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首落月可能漉

作者:雪狐4651 更新时间:2019/1/11 16:46:01 字数:2631

湿漉漉的月亮……可能是猴子捞的时没有带清洁工具导致的存在缺失,反正童话里都是骗小朋友的,大人的骗术是神话,自古以来嘛。最近作者菌也没有接触过什么太客观的事,吐槽也不知道该从什么开始,不可能从盘古开天开始吧。至少得从天地混沌一片开始……作者菌不务正业的毛病由来已久,不可追溯了,当然非要说什么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还是有关书的画面……至少作者菌有看过青年文摘,故事会,论语,别问为什么,作者菌能联想到的只有这些了。

霓裳中序第一

余所见庐山一两池,初不可近,渐入颇觉奇赏,因用其声用其韵试为之

银河下若木。暖涨一川春雾绿。白凤徘徊清淑。似沈水无烟,礐汤千斛。柔肌暗粟。想临流、娇喷轻触。空恨恨,何人热恼,却忆冷泉掬。

酥玉。未谙汤沐。深又浅、荡摇心目。云蒸雨渍翻覆。泛影浮红,飘飘相逐。裳衣还未欲。蓦自怪、野鸳双浴。华清远,寒猿夜绕,落月可能漉。

霓裳中序第一,第一次见吧?作者菌也是,词牌名是许多的,作者菌也没有全见过,毕竟能用到的屈指可数,能用到而且会的只要一二个就可以了,达者自达嘛。

霓裳中序第一,始见于姜夔大大词。《词谱》以《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一字,前段十句七仄韵,后段十一句八仄韵。另有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句七仄韵,后段十一句八仄韵等两种变体。

见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系摘取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之第一遍而成,故名霓裳中序第一。而《霓裳羽衣曲》呢,据《新唐书.礼乐志》白居易《和元微之霓裳羽衣舞歌》自注、郑嵎《津阳门诗》注,并谓西京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后经唐玄宗李隆基(杨家有女)润色加工,并为其定名。五代时南唐李后主(词帝)时尚存残缺旧谱。

毛先舒《填词名解》:“《梦溪笔谈》云:‘《霓裳》,本谓之道调法曲。’《新唐书》云:‘高宗自以老子之后,命乐工制道调。’《南唐书》云:‘《霓裳羽衣》最为大曲。’按《教坊记》止云《霓裳》,填词始有今名。”

又曰:“《笔谈》云‘曲十二叠,前六叠无拍,至第七叠始有拍而舞’,则填词名以《中序第一》者,盖中分十二叠,以第七叠为《中序第一》,至此乃舞,此调必宋人舞曲明矣。

按《宋乐志》载舞队女弟子队第五日‘拂霓裳队’,益可验也。”又曰:“宋宣和初普州守山东王平自言得《夷则霓裳羽衣》谱,以是推之,则此曲当是商声抑曲(宫商角徵羽)。十二遍或各按月令,平独得其一遍之谱邪?

据王国维、周汝昌等考证,全曲分三大段:一为散序,共六遍;二为中序,遍数不详;三为破,共十二遍。中序即排遍,中序第一,即排遍之第一支曲。

姜夔词序云:“丙午岁,留长沙,卷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此调用凡字住,注夷则商。

其它就没什么了,倒是还可以讲一讲平仄什么的,不过,太单调了,作者菌就不予置评了。而且本词取名辄深,展开来就没有头了。余(刘辰翁大大)所见庐山(山中)一两池(溪水),初不可近(位置悬殊),渐入(视角)颇觉奇赏(瑰丽处),因用其声用其韵(来由相似)试为之。

"银河下若木。"银河不必多说,若木便更看重由来,胜绝处: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应该听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吧)。"暖涨一川春雾绿。"春江水众所周知的绿啊。

"白凤徘徊清淑。"白凤(仙鸟无疑)徘徊于此清淑流绕不去"似沈水无烟,礐汤千斛。"象似,沈水无烟(没有雾气的桃花园),礐(多音字来着hú、què也可能是其它字,表现为流体)汤千斛。

"柔肌暗粟。"柔美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想临流、娇喷轻触。"像是有位美人在身边起舞,还是那种有互动的……不可避免有点艳丽。

"空恨恨,何人热恼,却忆冷泉掬。"但明显能感觉到不是那么真实,空恨热(上升),忆冷泉掬水扑脸刺骨寒,众所周知冰肌玉骨自……

中场

[“反经”、“是非”、“适变”三篇论文虽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论证,陈述了各家各派学说的利弊,然而不足之处是对某些问题元暇顾及,有的阐述也比较散漫,使人有无所适从之感。因此作这篇“正论”作为补充,以使论述进一步充实完善。]

孔子说:“《礼记》、《诗经》、《乐经》、《尚书》、《周易》和《春秋》这六种文史著作虽然内容不同,但其教育人民、讲求政治的目的却是一致的。《礼》可以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乐》可以培养平和纯洁的心志,《书》用来指导为人处事,《诗》用来表达情意,《易》用来预测神奇的变化,《春秋》用来明辨道义。”

[司马谈说:“《周易》是阐明天地、阴阳、四时与五行之原理的,所以以变化见长;《礼记》是阐述伦理道德的,所以注重于行为;《尚书》记叙的是尧舜禹三代的事迹,故以政治见长;《诗经》记载山川、溪谷、禽兽、草木、雌雄,故长于风土民情;《乐经》论述音乐,因而以和谐为主题;《春秋》辨正是非,因此以说理明心见长。”]

所以说,到了一个国家,很容易感觉出这个国家是用什么来教化民众的。

如果民风纯朴敦厚,这是《诗》教的结果;民众通达事理,有远见卓识,是《书》教的结果;心胸大度,平易善良,是《乐》教的结果;心志纯洁,见识精微,是《易》教的结果;恭敬俭朴,谦逊庄重,是《礼》教的结果;善于言辞,言简义赅,是《春秋》教化的结果。因此,失去《诗》教,人则愚昧;失去《书》教,则多诬陷不实之言;失去《乐》教,浮奢淫逸;失去《易》教,民众则狡猾邪恶;失去《礼》教,社会风气则浮躁不安;失去《春秋》的教导,朝野秩序混乱。民风温和敦厚而不愚昧,这是由于深受《诗经》薰陶教育的结果。

[子夏说:“不同的声调艺术化之后,就是音乐。盛世的音乐安祥而和乐,由此可以推知这个国家的政治一定非常和祥;乱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其政治则乖戾异常;亡国之音悲伦而忧思,这个国家的人民一定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没有比《诗》更切近了。”

太史公说:“《诗·大雅》说的是王公大人的事情,但其旨意却在于用德性来教化百姓,《诗·小雅》是通过讥刺小我的利弊得失,而使它的内在含义影响上层统治者。它们所说的内容虽然不同,但它们合乎仁德的宗旨却是一致的。”晋时王政衰微,南阳的鲁褒写了《钱神论》,吴郡的蔡洪写了《孤愤》。从前的史书认为‘乱世之音怨而怒,其政乖’,这些著作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酥玉。未谙汤沐。深又浅、荡摇心目。云蒸雨渍翻覆。泛影浮红,飘飘相逐。裳衣还未欲。蓦自怪、野鸳双浴。华清远,寒猿夜绕,落月可能漉。"

酥玉(入手就差了)未谙世汤沐(圆滑不得)深深浅浅之中,荡摇心驰神往……云雨行就,有人得……泛影浮红,飘飘相逐。不拆了,尽享丝滑。

裳衣(霓裳羽衣)还未欲(穿不到了)。蓦(地)自怪,野鸳(傻傻分不清楚)双浴。

"华清远,寒猿夜绕,落月可能漉。"华清池里月,得长臂猿方能捞起吧……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