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这个字不堪入耳啊,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吧,很多拟声词都带有不健康的思想——那就是懒(怠惰)。如果这个解释不接受的话,还可以情景代入一下,来……嗟!嗯,总而言之,文字以下无深,以远无止啊。
作者菌也是不得已才把方岳大大的这首词祭献出来的,按顺序来,一般用这个词牌的词人都一定是在文学方面有深度的。原因嘛,作者菌就没用过……程申父国录,不简单,但,作者菌没见识过。
哨遍(用韵作月对和程申父国录)
月曰不然,君亦怎知,天上从前事。吾语汝,月岂有弦时。奈人间井观乃尔。休浪许。历家缪悠而已。谁云魄死生明起。又明死魄生,循环晦朔,有老兔、自熙熙。妄相传、月溯日光余。嗟万古谁知了无亏。玉斧修成,银蟾奔去,此言荒矣。
噫。世已堪悲。听君歌复解人颐。桂魄何曾死,寒光不减些儿。但与日相望,对如两镜,山河大地无疑似。待既望观之。冰轮渐侧,转斜才一钩耳。论本来不与中秋异。恐天问灵均未知此。又底用、咸池重洗。乾坤一点英气。宁老人间世。飞上天来,摩挲月去,才信有晴无雨。人生圆缺几何其。且徘徊、与君同醉。
磨费一些功夫啊。"月曰不然,君亦怎知,天上从前事。"月亮说不然,君亦(也)怎么知道,天上从前之事,所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很重要的。
"吾语汝,月岂有弦时。"吾语汝(我和你说啊……)月岂有弦时(作者菌感觉在哪看过有关的科幻文)。
"奈人间井观乃尔。"奈何人间井观(景观)乃尔(竟然如此)。"休浪许。"休浪许,浪不浪,天注定。"历家缪悠而已。"历家(历数家?!)缪悠(虚妄不实。)而已……
"谁云魄死生明起。"不知……云魄死生,明起。应该类似于循环吧。
"又明死魄生,循环晦朔,有老兔、自熙熙。"又……明死,魄生,于循环,晦朔(农历每月末一日及初一日,指阴阳交替,嗯),有老兔(月中兔)自熙熙(攘攘)。
"妄相传、月溯日光余。"妄相传,月溯,日光余。很接近事实了嘛。
"嗟万古谁知了无亏。"嗟叹万古,谁知了无亏。"玉斧修成,银蟾奔去,此言荒矣。"玉斧修成,银蟾奔去,此言是说谎矣。当神话听啦……
中场
凡有国而后亡之,有身而后殃之,不可谓能有其国、能保其身。夫能有其国,必能安其社稷;能保其身,必能终其天年;而后可谓能有其国、能保其身矣。夫能有其国、保其身者,必且体道。体道,则其智深;其智深,则其会远;其会远,众人莫能见其所极。唯夫能令人不见其事极,不见其事极者为保其身、有其国。故曰:"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
所谓"有国之母":母者,道也;道也者,生于所以有国之术;所以有国之术,故谓之"有国之母。"夫道以与世周旋者,其建生也长,持禄也久。故曰:"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树木有曼根,有直根。直根者,书之所谓"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今建于理者,其持禄也久,故曰:"深其根。"体其道者,其生日长,故曰:"固其柢。"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故曰:"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工人数变业则失其功,作者数摇徙则亡其功。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人之功矣;万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万人之功矣。然则数变业者,其人弥众,其亏弥大矣。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凡拥有国家然后却丢掉了的,拥有身体然后却伤害了的,不好说是能够拥有国家、能够保全身体。能够拥有国家的人,一定能够安定国家;能够保全身体的人,一定能够享尽天年;然后才好说是能拥有国家、能保全身体了。能拥有国家、保全身体的人,一定会按照根本规律行动。按照根本规律行动,他的智慧就一定很深;智慧很深了,他的计谋就一定很高超;计谋很高超,一般人没有谁能看到他的究底。只有那种能让人看不到究底的人,也才能保全身体、拥有国家。所以《老子》说:“没有人知道他的究底。”“没有人知道他的究底,就可以拥有国家了。”
所谓“有国之母”。母,就是道;道产生于来保有国家的方法;因为是保有国家的方法,所以叫做“有国之母”,即“保有国家的根本”。用道来对待世事的,他的生命就会长久,保持禄位就能久远。所以《老子》说:“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树木有蔓根,有主根。主根就是《老子》所说的“抵”。抵是树木赖以生长的建立者,蔓根是树木赖以生长的保持者。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建立者,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持者。假如能立于事理,那么他持禄也就长久,所以说“加深它的蔓根”。能按照根本规律办事,他的生命也就长久,所以说“巩固它的主根”。主根巩固了“,生命就长久;蔓根加深了,生活就长久,所以《老子》说:“加深它的蔓根,巩固它的主根,是长生久存的道理。”
工人屡屡变换职业就丢失功效,劳作者屡屡变动就丢失功效。一个人的劳作,一天丢失半天,十天就丢失五个人的功效了;一万人的劳作,一天丢失半天,十天就丢失五万人的功效了。既然如此,那么屡屡变换作业的人,人数越多,损失就越大。凡是法令变更了,利害情况也就跟着改变;利害情况改变了,民众从事的作业也就跟着变化;从事的作业有了变化,就叫做变换作业。所以按照道理来看,役使大众而屡屡让他们发生变动,功效就会很小;收藏贵重器物而屡屡加以挪动,损毁就会很大;烹煮小鱼而屡屡加以翻动,就伤害它的光泽;治理大国而屡屡改动法令,百姓就会受到坑害。因此懂得治国原则的君主把安定看得很宝贵,法令确定以后,一再轻易变更。所以《老子》说:“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
"噫。世已堪悲。听君歌复解人颐。"噫。世事已经堪悲。听君歌重复解人颐(谓使人欢笑)。
"桂魄何曾死,寒光不减些儿。"桂魄(还是指月)何曾死……寒光不减一些儿。
"但与日相望,对如两镜,山河大地无疑似。"但,与日相望,对如两镜(相似),山河与大地无疑相似。
"待既望观之。"待既望,观之。"冰轮渐侧,转斜才一钩耳。"冰轮渐侧(月盈月亏),转至斜头才一钩耳(没有太合理的解释)。
"论本来不与中秋异。"论本来就不与中秋相异(月满时,见满,不见也满)"恐天问灵均未知此。"恐天问灵均(……没关系吧)未知此……天亦无情。"又底用、咸池重洗。乾坤一点英气。"又底用……咸池(神话中谓日浴之处)重洗。于乾坤之中一点英(阴)气。
"宁老人间世。"宁老于人世。"飞上天来,摩挲月去,才信有晴无雨。"飞上天来……摩挲月去……才相信有晴天无雨……
"人生圆缺几何其。且徘徊、与君同醉。"嘛,一杯足以慰长生。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