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母神,又称鬼子母、诃利帝母、诃利帝喃、鬼子圣母、诃利帝、迦梨底、柯梨帝、诃梨帝母,佛经中的人物。原先她只是一个神通很大的夜叉或鬼道神灵,后来成为重要的佛教护法,是二十四天之一。“鬼子母”之名使人望名生畏,因此被唐代不空三藏法师于《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中翻译为和蔼可亲的“欢喜母”。(不空三藏法师还翻译过《深沙大将仪轨》以及《深沙大将菩萨仪轨要一旨》,其中一个说法是其与鸠摩罗什、玄奘、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传说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举行庆贺会。五百人在赴会途中遇一怀孕女子。女子随行,不料中途流产,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发下毒誓,来生要投生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后来她果然应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儿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儿食之。(另一说法为,夜叉鬼子母为了养活五百个子女,亦有一万个子女之说,便在人间为患,专杀害人间的婴孩,作为食物。)
释迦牟尼佛听闻此事施展神力,把它的鬼子女全部以神通带走了(另有说法是只带走了她最宠爱的小儿子),藏在佛陀的食钵(一说为袈裟)中。鬼子母发现孩子不见了,便以神通上天下地的找,都无法找到自己孩子的踪影,最后只好来向释迦牟尼佛求助。释迦牟尼佛劝她将心比心,理解失去孩子的母亲所受之痛,并承诺只要鬼子母不再伤害婴孩,便教僧众每日施食予鬼子母。
鬼子母受释迦牟尼佛慈悲感化而皈依佛教,后成保护妇女儿童的鬼子母神。
在《妙法莲华经》中也有记载,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立下誓言拥护《妙法莲华经》的奉行者。
而据《舍利弗问经》所述,投生到夜叉身的因缘,是过去行布施,或常先损害后再利益他人,而得的果报。
亦符合鬼子母曾先残害婴孩,后成婴孩守护神的形象。
-----------------
最早于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便有入鬼子母国处第九的篇章,记载三藏法师遇一国,其中皆是沉默不语的三岁孩子。虽有一国王向三藏法师解释此地为鬼子母国,却无鬼母现身。
后来在元代杂剧《西游记戏文》第十二折鬼母皈依篇章中,有伪装成迷路小孩的红孩儿抓走了唐三藏。
孙悟空求助观音菩萨后得知该红孩儿身份是鬼子母之子,后菩萨与孙悟空前去面见佛祖,方知鬼子母本为佛祖坐下鬼子母神。佛祖派四揭帝去捉拿鬼子母,并且用他的钵盂盖住了爱奴儿,以此来迫使鬼子母现身。
最终,鬼子母被那叱拿住,唐三藏劝鬼子母皈依佛教,可让其与儿子团圆,否则将被打入地狱,永不超生。
鬼子母选择了皈依。
而到了明代《西游记》中,红孩儿成了罗刹女铁扇公主的孩子,而不再见有鬼子母。
-----------------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詞條:鬼子母,夜叉
百度百科词条:鬼子母神,不空三藏法师,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
内容仅供参考,请勿与之较真。
-----------------
《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第二十六(节选):
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皋帝,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
-----------------
《舍利弗问经》(节选):
夜叉神者。好大布施。或先损害。后加饶益。随功胜负。故在天上空中地下。
-----------------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入鬼子母国处第九:
登途行数十里,人烟寂寂,旅店稀稀。又过一山,山岭崔嵬,人行不到,鸦鸟不飞,未知此中是何所在。
行次欲近官道,道中更无人行。又行百里之中,全无人烟店舍。
入到国中,见一所荒寺,寺内亦无僧行。又见街市数人,问云:「此是何处?」其人不言不语,更无应对。法师一见如此,转是恓惶。七人遂乃止宿此中。来日天晓,有钱又无米籴;问人,人又不应。逡巡投一国,入其殿宇,只见三岁孩儿无千无万。国王一见法师七人,甚是信善,满国焚香,都来恭敬。王问,「和尚欲往何所?」法师答曰:「为东土众生,入于竺国请取经教。」国王闻语,合掌虔诚。遂惠白米一硕,珠珍一斗、金钱二千、彩帛二束,以赠路中食用;又设斋供一筵,极是善美。僧行七人,深谢国王思念,多感再三。
国王曰:「曾识此国否?」法师答:「不识。」国王曰:「此去西天不远。」法师又问:「臣启大王:此中人民得恁地性硬,街市往来,叫也不应。又无大人,都是三岁孩儿。何故孩儿无数,却无父母?」国王大笑曰:「和尚向西来,岂不见人说有鬼子母国?」法师闻语,心如半醉:「然我七人,只是对鬼说话?」国王曰:「前程安稳,回日祗备茶汤。」法师七人大生惭愧,临行乃留诗曰:
谁知国是鬼祖母,正当饥因得斋餐。更蒙珠米充盘费,愿取经回报答恩。
鬼子母赠诗云:
稀疏旅店路蹊跷,借问行人不应招。
西国竺天看便到,身心常把水清浇。
早起晚眠勤念佛,晨昏祷祝备香烧。
取经回日须过此,顶敬祗迎住数朝。
-----------------
元代杂剧《西游记戏文》第十二折鬼母皈依:
(唐僧一行人上,云)行者,我每与你行了几日,身子困倦,早些寻个宿头,安排些斋吃,却行。(红孩儿上,哭科)(唐僧云)善哉!善哉!深山中谁家个小孩儿,迷踪失路?少刻晚来,豺狼毒虫,不坏了这孩儿性命?出家人见死不救。当破戒行。行者,与我驮着,前面有人家,教根问,送还他家请赏,也是好事。(行者云)师父,山林中妖怪极多,不要多管。(唐僧云)你这个胡孙,又不听我说。定要你背他。(行者云)师父先行。(做背不起科)(云)我曾压在花果山,耸身一跳,尚出来了。棒槌大的小的?背他不起,这必是妖怪。教你尝我一戒刀,就砍下涧里去;(做丢下涧科,沙和尚慌上,云)师兄祸事,吃那小孩儿拿将师父去了。知他是何妖怪?(行者云)火龙,俺三人见观音佛去来。(下)(观音上,云)老僧目中,见唐僧有难。孙悟空来也。这一洞妖魔,是何怪物?老僧正不见本来面目,待孙悟空来,同往问世尊佛去。(下)(佛引文殊普贤上,云)毗卢伽有难,观音引孙悟空来,已差四揭帝去拿那畜生了。(观音引行者上,见佛科,云)我佛,唐僧不知是甚妖怪拿去?(佛云)不知此非妖怪。这妇人我收在座下,作诸天的。缘法未到,谓之鬼子母,他的小孩儿,唤**奴儿。我已差揭帝去拿他,在个幽岩大泽之中,即日便到。恐揭帝降不下他,将老僧钵盂去,盖将来。(四揭帝扛钵盂上,佛云)孙悟空,你回原处去。你师父己出在那里了也。(行者云)谢佛天可怜,弟子寻师父去也。(下)(佛云)将这小厮,盖在法座下七日,化为黄水,鬼子母必救他,因而收之。(鬼子母上,云)颇耐瞿昙老子无礼,将我孩儿盖在法座下。更待干罢?鬼兵那里?随我去揭钵盂去来。(唱)
【越调】【斗鹌鹑】驾一片妖云,引半垓厉鬼。则为子母情肠,恶了那神佛面皮。则着你钵盂中抄化檀那,谁教你法座下伤人家小的?我和你,是谁非?拿住呵恰便似二鬼争环,休想有九龙喷水。
【紫花儿序】出家儿却不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使不着仁者无敌。黄颜老子,秃发沙弥,直恁跷蹊,你是孔夫子遭逢着柳盗跖,我今日做着不避。你认得鬼子母娘娘,休猜做善知识姨姨。
【小桃红】咚咚地小鬼擂征鼙,不怕你会使拖刀计。待俺将不强不弱的铁胎弓,一拈千转的狼牙箭,去射这厮。饶他有千般变幻身躯,怎当我百步穿杨手段?(做射科)(佛做莲花遮科)(鬼母唱)蹬弩开弓那威势,一箭箭往前射,则见他金莲朵朵遮胸臆。早难道射不主皮,他元来温而不厉,险恼杀这个搽胭粉的养由基。
你放我孩儿来,便饶了恁满寺里和尚。(佛云)贱人,你若皈依佛道,我便饶了你孩儿。(鬼母唱)
【调笑令】觑了我这艳质,一捻儿瘦腰围,可甚阃外将军八面威?文殊普贤擎拳立,诸菩萨见贤思齐。将我那爱奴儿盖在法座底,恁却甚好生心广大慈悲?
(唤鬼兵去做揭钵盂科)
【鬼三台】千里眼离娄疾,顺风耳师旷休迟。鸠盘叉大力一切鬼,施勇猛展雄威勍敌。
【秃厮儿】将铁枪持,宝剑携,(鬼兵做砍科)掘不开砍不破甚东西?里面人,外面鬼,影光芒一块碧琉璃,崤硬似太湖石。
【麻郎儿】惊得阿难皱眉,唬得伽叶伤悲。四天王擎拳顶礼,八菩萨用心支持。
【幺】我的手里措底,霜锋剑巨阙神威。二十位诸天听启,但迎着脑门着地。
(佛云)那叱那里?拿住这贱人者。(那叱上,云)那贱人见我么?(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骂我?
【络丝娘】小哥哥休夸强嘴,则恁这老娘娘当间立地。怕不怕须当斗神力,手掐定五方真气。(做斗科)
【拙鲁速】他将八瓣,绣球提,我将两刀,太阿携。千军对垒,万人受敌。垓垓壤壤,各用心机,不弱似九里山困项籍。云濛濛蔽四夷,雨昏昏罩太极。也罢,我只将这钵盂拿起,放我孩儿去罢。(做拿不动科)钵盂轻细,不能抬起,却似太山般难动移。(做斗科)(做浑战,拿住科)(做放唐僧上科)(唐僧做谢佛科)(唐僧云)兀那妖魔,你若肯皈依我佛天三宝,小僧拜告祖师,收为座下,着你子母团圆。不从呵,发你在丰都地府,永不轮回。(鬼母云)皈依者。
【尾】告世尊肯发慈悲力,我着唐三藏西游便回。那唐僧,火孩儿妖怪放生了他,到前面须得二圣郎救了你。
正名李天王捉妖怪
孙行者会师徒
沙和尚拜三藏
鬼子母救爱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