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星观念浅谈

作者:布鲁君 更新时间:2024/5/14 11:26:54 字数:1368

在当代爱猫者看来,猫不只是宠物,更是自己一定程度的精神寄托。每日在外工作或上学回家,只见猫猫走秀而来,“喵喵”几声,就使劳累奔波的人顿时焕然新生。有时心情备感烦闷,又想到还要照顾猫祖宗的吃喝拉撒睡,怒中想起孽畜平日怎样吃白食怎样作威作福,更是火上浇油,正要把它“清算”之时,却看见它正以天真无辜的眼神望着你,一切烦闷气短,皆烟消云散矣!如此相处之下,发生移情作用,有时也许觉得比人还要像个人。

既然对猫发生了感情,自然或多或少以人的规格去对待它,把人的情感投射在它身上,比如认为猫临死前消失不见,是因为不想要自己伤心;比如认为自己生病或伤心难过的时候,猫正好去什么地方,那是在领着他去,是有什么含义在。诸如此类的自我感动、艺术加工,都是因为移情作用。

什么是移情作用?物本来只是物,即使是动物,至少也不具有人格的,那么使动物以至死物都具有人格、和人同样有喜怒哀乐的想象加工、情感移注,便是移情作用了。

以诗句举例吧,积极奋发时可以觉得“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云想衣裳花想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都是一种移情作用;消极低落时——古诗词里这种例子太多了,姑且举个典型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最伤心难过时,连江水东流,都可以感到无奈与愁苦。黛玉葬花,这一病态行为,可以说是这一种移情作用的极致。

回到正题。据说,现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八岁,而猫的最长寿命不过十五岁,那么猫无论是寿终正寝还是中道崩殂,一般情况下,总是人给它送终安葬的,这就引出一个大问题。

中国人向来重视死,怎么死、死在哪非常重要,人在死了以后,有各种各样的繁文缛节,虽然已随着时代进展一直在简化,近代随着现代化更是淡化了许多,只是这种观念毕竟是几千年的积累,仍旧根植在中国人的心中。孟子临死前对学生们说:“启予足!启予手!……”(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知道没问题了,就说:“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免于毁伤了(表示可以完整还给父母了),我的学生们啊!)其实这个例子倒更多牵扯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孝道观念,倒是作者举例不当了,但是我姑且将错就错往下说吧。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知道了人有一种移情作用和把死当做大事的观念。那么当猫这样一种在有些爱猫者看来,也许比人还要贵重的动物死去,自然会多少想要它可以人的规格安息,可以死得其所,如此又牵扯出另一个观念:投胎转世。

其实有很多宗教都以为人是可以投胎转世的,民间佛教以为人有前生、今生、来生,根据因果报应,投胎成不一样的东西,此一例也,道教也有转世观念,中国民间的投胎转世观念,其实是各种宗教理论混杂起来的。作者因为学识不足,不大了解这些,所以不再谈这点。

那么在希望猫像人一样死得其所的想法基础上,加以投胎转世的观念,就成了猫也可投胎转世。可是投胎转世说其实有相当多的破绽,我们也早已知道有迷信这样一种观念的存在,科学也已使我们知道,地球之外,更有其他星球,于是投胎转世说,便与时俱进,变成了猫投胎去其他星球的浪漫想象,那颗谁也不知道在何处的星球,就是猫星。

附记:作者写完看了一遍,大惊自己学识的不足、理论的粗糙和文字的粗劣,只是又看一遍,发现好像还有几分有趣,且做抛砖引玉,聊供读者一哂耳。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