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凭旧首送归去……诶,虽然陈允平大大不救于国,或者更多传为无为,但和词是不大相欠的。断无新句,自嘲生逢啊。当然非及交伐阵士,不言“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之语,便寄托些思绪于词中,作者菌一时间也不甚言明。明天就开始陈允平大大的西湖十咏,很强势的哦。
绮罗香(秋雨)
雁宇苍寒,蛩疏翠冷,又是凄凉时候。小揭珠帘,夜润唾花罗皱。饶晓鹭、独立衰荷,逆归燕、尚栖残柳。想黄花,羞涩东篱,断无新句到重九。
孤檠清梦易觉,肠断唐宫旧曲,声迷官漏。滴入愁心,秋似玉楼人瘦。烟槛外、催落梧桐,带西风、乱捎鸳甃。记画檐,灯影沈沈,共裁春夜韭。
绮罗香,始见宋史达祖《梅溪词》。由唐秦韬玉《贫女》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或为调名所本。不过宋人多用来咏物,陈允平大大这不就亦极工巧来了一秋雨。
"雁宇苍寒,蛩疏翠冷,又是凄凉时候。"雁宇苍寒,一上来便安排好了场景,蛩疏翠冷,又字更添凄凉时候,人间秋来。
"小揭珠帘,夜润唾花罗皱。"小揭(不论是谁)珠帘(定是美人),夜润(高雨)花吐(露)罗皱(不知何人惊唤起)。
"饶晓鹭、独立衰荷,逆归燕、尚栖残柳。"这个句式就很特别啊,三四连排,凤阴并裙……额,咳咳,不过一个绕,一个逆,却将秋景刻画的淋漓尽致,和之以荷柳之悲,秋怎不凄凉?
"想黄花,羞涩东篱,断无新句到重九。"纵然是想到了黄花,羞涩于东篱,但也没什么新句可到重九日来以冲凄凉了。
中场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故欲举大功而难致而力者,大功不可几而举也;欲治其法而难变其故者,民乱不可几而治也。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
能越力于地者富,能起力于敌者强,强不塞者王。故王道在所开,在所塞,塞其奸者必王。故王术不恃外之不乱也,恃其不可乱也。恃外不乱而治立者削,恃其不可乱而行法者兴。故贤君之治国也,适于不乱之术。贵爵,则上重,故赏功爵任而邪无所关。好力者其爵贵;爵贵,则上尊;上尊,则必王。国不事力而恃私学者其爵贱,爵贱,则上卑;上卑者必削。故立国用民之道也,能闭外塞私而上自恃者,王可致也。
民众的本性是好逸恶劳。安逸就要荒废。荒废就治理不好。治理不好就要混乱;如果赏罚不能在全国实行,国家事业就必定得不到发展。所以想要建立大功而难于吸引民众力量,大功是不可能期望成就的;想要搞好法治却难于改变旧俗,民众的混乱局面是不可能期望治理好的。所以治理民众没有一成不变的常规,只有法度才是治世的法宝。法度顺应时代变化就能治理国家,统治方式适合社会情况就能收到成效。所以,民众质朴的话。只要用褒贬进行控制就可以治理好;社会开化的话,只有用刑罚加以束缚才能使人驯服。时代有了发展而统治方式一成不变的,社会必然危乱;智能普遍提高而禁令规定一成不变的。国家必被削弱。所以圣人治理民众,法制和历史时期同步发展,禁令和智能水平同步变更。
能在农耕方面充分发挥力量的社会就富裕,能在战争领域充分调动力量的国家就强盛,而富强得以持续发展的,就可以称王天下。所以称王天下的途在于开创什么,阻止什么;能够阻止奸邪行为的,必能称王天下。所以称王天下的方略不是依靠外部不乱。而是依靠自身的不可扰乱。指望外部不乱而立国治民,国家就会削弱;指望自身的不可扰乱而推行法治,国家才能兴盛。所以贤明君主治理国家时,立足干不可扰乱的方略。民众以爵位为尊贵,君主权势就重。所以赏赐有功的人,把爵位赐给胜任的人。坏人就无可乘之机。专心发展实力的国家,爵位就会贵重起来;爵位贵重起来,君主就会受到尊敬;君主受到尊敬,就一定能称王天下。不事耕战而依赖私学的国家,爵位就要被人看得轻贱;爵位被人看得轻贱,君主的威望就要降低;君主威望降低的话,国家必致削弱。所以立国用民的一般法则在于:能够禁闭外势、阻塞私行而着眼于自强自力,就可以达到称王天下的目的。
"孤檠清梦易觉,肠断唐宫旧曲,声迷官漏。滴入愁心,秋似玉楼人瘦。烟槛外、催落梧桐,带西风、乱捎鸳甃。记画檐,灯影沈沈,共裁春夜韭。"
孤灯(虽然很浪费)清梦(浊世)容易觉(作者菌又翻开了周易,睡一觉吧),肠断(心伤)于唐宫旧曲(宋新词),声音迷离,古代官府的计时器也为之停顿。沙滴入愁心(雨明恁空阶),秋啊,似那玉楼人一般,为……消廋。
再用烟槛外、带西风,便是入秋景之梧桐、鸳甃也不禁乱落捎催。
"记画檐,灯影沈沈,共裁春夜韭。"割韭菜……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