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二年,(公元713年。)
王毛仲擦去盔甲上的血迹,示意身后的宫兵外候着,看着面前的寺庙门,怔怔的停下脚步,身后的副官见此也是赶忙止步。
毕竟这扇门后,可是当今圣上的亲姑姑,则天陛下的最疼爱的女儿,镇国太平公主,实封五千户,现在却要被自己亲侄子杀死。
联想自己,王毛仲自嘲地笑了笑。
“将军,我们进去吧!”王毛仲身后的副官见其一动不动,上前小声提醒道。
王毛仲一凛,又下意识擦了擦盔甲,才轻轻地推开寺庙的大门,浓重的檀香味扑鼻而来。
一个落寞又孤傲的背影随着寺庙大门的开启,缓缓地映入了他的眼帘,太平正直挺挺地坐在佛像面前。
王毛仲收回了目光,敛去眼中复杂的情绪,低身行礼语气恭敬道:“公主可安好?”
太平缓缓坐起,转身看着面前恭敬行礼的男人,不由冷笑一声,“王将军请直言。”
“如今公主的党羽尽数被诛杀,京畿也重归陛下掌控。公主识时务,应当知道如何选择。”王毛仲的语气充满了感叹,劝降的声音在空荡的庙中,显得格外单薄。
见太平没有理会自己便继续劝道:“公主与太上皇有兄妹之情,又有唐隆之变时的扶持之谊,若公主投诚,有太上皇斡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陛下仁慈,也会顾念太上皇的意愿。”王毛仲眼神真诚,声音恳切,他是真的希望太平投诚,保全性命。
唐隆之变——景云元年,韦皇后谋害唐中宗李显,矫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自立为皇太后,改元唐隆,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共谋举事,率羽林军攻入宫城,诛杀韦后与韦后之女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李隆基等人,并将自己与太平公主共拟遗诏交出,却遭李隆基格杀,此次政变被称之为“唐隆之变”。
太平抬头看着一脸真诚的王毛仲,再想到她那个好侄子,不由讥笑道:“陛下仁慈?王将军,你年幼时没入官府为奴,受他赏识器重才有今日龙武将军之位,你自然觉得他仁慈!”
说罢太平闭目继续冷声道:“可与你身世相同……未出生便没入掖庭为奴的上官婉儿……”想到这里太平眼中满是杀意,对着面前的王毛仲质问道:“你所效忠的皇帝陛下,可曾怜悯她的身世,对她仁慈一点?!”
“对于上官宰相的事,我一个下人不敢妄议,我知道除隆基陛下和您之外,上官宰相是我最敬佩的人。”王毛仲当然他这番话被有心之人听后,会发生什么,但这是他唯一对上官宰相表示敬畏的方式。
太平看着言辞真诚的王毛仲依旧怒目而视,显然是把他当做他的好侄子了,“唐隆元年,韦后乱政,谋害中宗。是婉儿暗中传递的消息,也是婉儿将中宗遗诏送出,否则唐隆之变岂会如此顺利,韦氏党羽又岂会甘心伏诛?”
“我知晓这是上官宰相的功劳。”王毛仲自然知道这件是李隆基的不对,可他又能如何他只是一个下人。
见王毛仲默认,太平眼中满是悔恨,长叹一声道:“可李隆基仍将她格杀!他何时仁慈过?他不过是怕婉儿活下来,再与我结党!”
见太平越发嚣张,王毛仲身后的副将终于忍不住,用挑衅般的语气说道:“陛下登基乃万众所望,公主何必逞一时口舌之快?公主再不甘心又如何,连则天圣后都主动退位,岂不恰是说明了,女主天下终非正统?!”
“则天圣后之后,又有哪个女子能当政?韦后乱党早已伏诛,公主今日也落败,女子终究赢不了男子。”副将见太平沉默不言,越发嚣张。
“不得无礼!”王毛仲转身斥责道,见王毛仲真的生气了,副将才闭嘴乖乖站到一旁。
“公主殿下这条路就是如此,如果是您赢了,婉儿宰相就是我的下场,隆基陛下就是您的境遇。”王毛仲幽幽的叹了口气无奈道。
“我知道。”说罢闭目转身面对着宏伟的佛像,“王将军你且告诉他——他赢了,但不是男子赢了女了,是这个时代打倒了女子。”
“今朝唯有我母亲站起来了,日后——必有千万女子手足相抵,与男子并肩而立。”
“是,末将定会传达,公主殿下末将告辞!”王毛仲行礼带着副官离开,看着缓慢闭合的寺庙门,眼中满是惋惜。
太平睁开眼睛看着面前依旧宏伟装烟的佛像,眼中满是怀念,话语中掺杂了些许释然,“婉儿……我不后悔曾做过的一切。只是若能重来,我不想再被生死输赢迫到如斯境地。”
随后将视线从佛像上移开望向远方,“若有来生,愿能与你一起,不依附任何人,不被权力所裹挟,做一个可以真正自由选择的女子!”
佛像后隐去身形的二人,闪灵不解风情的吐槽道:“做一个可以真正自由选择的女子,这就是你在往昔尘世砸窗户,摔我杯子,当魔头的理由吗!?”
“大人,即以知道太平公主的愿望我们该回去了。”只见祖龙一把提起还在吐槽的闪灵,一阵风吹过二人便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