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要认为你想到的事没有或不存,只是认知限制了你的想象。至少作者菌有了许多网盘地址(关于学习的),但奈何容量不够,装了一点就满了,拖着拖着地址就失效了,那可是遍及生活各处的资源合集啊。伤心依旧难挽回,坐想当初怎不为……网络并没有如今的好,上网的机会没如今的多,不如说个自己懵懂无知了,翻了翻书页,下不去笔啊。鸿钧老祖第一仙,弟子盘古初开天。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一个混沌是一年什么的作者菌觉得还不够,最起码不得亿亿年……
霓裳中序第一(次筼房韵)
湘屏展翠叠。恨入宫沟流怨叶。釭冷金花暗结。又雁影带霜,蛩音凄月。珠宽腕雪。叹锦笺、芳字盈箧。人何在,玉箫旧约,忍对素娥说。
愁切。夜砧幽咽。任帐底、沉烟渐灭。红兰谁采赠别。洛汜分绡,汉浦遗玦。舞鸾光半缺。最怕听、离弦乍阕。凭阑久,一庭香露,桂影弄栖蝶。
霓裳中序第一,看来霓裳羽衣曲很长啊,杨家女来了那么多次……身体一定很强壮。摘取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之第一遍而成,故名。《霓裳羽衣曲》,据《新唐书.礼乐志》白居易大大的《和元微之霓裳羽衣舞歌》自注、郑嵎大大《津阳门诗》注,并谓西京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后经唐玄宗李隆基(看颜色行事)润色加工,并为定名。五代南唐李后主时尚存残缺旧谱。
毛先舒先生《填词名解》:“《梦溪笔谈》云:‘《霓裳》,本谓之道调法曲。’《新唐书》云:‘高宗自以老子之后,命乐工制道调。’《南唐书》云:‘《霓裳羽衣》最为大曲。’按《教坊记》止云《霓裳》,填词始有今名。”
又曰:“《笔谈》云‘曲十二叠,前六叠无拍,至第七叠始有拍而舞’,则填词名以《中序第一》者,盖中分十二叠,以第七叠为《中序第一》,至此乃舞,此调必宋人舞曲明矣。按《宋乐志》载舞队女弟子队第五日‘拂霓裳队’,益可验也。”
又曰:“宋宣和初普州守山东王平自言得《夷则霓裳羽衣》谱,以是推之,则此曲当是商声抑曲。十二遍或各按月令,平独得其一遍之谱邪?
据王国维先生、周汝昌先生等考证,全曲分三大段:一为散序,共六遍;二为中序,遍数不详;三为破,共十二遍。中序即排遍,中序第一,即排遍之第一支曲。姜夔大大词序云:“丙午岁,留长沙,卷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
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此调用凡字住,注夷则商。
次筼房,李彭老大大嘛,其《霓裳中序第一》原词不传,《全宋词》三二六一页有应孙《霓裳中序第一》词,乃草窗词之和韵。
"湘屏展翠叠。"湘江水不饮春翠,叠叠绿意追逐"恨入宫沟流怨叶。"恨流入宫沟,或者是流出些秘闻……应该是叶子上写满了:不听,不记,不言。是化用红叶题诗之事,可详见百度。
"釭冷金花暗结。"银釭……仔细来说是灯,后面还有金花这里就作个银灯按揭多好,买不起可以看着办啊"又雁影带霜,蛩音凄月。"雁影蛩音,没啥好比较的,那就是有共性,集中具体表现为凄凉月带风霜也没差。
"珠宽腕雪。"手镯是个好东西,方便一些唯将旧物表深情的事,佩戴上也没的挑剔,肤如凝脂多合身啊"叹锦笺、芳字盈箧。"锦笺盈箧,绣绢芳字,好过现在种种跨距离的聊天啊,恨不得见,见之后又思如狂……
"人何在,玉箫旧约,忍对素娥说。"人不知何处,玉萧相吹,可记得旧时盟约(七月七日……)嘛?忍不住对素娥言语,宫流传叶。
中场
国君应该和国家共存亡,谯周劝后主投降魏国,应当吗?孙盛说:“春秋时认为国君应当与国同亡,卿大夫应当与君同死是一种义举。谯周认为君王不与国同死,应苟且偷生。这是丢弃礼德以图小利,追求微荣的作法,太糊涂了!况且,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形势来讲,蜀国照理还不至灭亡。为什么呢?后主刘禅虽然无能,但还不至于象夏桀、商纣王一样残暴;虽然屡战屡败,还不至于土崩瓦解;即使不能固守,但撤退还可以保存力量,再等机会。
当时,蜀将罗宪还在率领重兵把守白帝城,霍弋还有精兵镇守夜郎。加上蜀国地形险要,山水阻隔,步兵很难长驱直入,假如蜀国收集所有的船只,在坚守不出的同时积极召募士兵,向东吴请求援助,这样做的话,象姜维、廖化等几员大将必定会积极响应,吴国水陆二军也会迅速救援,怎么会无处投身并担心一定会亡国呢?魏军远道而来大举进攻,想追击又缺乏船只,想常驻又怕军众疲惫而生不测。
而且成败因时而定,形势也会不断变化,慢慢地再收取旧部来攻打曹魏的疲惫骄横之兵,这就同从前楚昭王逃避吴王阖闾的大军、田单最终打败骑劫一样。何必要满心不情愿地投降,却不坚守壁垒抗击敌军而招至千古遗恨呢?葛生有句话说:‘大事不成,只有一死,怎么能再侍奉别人呢?’说得真是悲壮啊!这句话足可以使懦夫增添几分志气。
纵观古时燕国、齐国、楚国、越国战败的情况,他们有的国破君死,有的做鱼悬鸟散的逃窜状,却都能最终建功立业,复兴社稷。难道只能说是天助,或许也是人谋之功。由此可见,刘禅是昏庸的君主,谁周是没有骨气的大臣,他们和申包胥、田单、范蠡、文种这些贤明的臣子相比,相差太远了。”
晋朝时,又有李特占据了蜀地。
[起初,李特在蜀国横行霸道,晋廷就缉拿李特兄弟,以重金悬赏。李特听说悬赏捉拿自己,就派弟弟李骧偷偷去揭榜,把它改成:“有能斩送流民首领李、任、闫、赵等人和氏候王一人的,送交官府有重赏。”六郡人见了非常惊骇,于是一起反叛归顺李特。益州牧罗尚派隗伯在郸城攻打李雄(李特少子),互有胜负。寒冬十月,李雄给朴泰黄金,把他鞭打得浑身是血,让朴泰假装获罪,投奔罗尚,做李雄的内应。罗尚相信了朴泰,派给他军队。
朴泰、李雄内外夹击,大破罗尚的军队。李雄乘胜追击,夜里到了成都城下,于是高呼“万岁”。哄骗城中的罗尚说:“已经攻下了郸城。”罗尚信以为真,打开了小城门,李雄的军队进入城中。于是罗尚逃走,李雄攻克成都称王。]
"愁切。夜砧幽咽。任帐底、沉烟渐灭。红兰谁采赠别。洛汜分绡,汉浦遗玦。舞鸾光半缺。最怕听、离弦乍阕。凭阑久,一庭香露,桂影弄栖蝶。"
愁切,伤绝,夜中捣衣声似人幽咽。帐暖可度春宵,却不度烟沉渐灭。红花兰草,谁采又赠于谁别。洛汜分绡化用曹植大大《洛神赋》“曳雾绡之轻裾”文意。汉浦遗玦用郑交甫汉皋解佩事。
舞鸾光半缺。最怕听……离弦乍阕,折尽犹年。
"凭阑久,一庭香露,桂影弄栖蝶。"凭阑久矣,一庭斥充着香气,不得沾染,有未得意。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