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赵旌的使者来到了永安北府,除了一纸诏书,他还带来了赵旌授予的知府印信,以及五品官袍,不过这两件物品其实按理来说其实都应该授予我父亲。
毕竟他才是正式的永安刺史,而我只是暂代父亲的职位,如果遵从炎朝的律法,兼任和暂代的官职是没有对应的官袍和印信的,将这些东西送到永安路来交给我,只是为了让我更好的履行永安刺史的职责,以此知永安北府府军府事。
传诏书,封官授印的仪式将于七月初一在如今的北府衙门举行,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仪式由京城来的使者亲自筹备主持,举办得尤为隆重,他们似乎是刻意要为我造势,就连南府的很多家族都被特意邀请过来参加这场授官的仪式。
在这里,我必须要说一下永安二府之间的关系,永安路的性质有点像一个省,而永安二府的关系则类似一个省下辖的两个市,同属于永安路,但却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行政单位。
按常理来说,知永安北府府军府事,其实只是管辖永安北府这一府而已,南府的事情是不归我们管的。
可是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目前炎朝在永安路只有一个在编的行政机构,也就是现在这个即将授官的永安刺史,假如按照赵旌在去年颁布的诏令,这个永安刺史管辖的范围其实只有北府,但考虑到既然距离京城更远的北府都有行政机构了,靠进御京关的南府总不能落下没人管吧!
凑巧的是,当初赵旌下诏给父亲的时候,为了让官名不那么拗口,将这个官职称为永安刺史,而不是永安北刺史,那么按照官名来说,这其实已经足以把南北两府给囊括其中了。
朝廷如今的想法是,既然北府有人管,南府没人管,那就让管理北府的人,顺带的管理一下南府,谁叫官职是永安刺史呢?既然都这么叫了,干脆南北两个府城都一起管理了呗!
本身永安路就只有南北二府,两个府都由永安刺史来管理,那就意味着整个永安路都将成为永安刺史的实际控制区。
因此,目前的情况就是,虽然我要暂时担任的官职还是永安刺史,但权力其实已经大幅度增加了,只是官职的名称没有改变而已。
受我管辖的范围增加,算是有好有坏,优点在于管辖的范围增加,那么受到管辖的人口自然也会更多,在征兵收税等各个方面都有利好,弊端则在于需要处理的事务将会大增,而且考虑到北府和南府之间相去甚远,那可谓是鞭长莫及。
如果现在是父亲在这个位置上,那大概是利大于弊的,父亲有那个治理的能力,对于父亲来说,北府一个府是这么管,南北两个府也是这么管,而且兄长回来之后还可以将南府交给他来经营,这样一来甚至都不需要担心我们沈家的势力无法左右南府的情况。
可现在做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是我,我本来就有点嫌弃治理北府的事务过于繁琐了,现在还将南府的工作交给我,事情这么多简直就是折磨。
更重要的是,父亲和兄长回来了,他们两个人还能相互配合,可现在永安刺史这个位置只有我一个人,而以我目前的情况,嘉明、刘成、元敬堂这些人肯定都是要留在我身边的,我总不能让璃儿沈望或者是沈宁他们来帮忙吧!这不现实,我很难找到非常值得信任的人,然后将他安排去南府。
因此,当得知赵旌甚至将南府都划入我的管辖范围时,我真的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可心里不爽又能有什么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受着,这毕竟是父亲的官位,我不想在未来把一个烂摊子扔给他,这不符合我为人处事的风格。
时间转眼就到了七月初一,经过数日的准备,如今的北府衙门已经被修葺一新,砖瓦被翻新了,门柱也被刷上了红漆,桌椅什么的也全部换成了新置办的实木用具,漆料木料残留甲醛味的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搬进了新房子。
桌案上摆放了不少卷宗,全部都是北府居民新上报的案子,家族议事堂解散之后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北府还真就闹出了很多事情,赵旌的那位使者只是说要收集一点案子,然后摆在将卷宗摆在桌案上造势,就有不少人上报了案情。
虽说是为了造势,但这些案情也都是真实存在的,这意味着这些案子我以后都是要认认真真的去审理,这地方的父母官可一点都不好当。
即便是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让我坐在衙门上每天判案,也绝对不是什么好活计。
唯一让我感到庆幸的是,赵旌似乎是在特意给我造势,专门为此拨了一笔巨款,专门用于筹备这次封官授印的仪式,也就是说,修葺北府的衙门,翻新老旧砖瓦,置办各种办公用具都没有花费我们沈家的钱财。
另外,根据赵旌派来的使者的意思,未来在我暂代永安刺史的这段时间,每年都会有朝廷的薪俸,也就是说,即便我是个暂代的官职,那也是正儿八经吃皇粮的朝廷命官,身份和地位绝对是不容小觑的。
当然了,我对此其实并不买账,一来是我不缺这点银钱,我每年通过各种途径赚到的银钱成千上万,哪怕是赵旌按年给我发俸禄,那充其量也就是百余贯,再多也不可能超过二百贯,而这些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只是零头而已。
就算赵旌慷慨大方的发给我五百贯,那么最后这些钱多半也会变成衙门差役的薪资,官府的差事可是很烧钱的,能让我不再为此额外掏钱,就已经可以在背后偷着乐了。
毕竟我真的不指望能在永安路征到多少税款,上面发下来再多的钱,到手之后多半也是马上就要易主,根本没办法留在我自己的手上,值得庆幸的也就是有这笔钱,肯定比没有来得舒坦。
重新说回这个封官授印的仪式,我在这一天的午时来到了北府衙门,不是我偷懒,大中午的才来到这里,而是那位使者要求我在这个时候抵达,那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那我当然是老老实实的按照他的意思行事。
我刚刚来到北府衙门前,那位使者便捧着诏书从衙门中走了出来,他的身后跟着两个随从,一个捧着官印,另一个捧着官袍,走出衙门之后,便一左一右的站立在他的左右。
此时,衙门四周已经围绕了很多百姓,他们似乎都在关注我和那位手捧天子诏书的使者。
“宣节校尉,沈宁接旨!”那位使者站在北府衙门前,高声呼号道。
我知道自己跪的是赵旌,而不是眼前这个代表赵旌的使者,而对赵旌那个家伙,我已经跪过一次了,现在心里其实早就没有什么值得犹豫的了,于是我很快就小心翼翼的向着那卷圣旨行礼。
“微臣在!”我行着跪拜的理解,向着使者回答道。
使者见状,便将手中捧着的天子诏书展开,然后当着众人的面进行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其实前面的那些客套话我都没认真听,反正圣旨这玩意最后都要交到我的手上,听不听其实都只是态度问题而已,想看随时都可以再翻开,因此我也就只听了最后的一句:“令尔暂任永安刺史,知南北二府军政要事,钦此!”
然后那位使者就重新将天子诏书卷在了一起,并将其放在了我的手上。
“微臣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我接过了天子诏书,随后行礼高声谢恩。
赵旌的使者很快就拉着我的手,将我扶了起来,随后和身后的侍从一起将崭新的官袍披在了我的身上,然后笑道:“沈大人,恭喜您!”
他主动向我表示恭喜,我见状也是立刻就抱拳对他表示了感谢。
虽然这位使者自身的品级并没有我现在的品级高,但他好歹也是代表了赵旌的旨意,而且他从京城一路赶来本就辛苦,来到永安北府之后又为这场封官授印的仪式忙前忙后,说到底也都是在为我造势,说实话仅凭这一点,我就应该好好谢谢他了。
我们二人在一众围观百姓的欢呼声中共同走进了北府衙门,而我也是第一次坐在了他特意准备的实木桌案前,开始象征性的翻阅桌案上的卷宗,很快我便当场做出了裁断,并且举起赵旌赐予的“永安刺史”印,在卷宗之上盖下了印章,并宣布结案。
别看我前前后后只用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做出决断,但实际上在准备授印仪式的这段时间,我都在为这个案子四处奔波,直到昨天下午,报案人才给予了满意的答复。
否则,按照炎朝的律法,我可没有权力就这么轻易的结案。
在我宣布这个案子完结之后,衙门的大门也正式向民众敞开了,这才开门没多久,就已经有好几位北府居民走进了大堂,表示要向我报案。
从这一刻开始,我的知府生涯就真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