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许妍点头,钟菱继续说
“平日里,小妍你不用过多关注她,对你,对她都是好事,她做些杂事还是可以的。”
带着可怜,钟菱抬头看向于春的方向,又转头严肃的和许妍说。
“平日里,若非必要,不要和于春接触。”
许妍听话的点点头,随后好奇问到
“为何?”
钟菱斟酌一下。
“小妍,水云书记载有和合之法,你可看过?”
“自然。”
钟菱松了口气
“采阴补阳或是采阳补阴之事,虽是旁门左道,但也广为流传,不算严重,只是道德问题,双方欢爱之后,说不得还要给些补偿。”
“但炉鼎法不同,以于春的情况来说,修行了炉鼎法后,她被张老爷破身,就成了张老爷的炉鼎,不止会被榨取修为,还会影响心智,让她的心智在张老爷面前不断矮化,最后转变成近乎痴迷的爱恋。”
“况且,炉鼎法只有养法和练法,完全没有护道之法,对于有心之人,于春完全是予取予夺。”
“这是对她自身的危害,再说说对他人,修行炉鼎法后,女子情欲旺盛,又事事以炉鼎之主为中心,时常就有修行炉鼎法的女子虏掠女子之事,虽然于春修为低微,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小妍你心善,但有绝对把握前,千万不要接触这种人。”
许妍点点头,钟菱的告诫句句在理,少女又是个耳根子软的,自然是十分听劝。
钟菱和许妍说完话,眼中流露出的可怜也完全收回,红颜一脉是秀家中最痛狠炉鼎法的,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禁绝炉鼎法,宣扬正统的和合之道,毕竟红颜一脉讲究夫妻情投意合。
况且,正宗的和合之法,男女双方都是处子的情况下,真阴真阳交汇,是比采补之术对修为的提升来的快的,还更加稳定。
但人世间多痴男怨女,还有些人有怪癖,种种原因,炉鼎法杀之不尽。
炉鼎法也是红颜一脉和丹心一脉的矛盾点之一,丹心一脉有些修士性子偏激,尤为喜欢采阳补阴,还喜欢强迫他人。
钟菱虽然痛恨炉鼎法,又可怜于春,但也知道自己的斤两,知晓明哲保身的道理,在没有足够的力量前,杀了张老爷,还有李老爷,王老爷。
救了于春,还有李春,王春。
许妍就更清楚自己的斤两了,钟菱好歹是如今清河县最能打的,倚仗修为和传承,在外力不介入的情况下,钟菱能活活打死宁越。
当然,有人道气数加持,在清河县城里,宁越能打两个钟菱。
再说回许妍,术士修为虽然寒暑不侵,但还没能百毒不侵。
水属的毒物少女还能免疫,但若是有人找来木属或是火属的药物,迷晕少女后,许妍可就没了反抗之力。
大靖可不比大夏,民风彪悍,有道术存在,难以全面禁法,若是把人逼急了,修为在身,什么做不出来。
正因知晓大靖的民风,许妍一直以来都是倚仗长辈发展,最出格的行为就是和齐维钰接触有些多。
无论是在大夏或是大靖,许妍都是十分温柔的人,甚至还有些懦弱,最多最多也就是年轻时在父母的娇宠下有些嚣张跋扈。
但你要让少女和人争斗,杀人如麻的话,许妍怕不是要吓死。
不工作时,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许妍二人闲聊到约莫还有半个时辰就是教坊司开始授业的时候,两个关系户才缓步到来。
女红教习身着锦衣罗衫,头戴一双水鸟型的黄金步摇,行走间端庄大气,端得一副富家大小姐的形象。
至于和合之道的教习,却是一位画着淡妆的美颜少妇,与许妍一样的桃花眼一直眯着,身上是两层轻纱,随着主人的行走掀起一阵阵波涛。
看着二人到来,许妍从容不迫的打着招呼。
“苏小姐,黄前辈,再有半个时辰就到了授业时间了。”
二人的情况,钟菱早就和许妍知会过了。
女红的教习姓苏,还未出阁,二十于岁的年纪,修为比许妍要差上许多,初入术士,还在努力备考举人。
家中背景是锦州的郡望,母亲是正妻,但自己是嫡次女,所以平日里很讲究排场,为人张扬了些,但是性格不坏。
她母亲在萧老夫人坐下听过讲,如今听说钟菱的消息,急忙把她塞了过来。
作为交换,清河县教坊司的织机有一半多都是人家出的,毕竟苏小姐身上穿的可是经典款的锦州云锦。
至于黄夫人,倒是没什么背景,是冀州本地的散修,但是夫人的修为缺只比钟菱差了一线。
当然,修为是修为,传承是传承,这种散修,莫说钟菱,只要许妍突破道士,都能战胜黄夫人。
黄夫人这次来清河县,也是为了借助人道气数找寻突破羽士的机缘。
黄夫人的丈夫情况也与黄夫人差不多,在山南郡旁边的河西郡做官,修为与黄夫人也差距不大。
这二人,都对许妍很友善,苏小姐自不必说,虽然不是嫡长女,但是备受宠爱。
平日里最多的心机可能就是和姐姐争宠了,此次第一次出远门,多少有些不安,如今看到许妍,对许妍反而有些崇拜。
苏小姐来清河县已经将近一月了,许妍的事迹自然有所耳闻,如今看着气质儒雅的少女,总以为自己被人限制的大小姐怎么不羡慕。
至于黄夫人,夫人蹉跎半生,早已知晓世事艰难,如今能在女子官位狼多肉少的大靖谋得一份差事,自然是万分小心,行事十分谨慎。
“许教习好,和合之道没必要准备什么,所以来的晚了一些,教习勿怪,早听闻教习文采出众,貌似神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黄夫人先一步开口说到。
没有背景,无论是苏小姐还是钟菱二人,她都得罪不起,所以夫人选择了和苏小姐一个时间过来。
如此一来,既不会交恶钟菱二人,也不会让苏小姐觉得自己被众人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