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首十哲之中尚有言

作者:雪狐4651 更新时间:2019/6/2 16:07:55 字数:2669

在哲学的领域,一切都那么的真实而富有幻想。奇幻种是真的少见,毕竟又不是每一个魔法师都会带书,作者菌以前玩的一个手机游戏,游戏机制很不错,但界面是真的只有十年前的样子(全图纸片人)。当然了,游戏体积也不大,和阅读器(都不敢和浏览器比)差不多大小。里面的大贤者武器就是书,某种意义上的很厉害。回到哲这个概念,十哲,虽这么说,但古今算下来,明显不下十数,有指孔子的十个弟子: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

自唐定制,从祀孔庙列侍孔子近侧。开元时,颜渊配享,升曾参,后曾参配享,升子张。后代又增有若及宋朱熹,合称“十二哲”。唐王勃大大《益州夫子庙碑》:“自四教远而微言絶,十哲丧而大义乘。”清昭槤《啸亭杂录·崇理学》:“仁皇(康熙)夙好程朱 ……特命朱子配祠十哲之列。”参阅《论语·先进》、《旧唐书·礼仪志四》。

还有是指十位名将。唐开元十九年立太公尚父庙。上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以名将十人为十哲: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 列侍于左;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列侍于右。参阅《新唐书·礼乐志五》、《唐会要·武成王庙》。

还有指唐末十二位诗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同时有许棠与乔(张乔),及喻坦之、剧燕、任涛、吴罕、张蠙、周繇、郑谷、李栖远、温宪、李昌符,谓之十哲。”

又有指前秦名僧鸠摩罗什的十大弟子。参阅唐神清《北山录》卷四。少不了指善饮者十人。明袁宏道《觞政·八之祭》:“今祀宣父曰酒圣……十哲曰郑文渊、徐景山、嵇叔夜、刘伯伦、向子期、阮仲容、谢幼舆、孟万年、周伯仁、阮宣子。”王奕大大明显受教于夫子,作另意而取之一。

沁园春(见王肯堂)

吾祖文中,曾于夫子,受罔极恩。有宇宙以来,春秋而后,三纲所系,万古常存。列国何时,东吴何地,十哲之中尚有言。况今也、与圣贤邦域,同一乾坤。

卑飞难傍天阍。但勃窣衔香拜圣门。要水看黄河,山登岱岳,鲁求君子,学究中原。虽有他人,不如同姓,仰止文星出禁垣。又安得,借蒙庄大瓢,酌泗水之源。

沁园春,王奕大大填的也算许多,详用典,细用哲学的概念巧妙的化解了一些历史问题,大家都姓王,几百年前是一家勒……王肯堂,作者菌明白,词序中出现的名字那就真的是名和字(大多),诗中出现的名字,很显然就是如今说的名字了。于是乎,王肯堂,明朝人,大概是无法回到南宋了……

"吾祖文中,曾于夫子,受罔极恩。"嘛,祖先的文章中,曾受教于夫子门下,受罔极恩。说起来,大家都是孔子弟子的子弟们的后代啊,受儒学影响太大了,哲学家都无法驾驭儒学。

"有宇宙以来,春秋而后,三纲所系,万古常存。"有宇宙以来(道生一,一生二)春秋而后(战国)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系(维系之后),万古不也常存如此嘛。

"列国何时,东吴何地,十哲之中尚有言。"

作者菌能想到的是东周列国,总有种中世纪的感觉,东吴何地,确切来说那一片地方都叫东吴(未必是三国鼎立,只是好听罢了)十哲之中,尚有言传(身教就不知道了)。

"况今也、与圣贤邦域,同一乾坤。"况且如今,与(在)圣贤(这个称号可不是白给的,不犹豫)之邦域(邦国之大,邻域方知),同为一乾坤(天地何间)。

中场

再举一个例子,汉高祖刘邦劫夺并统领五路诸侯的兵马攻入彭城(今江苏省铜山县,是西楚项羽的都城)。项羽得之这一消息后,便率领军队离开齐国,回师攻伐汉军,与汉军在睢水河边大战。楚军大破汉军,杀死很多汉兵,汉军士卒尸体沉入睢水河,因此河水都被堵塞而不能流动。以上说的是,由于当事者内心的情态不同而造成同类事情出现不同的结果。

荀悦说:“攻打赵国的那一次战役,韩信把军队布在泜水河边,可是赵军却不能战胜汉军,这是为什么呢?彭城那一次战役的惨剧,汉王率军战斗在河边,士卒因逃跑赴水而死在睢水河中的不计其数,因而楚军大获全胜,这又是为什么呢?

赵军开出老巢,看到有前进的可能便前进,知道了困难便后退,胸中包藏着兵败便后退回营的心思,没有下定必死奋战的决心。韩信率领的孤军背向河水为阵,人人都下定了必死奋战的信心,不考虑存活的希望,这便是韩信之所以胜利的原因。

汉王制服敌人,攻入楚国都城彭城,饮酒大会宾客,士卒兵丁们也都苟图安乐,缺乏统一的斗志。楚军有强大的威势却丧失了自己的国都,项羽率领他们从外面攻打回来,兵士们人人都带有愤慨激昂的斗志去挽救从前的失败,奔赴国难,以自己的性命来拼一死战,这便是汉军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况且韩信选择精兵去抵御赵军,而赵国却派抱有内顾之心的士卒去攻打韩信;项羽选派精兵去攻伐汉军,而汉王却用松懈懒惰的士卒去对付项羽。这正说明同类事情由于当事者内心的情态并不相同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所以说,权谋是不可能预先设置周全的,机变也是不可能预先谋划出来的,只有做到根据时机的变化而变化,依据事情的发展来变通计划,这才是计策的关键所在啊。

汉王在汉中的时候,韩信替他谋划道:“现在你统领的士卒都是来自崤山以东的人,他们都踞着脚向东方张望,盼望能东归回乡,趁着这股锐不可挡的气势,率军东进可以争取天下了。”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军向北行进到蓟地(今北京市西南),听说邯郸方面的军队开到,刘秀便想要撤军南归,他召集官员谋士商量这件事情。

耿弇说:“现在我们的队伍从南边开来,是不可以再南归的。渔阳太守彭宠是你的老乡,上郡太守正是我的父亲,派集这两郡的士兵,可达上万人马,那样,邯郸方面攻来的军队是不值得担心的。

世祖的官员们不听从这一建议,于是刘秀率兵南归,官员谋士们也都各自解散了。

我认为,撤退军队是一样的,但是有的军队因此失败,有的部队因此而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孙武说:“对正向其本国撤退的敌军,不要去拦阻它。”项羽派遣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到秦地来阻挡汉王的归路,所以汉军回师的气势锐不可挡。

可是孙武又说过“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上与敌人作战,这样的地区叫散地。”光武帝刘秀的人马从南方北上,又退回南方,这就是说进入了散地,所以官员谋士们都没有了斗志而最终解散了。所以说撤退军队虽属同一事情,但是前者成功,后者却失败。

"卑飞难傍天阍。但勃窣衔香拜圣门。要水看黄河,山登岱岳,鲁求君子,学究中原。虽有他人,不如同姓,仰止文星出禁垣。又安得,借蒙庄大瓢,酌泗水之源。"

卑,是低的样态嘛,也就是低飞,低飞而过怎么能傍上天阍呢(怀帝阍而不见)。但(生机勃)勃窣(窣)衔香(三)拜圣门。

要水就去看黄河(滔滔不绝),要山不得登岱岳(夫如何),(齐)鲁地求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学究中原(再无敌手)。

虽有他人(名士风流),不如同姓(王子比干),仰止文星(嘛,文曲星)出禁垣。

"又安得,借蒙庄大瓢,酌泗水之源。"蒙庄(庄周嘛,庄子者,蒙人也,名周)方才有的大瓢,酌泗水之源泉。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