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首奈花自无言莺自语

作者:雪狐4651 更新时间:2019/3/23 16:13:59 字数:2386

嘤嘤嘤?!作者菌今天看到了条新闻,关于量子的。在热力学第二定律里有这样的描述:低温物体里的热能不可能传到高温物体。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意思是说不管情况如何,熵值一直在增加。而在量子里就不是这样,可以继续猜想,人的意识是量子态的话……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能回忆起一些片段,时间回溯的表象不就是这样的嘛。啊,当然了,如果不是,而随着对于量子研究的深入,改变世界的可能就是不经意的一个瞬间,说不定就是明天……明天会更好,奈何花自无言莺自语。

大圣乐(东园饯春即席分题)

娇绿迷云,倦红颦晓,嫩晴芳树。渐午阴、帘影移香,燕语梦回,千点碧桃吹雨。冷落锦宫人归后,记前度兰桡停翠浦。凭阑久,凝想凤翘,慵听金缕。

留春问谁最苦。奈花自无言莺自语。对画楼残照,东风吹远,天涯何许。怕折露条愁轻别,更烟暝长亭啼杜宇。垂杨晚,但罗袖、暗沾飞絮。

大圣乐,入词谱的有三体,此三体不同彼三体,嗯……没毛病,周密大大毫无疑问的占了一体,虽然不是本首,但也不慢(类似齐天乐,齐天乐慢),《宋史·乐志》:“道调宫”。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见康与之《顺斋乐府》,仄韵者便是周密大大的《蘋洲渔笛谱》。《词律》卷一九、《词谱》卷三五皆列此调。南宋官本杂剧有《柳毅大圣乐》等三种。安排好的音调作者菌就不多说什么了,本首词呢,按同谱填的话少了一个字,大概没啥影响,可能是真的忽略不计了。

"娇绿迷云,倦红颦晓,嫩晴芳树。"分下来的题目,不得不答,还要答的漂亮的话,得开个好头,不用多说什么,本首开头就很入眼,也是大多数词人们所期望的,借绿红之对比,一娇一倦之间,物与我何差,一花一草一树一菩提,何限于此间天地。

"渐午阴、帘影移香,燕语梦回,千点碧桃吹雨。"嗯,其实没多大感觉了,可能是作者菌累了吧,毕竟看到午阴……不睡一觉对的起帘幕内外的香人吗。梦回大唐也不错啊,更何况碧桃吹雨。

"冷落锦宫人归后,记前度兰桡停翠浦。"冷落古人西厢记,锦绣未央宫中人,所以说,归去后,还能享受到打脸的**吗?记前度,小舟停于翠浦,何人……

"凭阑久,凝想凤翘,慵听金缕。"嗯,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本段,少了个字的样子,也许不少的,只是两个字凑成了一个意,不解释了,慵听金缕曲了。

中场

秦国西有巴、蜀,用船运粮,自汶山起锚,并船而行,顺长江而下,到楚都有三千多里。并船运兵,一船载五千余人,和运三月粮食的运粮船同行,浮水而下,一日行三百多里。路程虽长,却不费车马之劳,不到十天,就到达捍关,与楚军对峙;捍关为之惊动,因而自竟陵以东,只有守卫之力,黔中、巫郡都会不为大王所有了。

秦国又出兵武关,向南进攻,则楚国的北部交通被切断,秦军攻楚,三月之内形势将十分危急,而楚国等待诸侯的援军,要在半年之后,这将无济于事,依靠弱国的救援,忘记强秦的祸患,这就是我为大王所担忧的。

再说,大王曾与吴国交战,五战三胜,你的兵卒已尽,又远守新得之城,居民深受其苦。我听说:‘进攻强大的敌人,则易遭危险;人民疲惫穷困,则易抱怨君上。’追求易受危难的功业,而违背强秦的意愿,我暗自为大王担心。

在诸侯中坚持合纵联盟的苏秦,被封为武安君而出任燕相,暗地里与燕王合谋进攻齐国,瓜分齐国。他假装在燕国获罪,逃到齐国。齐王接待了他,并又任命他为相国。过了两年,齐王发觉他的阴谋,非常气愤,便车裂了苏秦。一贯靠着诳骗欺诈,反覆无常来求荣的苏秦,想要图谋左右天下,统一诸侯,这不可能成功,是很明显的了。

现在,秦、楚两国接壤,本来是友好国家。大王果真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让秦太子做楚国的人质,让楚太子做秦国的人质,让秦女做大王侍奉洒扫之妾,并献出万户大邑,作为大王的汤沐邑,从此秦、楚两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的了。”楚王于是与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秦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楚襄王派黄歇去游说秦昭王说:“天下没有比秦楚两国更强大的了,现在,听说你要攻打楚国,这好比两虎相争,而让驾犬从中获益,不如与楚国友好相处。请让我言说其中的利害,我听说,事情发展到极点,就要走向它的反面,冬去夏来就是这样。智力用到极点,情况就很危险,累棋子就是这样。现在贵国土地广博,几乎拥有天下之半,又把守着周天下的三面边陲,这是自有人类以来万乘之国的领地从来没有过的。

你如果能保持既得的功绩,守住已有的威势,收敛攻伐之心,扩大仁义之道,使国家再没有后顾之忧,这样,你就不难建立称霸的大业。大王如果仗恃人力众多,想依靠武力强大,想要用武力屈服天下诸侯,我担心必将会有后患。

《诗经》上说:‘万事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够有始有终。’《易经》上说:

‘小狐渡河,水漫其尾。’这就是说,开始容易而终结很难啊!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智伯只看到最初攻伐赵国之利,而没有预见到在榆次有杀身之祸;吴国只看到最初攻伐齐国之利,而没有预见到在干隧有杀身亡国的失败。这两个国家并不是没有大功绩,因为他们都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以后的祸患。

现在大王担心楚国不灭,却不想想灭楚反会加强韩、魏的势力。我为大王考虑,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大王历来于韩、魏无恩德,却世代和他们结有怨仇。韩、魏的宗室贵族接连死于秦国的快有十代了,身首异处,白骨遍野,尸体枕藉,满目皆是;父子老弱成为俘虏,牵绳系索,相随于道。所以,韩、魏如果不灭亡,终究是秦国安危的一大忧患。

现在,大王虽相信韩、魏,和他们共同发兵功打楚国,难道我替你担心还过分吗?不如与楚国友好。

留给后人的选择并不多啊……

"留春问谁最苦。奈花自无言莺自语。对画楼残照,东风吹远,天涯何许。怕折露条愁轻别,更烟暝长亭啼杜宇。垂杨晚,但罗袖、暗沾飞絮。"

留春问谁是最苦的,不是作者菌所奈何不了的花自无言莺自语,不敢动,不敢动。对画楼伫立于残照中,东风吹远了些许,至少天涯不许。

怕折露条(柳还是留)愁轻别离什么的,更烟暝,长亭外,啼杜宇声烟。

"垂杨晚,但罗袖、暗沾飞絮。"最后呢,是别是留,有心人方知。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