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者菌可请来了一个大人物……出现流连于各种场合巧合的吴文英大大。"词中李商隐"可不是浪得虚名,在南宋词坛,吴文英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存词有三百四十余首,其《梦窗词》在数量上除辛弃疾张炎外鲜有人与之抗衡。清人周济对他的评价甚高,在其《宋四家词选》中将其与辛弃疾、周邦彦、王沂孙并列为两宋词坛四大家之一。
生平的话,简单一点: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
尉迟杯(夹钟商,俗名双调赋杨公小蓬莱)
垂杨径。洞钥启,时见流莺迎。涓涓暗谷流红,应有缃桃千顷。临池笑靥,春色满、铜华弄妆影。记年时、试酒湖阴,褪花曾采新杏。
蛛窗绣网玄经,才石砚开奁,雨润云凝。小小蓬莱香一掬,愁不到、朱娇翠靓。清尊伴、人间永日,断琴和、棋声竹露冷。笑从前、醉卧红尘,不知仙在人境。
尉迟杯,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仄韵者,见柳永《乐章集》,注夹钟商(韵仄);平韵者,见晁补之《琴趣外篇》。俗名不谈,杨公小蓬莱,杨公:即杨彦赡,号咏斋,和王诸孙。淳祐(宋理宗年号,公元1241—1252年)间任工部侍郎,出守衢州,周密之外舅。“小蓬莱”,在会稽西,太末县,即今龙游县北。《梦窗词》中他词未见其游衢州之踪迹,故此首词可能为梦窗寄赠之作。
史料不全,寂寞了多少词人……
百度有赏析,作者菌直接拿来用了。
上片“垂杨径”两句,写小蓬莱园门外景。言杨公的“小蓬莱”园外,垂柳成行,绿荫中有一条幽深的小径直通“小蓬莱”。当打开了“小蓬莱”的月洞型园门,不时可见里面流莺飞舞,仿佛前来迎接游园的客人。
“涓涓”两句,园中景。言园中流淌的小河上飘满桃花瓣,由此联想到园里一定种了许许多多的桃树,树上也一定长满了许多淡黄色的小桃子。“缃”,即淡黄色。
上四句桃红柳绿点出了春的特色,自然引出了下面“临池”两句。言仕女们都来“小蓬莱”踏青游园。满园春色,池水清冽平静似镜,引来女人们一个个的笑脸临池“弄妆影”。“记年时”两句,回忆中的暮春天气。
词人记起上年的暮春时节,也曾在此驻足,湖山阴影下,饮酒赏花,并采摘过树上的鲜杏子。上片极写园中景色,桃红柳绿,流水注池,莺语盈耳,桃杏满树,真是“蓬莱”虽“小”,美不胜收,值得一“赋”。
下片触景生情。“蛛窗”三句,言己家。这是说词人家中蛛蜘网挂在窗角上,像网一样的灰尘罩着那些修心养身的道家经典书籍。仅仅从那磨好墨的石砚和放着书信打开着的小匣子里,透出来一种缠绵绯恻的男女之情。
“小小”两句,述目前。词人正在这“小蓬莱”中游览,似乎这儿到处留有从前爱人游园的余香,所以虽然现在已不能再见到她那精心打扮过的娇容了,但眼前的美景终究冲淡了思念的忧伤。
“清尊伴”两句,园中活动。词人来到这“小蓬莱”中,由于主人杨公的好客,经常能在此与美酒作伴,度过永昼,所谓“壶中日月长”是也。并且词人还能在园中的竹林里弹琴自娱,奕棋作乐,逍遥度日。
“笑从前”两句,再赞“小蓬莱”,呼应词题。此言见了“小蓬莱”后,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慨,过去自己真有一种酒醉糊涂空度人生的遗憾,不知道这“小蓬莱”才是人间中的仙境。
诶,事不由人嘛……有必要再讲一讲吴文英大大了。吴文英大大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曾于绍定(宋理宗年号,1228—1233)中入苏州仓幕。曾任吴濳浙东安抚使幕僚,复为荣王府门客。
出入贾似道、史宅之(史弥远之子)之门。知音律,能自度曲。词名极重,以绵丽为尚,思深语丽,多从李贺诗中来。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
因为未第,不及官途……一份率真不失,词风不沾世俗。吴乐以词人和江湖游士的身份与人结交,交游很广。
这里就涉及到吴文英大大与贾似道的交往,这里是最为后人非议的。贾似道被列入《宋史·奸臣传》,而吴文英曾与他有较深关系。现存《梦窗词》中,有四首是赠贾似道的。
围绕这四首词,人们对吴文英的品格与操行发生了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吴氏四词均作于淳祐六年(1246)至十年间,是贾似道制置京湖,未肆骄横之时,此后直至吴文英去世,未见有投赠之作,这是因为他见贾似道专擅之迹已彰,又诬陷排挤了吴潜,故与之疏远乃至绝交。因此,这四词与吴文英投献其他权贵的词作一样,是酬酢之作,无可非议。
另一种意见认为,四词中的《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是在贾似道入朝以后所作,其时吴潜已为贾氏所害,而吴文英仍与贾有往来,作词吹捧他,其人品性可知。
当然,也有人认为,即便这首《金盏子》是作于贾似道入朝之初,但也只不过是从表面歌颂贾似道的名位声望以及他粉饰着的苟安的升平而已,其中没有谄佞干求的言语,所以吴文英与贾似道的交往,只是一种酬应关系。
以词章出入侯门,本是当时的风气,吴文英既为词人,以词作结交权贵,并以此为生,在宋代并非独一无二的。况且他并不以此希求仕禄,更不肯趋附钻营,虽出入于侯门,仍然潦倒终身,无法逃遁“困踬以死”的结局,故仍不失为一个狷介自好之士。
以上取自夏承焘:《吴梦窗系年》
吴文英作词师承周邦彦。清真词的结构也具跳跃性,但起承转合,或用虚字转折或用实词提示,尚有线索可寻。而梦窗词的结构往往是突变性的,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且缺乏必要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求。这强化了词境的模糊性、多义性,但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
这种结构方式带有一定的超前性,类似于现代的意识流手法,古人不易理解,因此指斥为“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放在如今就更加不易了。
懂一个人……古人,应从姓,名,字开始,吴文英大大,谁又能懂呢。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