)
——————————
【2013】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期待视野
2. 意境
3. 现实主义
4. 陌生化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如何理解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2. 简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3. 文学创造的客体有何特殊性?
三、论述题(共1小题,共50分)把以下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列举一首古诗来阐述其要义。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夫才量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后品藻玄黄,摛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缀思之恒数也。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刘勰《文心雕龙·附会》
——————————
【2014】
一、名词解释
1. 文艺学
2. 期待阅读
3. ?
4. ?
二、简答题
1. ?
2. ?
3. ?
三、论述题
从文本层次理论分析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其一)》。
——————————
【2015】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再现性
2. 理想型文学
3. 形式创造
4. 文学典型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有何关系?
2.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是什么?
3. 如何理解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三、论述题(共1小题,共50分)
分析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
【2016】
缺漏
——————————
【2017】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文艺学
2. 期待视野
3. 风格
4. 叙述话语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2. 文学创作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3. 解释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
三、论述题(共1小题,共50分)
用文本层次理论,结合一首古诗为例,分析《文心雕龙·附会》下列一段话的文学理论。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后品藻玄黄,攡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缀思之恒数也。
注意:在考研论坛上还看到一道题,要求用《红与黑》阐释意境的概念。(不清楚怎么回事)
——————————
【2018】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现实型文学
2. 艺术构思
3. 文学叙事
4. 文学批评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诗歌的艺术特征。
2. 话语蕴藉和特征。
3. 审美理想的特征。
4.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三、论述题(共1小题,共50分)
结合《水浒传》或司汤达的《红与黑》为例,分析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