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于刺客的定义似乎都不怎么看重身法敏捷,思维敏捷才行,虽然大多数情况都是围观群众被施加了降智打击什么的。还有更离奇的故事(刺客列传里面有许多经典桥段),作者菌看了之后明白了为什么要九年义务教育了……之前的有些时侯作者菌就了解过生物学的一些特征,什么界门纲目科属种一类的。人就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兽亚纲,灵长目,简鼻亚目,人科,人属,人种,亚种:四个。这个定义就很充分了,有时候忘了自己是人可以来自证一下,获益匪浅谈不上,聊以**还可以。
祝英台(席间咏绳球)
看师师、成蝶蝶。蹙尽不成叠。欲试搔头,花重怎堪捻。是谁抛过东墙,今无赤凤,梦得似、那人身捷。
年时腊。曾笑梅梢和豆,去月忽如荚。便向龙门,无复钏金接。待教开支琼林,阆仙重见,又谁念、昆明前劫。
祝英台与梁山伯,作者菌从小听到少的故事(少年……都去看其它的书了),情节现在都不记得有什么了,只想到人们口口相传的结局,和被演绎了无数遍的邂逅相遇(人生若只如初见)。故事内容情节有什么,作者菌是想不出来两个男人在一起会干什么……山有木兮木有枝什么的吗?好了,不多说了,上词头。
席间咏绳球,嗯?!绳球……作者菌总是会想的太多,可能刘辰翁大大只是想咏个正常的物件吧,毕竟是在席间坐上嘛。
"看师师、成蝶蝶。"这个操作,似乎就是梁祝化身成蝶的缩写了吧。师师不像是表面的那样子,一般来说就是通假字了吧。
"蹙尽不成叠。"眉黛伤蹙,不成叠叠,可以说是经不起此般愁了。
"欲试搔头,花重怎堪捻。"玉搔头也是很美的款式啊,加花另价也不是不可以的嘛,还有些时候文人好骚一些文章什么的……
"是谁抛过东墙,今无赤凤,梦得似、那人身捷。"其实想想绳球的功能,似乎那人身捷是经常抢绣球锻炼出来的?
中场
[正方:]《左传》有载:孔子曾赞叹子产说:“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可是只有讲究文彩才能充分表述他的想法。话都说不好,谁能够知晓他的思想呢?说话而没有文彩,就不会传播到遥远的地方。晋国能作为霸主,使郑国能主动到晋国去议事,要不是子产能言善辩,文采蜚然,是不可能的。如何讲好话,可得认真对待啊!”《论语》上说:“熟读《诗经》三百篇,让他主持政事,不能胜任;派他出使各国,又不能使用漂亮的言词对答。读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反方:]汉文帝到上林苑的虎圈去看虎,对管理虎圈的人的口才很赏识,要提拔他为负责上林苑的长官,张释之上前说:“陛下认为绛候周勃这人如何?”文帝说:“是位长者。”又问:“东阳候张相如如何?”文帝又说:
“也是位长者。”张释之说:“这两位长者说话,经常张口结舌,结结巴巴,哪象这位一张口就喋喋不休,能说会道呢?陛下知道,秦朝所任的刀笔吏,争相比赛看谁办事更快捷、对人更苛刻,然而他们的弊病,就是只有空头文章而没有真诚地同情人的心肠。因此做国君的就很难听到自己的过失。这种坏风气一直延续到了秦二世,氯个国家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如今陛下仅仅因这个管虎圈的小官吏口齿灵利就破格提拨,为臣恐怕天下会从此追随这种风气,争逞口舌之能,而没有实际行动。况且下边受上边的影响,会比阳光和声音传播得还要快,陛下的这种举动,不可不慎重考虑啊!”于是文帝取消了他的打算。
[正方:]太史公说:“《春秋》的笔法,是从史实中推论出它所隐含的意义,而《周易》是要以隐晦幽微的神秘中来推求明显可见的人事表现,《诗·大雅》所说的是王公大人的事情,但其旨意却在于用德性来教化百姓,《诗·小雅》是通过讥刺小我的利弊得失,而使它的内在含义影响上层统治者。它们所说的内容虽然不同,但它们合乎仁德的宗旨却是一致的。司马相如虽然文彩浮华、铺排夸张,然而他的目标还是想归结到节约俭朴上来,这与《诗经》的讽谏用意有什么不同呢?”
[反方:]扬雄认为,赋的作用就是用于讽谏。赋一定要按类铺排,用最华丽的辞藻,采用宏大富丽的形式,使人不能再往上增加什么内容。可是,虽然它的目的在于正面引导,规劝讽谏,然而看完之后,人们却把它的主题都忘了。从前汉武帝好神仙之事,司马相如就献上《大人赋》来讽谏皇帝。
汉武帝读罢,反而飘飘然仰慕神仙的欲望更强烈了。由此看来,赋这种文学形式根本起不到规劝的作用。赋很象是滑稽剧,会被正确的法度淘汰。贤人君子的言论,才是诗赋的正统。
"年时腊。曾笑梅梢和豆,去月忽如荚。便向龙门,无复钏金接。待教开支琼林,阆仙重见,又谁念、昆明前劫。"
年时腊月……算个时间,曾……笑梅梢豆,去月忽荚,拆开来也没别的意思。无非是借一部说话……浪费的都是时间罢了。
便向龙门(东西南北何处),无复(本来也没有)钏金接上钗。
"待教开支琼林,阆仙重见,又谁念、昆明前劫。"所以怎么渡劫啊……百度不着有用的。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