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仍然在继续的旅途

作者:静介 更新时间:2023/12/19 3:37:43 字数:2385

商队从鞍山驿出发,由于商队速度偏低,夜晚在外露营,次日到达牛庄驿。

稍微停歇一晚,商队继续前进。

这一天的白天,少女看到了山上、路边宛如奇迹一般的长条形建筑,少女一路上非常好奇。


领队给她解释了起来,那是长城,辽东长城。

也许商队的人看着习惯了,少女却觉得那是自己这辈子见过的最奇观的人类建筑。

路上,商队为她停下了车,让她去摸了摸长城的砖。

半个时辰后,商队又继续赶路,花了几天的时间穿过西宁堡,越过双台子河到达西平堡,又赶路到了盘山驿。

众人已经进入了军事紧张的区域,连日经常会碰到盘查的岗哨,还常常碰到流动巡逻的骑卒。

所有看到这个商队的军士都会拦下他们进行盘查。

他们眼力很好,哪怕只是一个照面也能看到车队里的那个‘胡人’。

这个国家的人平时把辽东外的那些人叫作胡人,随着近些年海外他国的入国人员增多,一些中原人也开始将所有的外国人都叫作‘胡人’。

对于中原的人,军士比较宽容,一旦涉及到了‘胡人’,军士们就变得紧张了。

粗略看过其他人的路引,他们重点盘查起了车队里白发金瞳的少女,想要问出身来历,没想到少女拿出了路引。

“威远堡驿的路引?”骑卒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是驿站出的路引?

上面有驿站的官印,这张路引出自驿丞,驿丞可是个官,再小也是官,而不是民。

这非常奇怪,非要说符合吧,也行。但如果要挑刺,也能说这张路引帖不合规。

少女的路引等于是威远堡驿站的担保信,由当地驿站最高负责人担保。

最终,一路上碰到的军士都没有继续刁难。

反正出事了去找威远堡的驿丞问责。

商队转弯朝着西南方向前进,也就是朝着京师的大致方向前进。

终于,商队到达了锦州,商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近城,是的!商队近城而不是进城,这也是少女第一次到达她在书里看到过成‘城镇’。

在商队看来,这个城市有些破败。由于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经济没法好好发展起来。

在少女看来,这个城市就像书里写的一样繁华,到处都是人双众叕。

这还是城门。

由于进城需要交税,商队没进城,在外面找了家店暂住。

领队给少女解释起了己方的举动,笑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果在锦州交税,过些天入关还要交税,那可就痛苦了。

所以,商人们倾向于在城外歇息,有商业嗅觉的人自然就懂得在城外开店了。

在锦州城外住下以后,先休息了一夜,次日早上众人结伴进城。

由于身上没有带货,所以只需要交个最低的进城费,不多,对于锦州附近的普通民众也不是负担。

如果身上带了东西,那可就不一样了。

无论是带了鱼还是带了菜,又或者是带了书,总有一款税收适合他。

守门的有好几个士卒,站得比威远堡的要挺拔得多。

对于普通人一般看几眼就放行了。

到了少女的时候,士卒多看了几眼,重点调查了路引,还请来了城门当值的队长。

最终还是放行了,队长嘱咐少女,让她最好去一趟官府补办路引。

她一走,队长立刻嘱咐一个士卒,说了些什么,士卒放下武器,立刻朝着城内奔跑了起来,不知哪去了。

队长在城楼上若有所思地看着那个少女的背影。

此时,商队的领队和其他商人暂时解散了,让大家自己玩自己的,反正休息一天。

解散以后,领队和少女交流了起来:“你有钱吗?”

少女从袖子里拿出沉甸甸的钱袋,正要打开,领队连忙挡住了,让她收回去。

“哎,我忘记在客栈里和你说了。”领队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像是在责备自己的粗心大意。

他像个父亲一样从怀里也掏出了一个较为干瘪的钱袋,然后拿出一个圆形的东西,问:“知道这是什么吗?”

少女摇了摇头。

领队又拍了拍自己的脸,恨自己在客栈里没问清楚,他拿着那个圆形的小东西,说:“这个叫铜钱,这是一文,记住了?”

少女点了点头。

领队又从袋子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灰黑色石头,轻声说:“这个叫银子,这是两钱,大约等于二百文铜钱,记住了吗?”

少女点了点头。

领队又说:“如果你要用银子,伙计会用戥子帮你称出斤两,然后他们会剪掉你的银子。你可以用铜钱,也可以用银子买东西。记住了吗?”

少女又点了点头。

看着少女一脸无知的模样,又看了看附近正对这里露出好奇目光的行人。

领队叹了一口气,说:“算了,我带你逛,你别乱走了,你想去哪里?”

接下来,领队像个父亲一样,带着她从城门逛到了另外一道门,一路上买买买,吃吃吃,再买买买,又吃吃吃,接着买买,再猛吃狂吃,从南门吃到北门。

锦州的饮食和中原有几分相似了,这里是辽东区域,有女直那边的饮食习惯,也有中原这边的饮食习惯,两者融合到一起,构成了一些非常特别的食物。

比如商队在野外露营的时候经常吃的糊羹,锦州的摊贩把那玩意做出了花,几种肉切在一起,还有海错,最后弄出了色香味俱全的……还是叫糊羹。

一些摊贩还有油炸类型的食物,这可太新鲜了。少女可从没吃到过含油量这么高的食物,就连领队都忍不住吃了许多。

这里最贵的不是肉类小吃,而是蔬菜。

吃饱以后,领队有些走不动了,想找个地方歇息。

正好,路过一家书肆,少女站在店门口驻足。

领队介绍起了书肆,这里是贩卖书籍的地方,看着少女很有兴许地在看书,领队便找了个地方歇息,等她。

少女拿起了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书贩子连忙招揽起了这好不容易的生意。

“这是小说,里面的内容非常精彩,观者无不为小说里精彩流转的剧情称奇。”书贩子努力挤出了一点墨水。

少女翻开看了许久,书贩子咳嗽了好几下。

少女瞥了他一眼,金色的眸子里夹杂着一丝不满,似乎在责备书贩太吵了。

又继续翻书看了下去。

店门口的领队连忙把书贩拉到一旁,掏出钱袋……

最终,少女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前5本,剩下的没买。

又从角落里翻到了一组带灰尘的《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署名王文素。她不认识,但还是买了前4本。

书贩打起了嘴皮子,便宜点想全部卖给她。

她要是只买前4本,后面那些谁还买啊?

说了半天,终于便宜打包把全12本都卖了出去。

临走前,又在角落发现了一本孤独的《农说》,署名马一龙。

很奇怪地拿了起来。

书贩连忙解释起了这本书,为什么去年,也就是1547年刊印的书,会和几十年前的算学宝鉴放在一起吃灰。很简单,锦州没什么人买。

反正只有一本,不像其他的书那么厚,少女顺手就买了。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