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时,随着学习压力的加大,为了来往方便,我找了一个离学校还算近的地方与另一个和我同年级的人合租。
之后才发现原来也同班,还挺巧的。
可能是同病相怜吧。
他是个孤僻的家伙,与大多数人仅仅只停留在点头之交,没什么朋友,平时也不怎么说话,更是喜欢一个人呆着。
而我则不知为何存在感一直很低,曾经结交过的朋友有时会习惯性地遗忘我,然后一点一点就分道扬镳了。
渐渐的我也就放弃了社交的想法,习惯了一个人呆着。
于是,两个孤独的灵魂就这么碰在了一起,在漫漫长路上结伴而行。
我性格和他还挺像的,我们都喜欢默默的待在彼此的身边,不用任何言语,仅仅只是享受这种陪伴。
陪伴的时间长了,多多少少也能说上几句话,于他,于我,都还不错。
他的忘性很大,若是没什么特别的事发生,一小时之前发生的事基本上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有趣的是,我们每个月都会换一次座位。
而如果把一些和他同过桌但时间比较久远,例如三个月前,的同学拉到他面前来,问他还记不记得这件事。
他必然会露出一副茫然无措的表情,问一句“真的同过桌?”
有的同学以此为乐,把他的一些初中同学又拉到他前面来,问他认不认识。
他便会加快脚步,快步逃离那个同学。
次数多了,再这么搞也没什么意思,拿他寻乐的次数也就变少了。
只是会在和他谈起某件事的时候补一句“你肯定不记得了”,他倒是也不介意。
照他的说法,若不是他还有关于过去零零星星的记忆和一些过去的旧照片,他都怀疑他自己是不是凭空出现的了。
虽说忘性大,学业方面的记忆却并不马虎,因而成绩还算不错。
因而当他某天突然表示我身上有种莫名的熟悉感时,我也只是冲他笑笑,没多说什么。
他总是一副脑袋空空的样子,跟他吐槽时他也承认了这一点。
没什么社交的他不会因为什么关系和约定而担忧,忘性很大的他不会因为什么往事的不如意而耿耿于怀。
他甚至可以将高中的学习压力带给他的焦虑给遗忘掉,让他自己总是处于一种放松的姿态。
跟我谈起这个的时候他似乎还挺自豪的。
缺点就在于一些他本不想遗忘的东西会悄然逝去。
但他有一个本子,专门用来把一些事情记录在上面。
我好奇拿过来翻开看看,却不想他记录的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事。
比如里面有一个我印象比较深的,体育课上,他与一群同学坐在一起,共同享受着冬日下午的太阳带来的温暖。
他只是在那里静静地听着同学们的交谈,但他认为那一刻真的无比美好,便记录了下来。
他还有一本英语词典,从家里翻出来的一个比较老的版本。
他在自习的时候会在上面写些什么东西,大致是某些感悟。
例如上面就记录了当时他对「爱」的理解。
听他说,他当时为了搞明白「爱」到底是什么,专门上网去查了资料,又跑去问他自己的母亲。
在不断地思索之下,他最后断定「爱」是一种驱动人为他人付出的力量。
因为他认为人都是自私的,正是因为「爱」,人才能打破这种自私来为他人付出。
朋友之爱,家人之爱,恋人之爱,都是如此。
但过了几个月,他当时苦苦思索换来的对「爱」的理解,已经全然被他遗忘了。
当他翻开那本词典中记录这些理解的那一面时,他仅仅只是草草地扫了几眼便翻了过去。
我问过他,既然已经遗忘了,难道不想重新回忆起来吗?
他关上那本词典,看着我,眼中带有莫名的淡漠。
“我可不想背负过去的我的尸体踏上我的旅途。”
“那你把这些东西都记录下来,难道不能说明你就是有这个意愿不想放弃那些尸体吗?”
“不”他把那本词典收起来,“时间能带走很多东西,我只是给那些过去的我一个存在过的证明罢了。”
所以他还是保持着记录的习惯,鲜少去翻看过去的记录。
他知道他自己善于遗忘,在某次对话中,他表示他自己早就做好了被遗忘的准备。
我只是向他轻轻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接着他又表示他不会忘了我,希望我也能够不要忘记他。
我同样只是点了点头,不由得开始担忧起来。
即使相处得如此愉快,但做到这一点真的有可能吗?
我当然希望如此,只是…
一个人擅长遗忘,另一个人擅长被遗忘。
到了那个时候,他可以不知不觉中忘掉我,那我…也可以没有心理负担地忘掉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