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临川在米店的工作逐渐得心应手,由于他在现代数学和几何的成绩不赖,工作中也经常要跟领导和客户沟通对接,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很快,他在米店里逐渐从一个搬搬抬抬的苦力,被店家叫到了店铺前台帮忙,不仅能快速准确地称量粮食、收钱找零,还跟各路顾客沟通相处得很好,使得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大家都说这家店价格公道不欺客。每当看到顾客满意地离开,他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成就感,觉得在明朝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每当夜幕降临,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看到母亲那慈祥的笑容和桌上热腾腾的简单饭菜,所有的疲惫便烟消云散。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临川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善生活。他记得在现代时,人们常用一些创新的方法来提高效率,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在古代也运用这些智慧。
一天,江临川在米店的后院看到一堆散落的稻谷,心中突然有了个主意。他兴奋地对正在忙碌的店家说道:“店家,我有个想法,或许能帮我们更高效地处理这些稻谷。”
店家抬起头,好奇地看着江临川:“哦?你说说看。”
江临川眼中闪烁着光芒,开始描绘他的想法:“我们可以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稻谷脱壳机,用木头和竹子就行。这样,我们就能减少人力,提高效率。”
店家听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嗯,这个主意不错。值得一试。”
在店家的支持下,江临川开始着手制作稻谷脱壳机。经过几天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一个简陋但实用的机器。当大家看到这个新奇的玩意儿时,都露出了惊讶和好奇的表情。
“这是……什么?”一个伙计好奇地问道。
江临川微笑着解释道:“这是稻谷脱壳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脱去稻谷的外壳,可以加快出白米的效率,还能节省以往人工脱壳的时间。”
在江临川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尝试使用这个新机器。果然,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大家都赞叹不已。
店家看着江临川,禁不住赞赏:“江临川啊,你真是个聪明的小伙子。这个器具对我们米店来说可是个大帮手啊。”
江临川谦虚地笑了笑:“都是店家您给我机会,让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
除了制作稻谷脱壳机外,江临川还尝试了许多其他的小发明和创新。他利用竹子制作了轻便的运粮车,减少了伙计们搬运粮食的体力消耗;他还改进了米店的储粮通风方式,使得粮食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新鲜。
一日,江临川回家务农,他站在田埂上,望着一片终于青葱的稻田,看着母亲和周围农民的辛苦劳作,心中暗自思量:“若能将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于此,该有多好。”
他首先尝试引进研发了一些耐旱、高产的作物品种,在自家田地上试验种植,看来年的收成效果。他还发明了一种基于简单计数和符号标记的“农业编码系统”,利用竹片和木条设计成一种简单的记录系统,用来记录农田的产量、作物生长周期等数据,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更准确地记录和分析农田的状况,从而调整种植策略,提高生产效率。
江临川的这些创新不仅得到了米店和母亲的认可,也逐渐在镇上传播开来。许多人都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刮目相看,纷纷向他请教如何改进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一天,镇上的铁匠李昂找到了江临川:“江临川啊,我听说你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一下。”
李昂年纪比江临川稍大,20岁出头的小伙子,由于从小学打铁,身材比长年种地做工的江临川还要健硕不少,人也精神十足,虽浓眉粗发,但眉宇间气宇轩昂,眼神质朴。
李昂继承了他爹老李的衣钵,在镇上经营一家打铁铺,平时主要是给街坊邻里打一些生活器具,他家打出的铁器十分耐用,常年用不坏,慢慢地街坊们铁器够用了,打铁的生意也少了。
江临川微笑着说道:“李昂啊,你说吧。能帮上忙的我一定帮。”
李昂叹了口气:“我这铁匠铺生意一直不太好。你说,我该怎么做才能改善一下呢?”
江临川想了想,然后说道:“李昂啊,你可以尝试制作一些更实用、更精美的铁器。比如,你可以打造一些美观又实用的厨具、农具等。这样,你的铁器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需求,生意也就能逐渐好起来了。”
李昂听了江临川的建议后,果然开始尝试制作更实用、更精美、更新奇的铁器。不久之后,他的铁匠铺生意果然逐渐好转起来。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向江临川请教,加之年纪相仿,无话不说,一来二去,两人的友情开始变得深厚亲密,平时经常互帮互助,日子过的好不惬意。
在融入明朝生活的过程中,江临川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中有的是农民,有的是手工业者,有的是小商贩。他们虽然身份不同,但都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分享生活经验和社会见闻。
在这些朋友的帮助下,江临川的对于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民间生活也更加了解。他开始将自己真正当成了古代人,融入到明代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