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三才并立,三山乃成。
数番劫数,历经元会,万千生灵得以飞仙。而那三山老人者,正是一位隐世仙人,已修得大道正果。
三山隐蕴古意,真仙幽居僻深。
三山藏古韵,真仙居幽深。
寿长十二万,岁月静无痕。
云卷云舒处,松鹤伴仙音。
一笑人间事,烟波渺无垠。
真仙非虚幻,传说越古今。
十二万九千,岁岁映人心。
且说白羽化龙之后,腾云飞行多日,行程已达万里,却不见三山交汇之所。他不禁心生疑窦,暗想菩萨是否给自己指错了方向,然转瞬又否定了此念。
菩萨所言万里,或许是十万里,抑或是百万里,三山……。
天山地山人山……,天地人……。
就在此时,白羽恍然顿悟,三山所对应的不正是天地人吗?天者,意表天意;地者,意涵地德;人者,即为凡人。
欲要成仙拜师,需怀诚意,且受劳苦,这万里之途,白羽此刻才明白,拜师的考验已然开启。
于是,白羽封禁自身法力神通,以凡人之态行于大地之上,一步一步,踏上这万里求道征程,以凡躯叩响大道之门。
两载岁月,行程万里,凡躯虽弱,向道之心坚毅不屈。
晨星引其前路,长夜未央之时,暮雨寒风之中,孤身一人前行。
三山远在云深,渺茫难觅之处,寻师问道之志,坚如磐石。
赤诚之心未冷,壮志愈加坚定,青石路上留痕,脚步从未停歇。
而在万里之遥的南海珞珈普陀山上,观音菩萨慧眼乍睁,此乃佛门六神通之一的“天眼通”,可察肉眼难见之物,不论远近、微小或超自然之象。
“此子这般悟性,却与我佛门无缘,诚为可惜,唯愿此番善举,能化无缘为有缘。”
菩萨安坐于莲花之上,旋即慧眼闭合。
……
如此,白羽行完万里之路,刹那间,双眼开闭之间,三座大山映入眼帘。
仙雾缭绕氤氲,周遭满是道韵弥漫,仙鹤静立,麒麟呈瑞,凤凰与龙共舞,真乃仙家福地,祥光绚烂万丈。
白羽沿阶而上,见一庙宇道观,紫雾轻笼幽僻之处,白云长驻静谧居所。
白羽正要叩门,那门却自行开启,与此同时,观内传来一道声音。
“进来吧。”
白羽朝观内望去,继而举步向前,行至门前,朝着门内躬身行礼道。
“晚辈白羽,蒙菩萨指引,前来拜师求道。”
“我已知晓,你且进来。”
白羽步入观内,观中仅见一蒲团,一尊供奉天地的牌位,此外别无他物,甚是清冷寂寥。
“昔日菩萨曾告知于我,未来有一求道之人将至,我已算准日期。”
白羽看向三山老人,虽面容显老,却不见丝毫老态龙钟之意。
“台下之人可是求道之人?”
“弟子正是。”
三山老人看向白羽,面露浅笑。
“菩萨虽是我之友人,但我且问你一问,你且答上来。”
“你先为鱼身,后化成龙,今又成人形,你且说说,你是鱼,是龙,还是人呢?”
白羽闻此问题,不明其义,略作思忖后,答道。
“弟子既是鱼,亦是龙,更是人。”
“哦,你且讲讲,为何三者皆是。”三山老人闻此答语,微感诧异。
“弟子投身鱼身,即为鱼;化为龙形,便是龙;再以龙身化为人形,便是人。”
“常言道,道生万物,万物皆有道。龙身、鱼身,抑或人身,不过是一具肉身罢了。我既已化为人形,便是人,虽弃鱼身,但也曾为鱼。龙身亦是如此。”
“嗯……,不错,此答尚可。”三山老人对这一回答还算满意。
人身者,为修行之体,亦是修行根基所在。凡人虽具肉身,然无修仙之意念,故而难以踏上修仙之途;精怪虽怀修仙之念,却无人类之形体,是以渡劫颇为艰难。故真人常对俗人予以指点,而精怪亦需化为人形以得人身。
“你虽有名,然无法号,今赐你法号【化羽】,意寓鱼化成龙,扶摇直上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