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培尔在这个世界发展工业化的最大优势在于,他拥有一种超凡的能力,能够迅速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在发明创造还是科技应用方面,戈培尔都无需像其他人那样,通过漫长而繁琐的试验过程来摸索前行。
以发明灯泡为例,戈培尔无需像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那样,耗费两年的时间,经历数百上千次的尝试,才能最终找到使用钨丝作为灯丝的最佳方法。他仿佛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洞察力,能够一眼看穿问题的本质,直接得出正确的答案。
同样,在科技应用领域,这里没有像资本家爱迪生那样去打压交流电的存在。戈培尔拥有一套完整的交流电体系,他对从发电到运输再到应用的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也非常清楚交流电和直流电各自的优劣之处。
在无数产品和模式的发展过程中,戈培尔无需依赖市场的选择和实验。他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直接规划生产,确保每一个决策都是最明智、最有效的。例如,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号召力,引领人民迅速走上最正确的道路,实现国家的快速发展。
地球头号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经历了百年的艰辛探索,肩负着开拓创新的重任。而后来崛起的列强,也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逐渐崭露头角。然而,二战前的日本仅仅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就成功地崛起为二工革中的强大帝国。中国更是在短短 20 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初步的基础工业化。而苏联更是令人惊叹,只用了 9 年的时间,就初步具备了雄厚的工业实力。
如今的戈培尔,仅仅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便带领这个国家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走出,迈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辉煌时代。在全面推进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戈培尔对整个德尔曼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水库和大坝的修建。他再次巧妙地运用了以工代赈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德尔曼国内的失业人口问题,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戈培尔一直停滞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时间,其原因不仅在于国内大量的失业人口,还因为他根本无法指望那些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科研部工作人员。尽管戈培尔以惊人的速度在四年内读完了德国八所大学,并且在哲学系、医学系、科学系等多个专业都取得了近乎绝对的优秀成绩,但面对系统后续显示的一系列诸如原子能科技、新能源科技和魔法科技等前沿领域,他几乎是一片茫然。
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那些纺织机、蒸汽机和蒸汽火车,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早期的各种电流,是他在懵懂中摸索出来的成果,那么核武器等高科技产品可就不是仅凭运气和模糊的概念就能轻易实现的。因此,戈培尔不禁担忧,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是否能够推动这个世界迈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时代。
没错,尽管戈培尔拥有超越常人的记忆能力,甚至能够将《XXX 宣言》和《资本论》倒背如流,但他终究只是一个对理科略有了解的文科生。他只能依赖系统的显示,将那些像蒸汽机、纺织机之类的东西描绘出来。
而步枪委员会研究的栓动步枪,也是在他的主持下才得以问世。尽管亲自主持这些工作让他对所有工作的进度了如指掌,但他毕竟只是一个人,他的身体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迫切需要有人来分担他的重担,代替他继续前行。
望着系统界面上那闪烁着微光、标注为二级奖励的「Ideologischer Stempel」,戈培尔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充满了纠结和犹豫。这个神秘的技能介绍让他感到既兴奋又担忧——其大致内容竟然是可以“强行往人的脑海里注入知识”!
这无疑将成为解决他当前所面临的严重缺乏各类人才困境的一把利器,但与此同时,一个深深的忧虑也萦绕在他心头:即便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 21 世纪,这种违背伦理道德且可能引发广泛谴责的技术手段,自己那些忠诚的手下们是否真能毫无芥蒂地予以接受呢?
在接下来的三天三夜里,戈培尔几乎没有合眼,他独自坐在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前,时而凝视着窗外漆黑的夜空陷入沉思,时而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疲惫不堪的他终于在第四天清晨抵挡不住困倦,趴在桌上沉沉睡去。而当他再次醒来时,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天。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权衡之后,戈培尔决定召集几位核心人物到办公室进行一场机密的商谈。于是,他通过内部通讯系统分别向总理卡森、国家安全部部长莱因哈德、国防部长迪特里希以及党卫军副总指挥海因里希发送了紧急会议通知。没过多久,这四位要员便匆匆赶来,面色凝重地走进了戈培尔的办公室。
紧闭的房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音,屋内气氛异常压抑。戈培尔先是简要说明了“思想钢印”这项技能及其潜在影响,然后倾听着每个人发表的意见和看法。众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交织。有人认为应该果断采用这项技术以迅速提升国家实力;也有人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表示强烈担忧。最终,经过数小时的争论与协商,他们达成了一致共识,并共同签署了一份绝密协定。
紧接着,按照协定中的安排,戈培尔等人开始着手联系科研部门的众多顶尖研究员。这些科学家们被紧急召集起来,全然不知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怎样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