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在网上作者菌看到了一段:夏月冷茶过夜者不可食。守宫性淫,见水必交,恐遗精其上。古人亦未尝言其能化人筋骨。——袁枚《子不语》嗯,总的来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什么,但见水必交……请愿谅那个时候动物近视没的救吧。石头城,古城名。又名石首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本楚金陵城,汉建安 十七年孙权重筑改名。城负山面江,南临秦淮河口,当交通要沖,六朝时为建康军事重镇,故渔者歌曰:
西河
形胜地。西陵往事重记。溶溶王气满东南,英雄闲起。凤游何处古台空,长江缥缈舞际。石头城上试倚。吴襟楚带如系。乌衣巷陌几斜阳,燕闲旧垒。
**玉树委歌尘,凄凉遗恨流水。买花问酒锦绣市。醉新亭、芳草千里。梦醒觉非今世。对三山、半落青天,数点白鹭,飞来西风里。
西河,从河西开始讲吧,三十年……没的说,中秋就是忙,买这买那的,先喂饱了月亮(供月),之后才能宴饮想想还是先讲西河吧。
西河,又名“西河慢”“西湖”。以周邦彦《西河·金陵》为正体,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另有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三仄韵,中段七句五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王埜《西河·天下事》等。
或与“长命女”联属,作”西河长命女“或”长命女西河“。见宋周邦彦《清真集》。宋张炎词有句云:“花最盛。西湖曾泛烟艇。”,故名“西湖”(这个湖就不错)。
唐代教坊曲有《西河狮子》《西河剑气》,“西河”当从唐人旧曲改制。王灼《碧鸡漫志》卷五谓”西河长命女“曲调起于唐开元以前,属林钟羽,大历间,乐工加减节奏,颇有新声。又云五代时。“《花间集》和凝有《长命女》曲,伪蜀李殉《琼瑶集》亦有之,句读各异,然皆今曲子,不知孰为古制林钟羽并大历加减者。
近世有《长命女令》,前七拍,后九拍,属仙吕调;宫调、句读,并非旧曲。又别出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极奇古。”宋人之《西河》,盖因旧曲翻演之新声,已与唐音不同。
王灼所说北宋出现之大石调‘西河’,正是指周邦彦的词《西河》,题为《金陵》,乃据唐人金陵怀古之诗檗栝而成,是宋词名篇。宋代词人有五家用此调皆次周词之韵与格律,其余诸家用此调则前段首句不入韵,或第三段结甸甸式相异,等等(求改正)。第三段首句“酒旗戏鼓甚处市”,七字中仅“旗”是平声,余皆仄声,此种拗句是宋词特点,宜依从之。
词体长调之三段者,又称三叠。此调三叠之句式句群相异较大,宜于怀古、登临、叙事。嗯,陈允平大大当然是和周邦彦大大之词,一切具备,上词,供仙。
"形胜地。"东南形胜地,当然就"西陵往事重记。"西陵过往之事,重记起。
"溶溶王气满东南,英雄闲起。"王气,上章有过的,东南嘛,紫气东来都有的,英雄闲起的话……怎么说呢,汤武偶相逢吧。
"凤游何处古台空,长江缥缈舞际。"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但古台空,长江空飘渺,舞际去无人喜欢去赏。
"石头城上试倚。"倚不住的"吴襟楚带如系。"吴楚之地,岂无人哉?!
"乌衣巷陌几斜阳,燕闲旧垒。"乌衣巷口,夕阳斜,但王谢堂前燕……
中场
霸主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士疏,赏毁士不为用。
(《左传》曰:“楚围宋,宋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搜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使郄縠将中军。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人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恭。’于是乎大搜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人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此五霸德也。)
故曰:理国之本,刑与德也。二者相须而行,相待而成也。天以阴阳成岁,人以刑德成治,故虽圣人为政,不能偏用也。故任德多,用刑少者,五帝也;刑德相半者,三王也;仗刑多,任德少者,五霸也;纯用刑,强而亡者,秦也。
霸主的治国之术是以权势来驾驶、以信誉来团结、以赏罚来使用人才。不讲信用,人才就会疏远;赏罚制度毁坏,人才就会离去。
[《左传)中记载: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王军队包围了宋国的都城。宋成公派使者去晋国告急。晋文公召集群臣商量。晋之名将先轸说:“报恩、救难、立威、称霸,就看这一次了。”晋文公的舅父狐偃(字子犯)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最近又从卫国娶妻。现在如举兵进攻曹、卫,楚必分兵援救,那么齐、宋就可以解围了。”
于是晋国在被庐这个地方大规模地阅兵,按大国编制组建三军。经商量,任命大夫郤縠为元师,统帅中军。
晋文公一回国就致力于训练民众。次年,文公想使用他们。子犯说:“晋国战乱多年,人民还不知道什么是义,还没有安居乐业。”于是晋文公加强外交活动,护送周襄王回国复位;回国后又积极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开始逐渐关心生产,安于生计。不久,文公又想用兵,子犯又说:“民众还不知道什么是信,而且还没有向他们宣传信的作用。”于是晋文公又征伐了原(小国名),约定三天内攻不下来撒兵。三日后晋文公真的信守诺言,退兵三十里,向国内外证明他的诚实和信用。在这一系列行动的影响下,晋国的商人做生意不求暴利,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全国形成了普遍讲信誉的好风气。
于是晋文公说:“现在总可以了吧?”子犯说:“人民还不知贵贱尊卑之礼,没有恭敬之心。”于是文公用大规模的阅兵来表示礼仪之威严,设置执法官来管理官员。这样一来,人民开始习惯于服从命令,不再有疑虑,这时才使用他们。城濮一战,迫使楚国撤兵谷邑,解了宋国之围,一战而称霸诸侯。这都是晋文公善于用仁德教化的结果。这是五霸之主以仁德治国的一面。]
所以说,治国的根本问题是怎样用刑法与仁德,正确的方针是二者都不偏废,相辅相成。天以阴阳二气构成一年四季,人以刑德二法构成治国之道。
所以即便是圣人执政,也不可偏用其一。以这样的观点来看,运用仁德较多,刑法较少的是五帝,刑德并重的是三王,刑法较多、仁德较少的是五霸,只用刑法暴力而亡国的就是秦了。
"**玉树委歌尘,凄凉遗恨流水。买花问酒锦绣市。醉新亭、芳草千里。梦醒觉非今世。对三山、半落青天,数点白鹭,飞来西风里。"
**……失火,嗯,玉树(妹子)委歌,是流水送遗恨凄凉。买花(女),问酒于锦绣市。醉新亭,芳草萋萋千里别情。
梦醒时分(睡起懒回首,再无入眼人)觉非今世。
"对三山、半落青天,数点白鹭,飞来西风里。"最后举杯,请随……风西河吧。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