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
曹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便指着地上的头颅道
“二人通敌,吾故斩之。”
众皆了然,欲走
曹操又道
“诸将休走,吾引一人来见诸位。子翼,将其领进来见。”
众人心中疑惑不一
不多时,楚旭入帐
“楚安济!”
程昱先前被楚旭骂的吐血,早已将他的相貌刻在了脑子里,故而一见面就认出了他
许褚立刻抽出腰间宝剑,欲将楚旭斩首
曹操忙道
“仲康,莫要无礼!”
许褚愤然道
“主公,你让我一剑劈了他!”
楚旭淡淡道
“许将军,吾此行非是宣战,乃弃暗投明,来投曹公也。”
曹操呵呵笑道
“先生前日在长坂坡尚宁死不屈,今怎主动来投?”
程昱适时道
“丞相,楚旭为刘备心腹之交,此恐其诈降之计,昱请主公将之斩首示众,如此可比断刘备左臂!”
“慢。”
曹操摆了摆手
“先生,有何话要说?若说不出个所以然,便将你斩首示众!”
众皆视旭,旭暗思
【假如我不能让曹操相信我是真心来投,恐怕即刻便身首异处……这么危险的活……当初我怎么会答应诸葛亮来诈降的……】
楚旭再环视四周,众人尽皆目露凶光
稍作思量后,楚旭缓缓开口
“吾在军中,人称先生,然周瑜邀孔明入帐议事,晾吾在外,军中大事,更不曾相语。虽号潜蛟,与杂鱼无异。周瑜难容,诸葛智短,人皆醉然吾独醒,若早知如此,先前在长坂坡时,已对曹公五体投地矣。况曹公精兵百万,坐拥中国,江东蛮荒之地,怎与之相敌?吾不过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他顿了顿,又道
“天已大亮,我却不在江东,周瑜定知我前来投诚,如今我退路已断,丞相若不信我一片赤忱,旭愿献上人头,任由公取。”
说罢,他对着曹操深深行了一礼
曹操颔首良久,突然哈哈大笑
“我早知先生真心,适才相戏尔!入秋了,先生快添件衣服吧。”
说着,他脱下身上锦袍,披在了楚旭身上
楚旭不敢怠慢,连忙道
“谢丞相。旭知丞相所率兵马不善水战,旭已有对策,愿与蔡瑁、张允二位将军一叙……还有,不知这地上人头是……”
曹操拍了拍楚旭的肩膀,语重心长道
“此二人与周瑜通气,欲取我首级,被我识破,故斩之。”
楚旭又问
“既如此,丞相可有接替二人之将?”
曹操沉吟颔首
“尚思之。”
楚旭早有预料,谓曹操道
“旭虽才疏学浅,然尚懂识人之术,丞相可命毛玠、于禁二位将军为水军都督。毛将军为人清廉,于将军治军严明,让此二位统领水军,再好不过。”
曹操满意的点点头
“毛玠,于禁何在?”
二人立马站出,齐声道
“末将在!”
“今命汝等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之职,望勉励之!”
“谢丞相!”x2
事既定,曹操问楚旭道
“先生说已有对策,不知是……?”
楚旭轻笑一声
“此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不知丞相军中,可有足够精铁?”
曹操皱起眉头
“要精铁何用?”
“自然是铁锁连舟!”
楚旭信誓旦旦道
“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程昱立马站出来反对
“丞相,此事万万不可……”
眼看程昱又要坏事,楚旭立马道
“敢问丞相,不知这曹营,究竟是谁说了算?”
曹操眼中闪过寒芒
“仲德休言,待吾试过,自有定夺。来人!传我令,铸铁链!”
……………………
蔡、张二人被斩一事,细作探知,报过江东
周瑜大喜,一手握信
“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
鲁肃也感叹道
“都督用兵如此,何愁曹贼不破乎!”
周瑜微微一笑
“吾料诸将不知此计,独有诸葛亮、楚旭,此二人识见胜我,想此谋亦不能瞒也。子敬试以言挑之,看他们知也不知,便当回报。”
鲁肃正欲离去,周瑜却叫住了他
“慢……”
鲁肃回身看去,却见周瑜面色如土
鲁肃一惊,忙问道
“都督为何变脸?”
周瑜长叹一声,将信件交于鲁肃
鲁肃接过,面色巨变
“什……怎会如此……”
原来信中所写:
【楚安济现身曹营,疑似投曹。】
周瑜怒锤桌面
“让诸葛亮来见我!”
这时,下人来报
“都督,诸葛亮来见。”
周瑜一愣,心中惊疑不已
“让他进来。我有事相问。”
诸葛亮刚进来,周瑜就蹭的一下站了起来,目露杀气
“诸葛孔明!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神色自若,笑道
“都督这招反间计,使得实在是妙!”
周瑜目眦欲裂
“告诉我,楚旭在哪?!”
“都督不是已经知道了么?又何必问我?”
一听此言,周瑜立马抽出腰间宝剑,剑指诸葛亮
“若是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我便将你以通敌之罪处置!”
鲁肃惊惧不已,赶忙拦在二人中间
“都督,公瑾,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又何必动刀枪?”
诸葛亮颔首道
“不过是诈降之计,我还以为都督能够一眼看出,故而未曾通知都督,此实为亮之过,望都督原谅。”
周瑜脸都绿了
“好,好,好!”
他连称三声好,将宝剑收回,强压怒火,硬是挤出一丝笑容
“请先生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