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妆欲成,新妆已旧,又何人清瘦,一娇难偶。怎么说呢,作者菌一直不太了解化妆术,当然和卖家买家秀脱不了关系。一说化过妆的女子貌若天仙,开玩笑,天仙是什么物种作者菌哪里能知道(说他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只是夸大了些嘛)。一说化过妆的鬼希夷不见,嗯,这难道不能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加生牛奶嘛……嗯,就是配方的问题。
傅粉刘郎就算了,何郎傅粉不比董卓卖肉强,可以说是三人行必有什么都不会的人(不就是这也不会与那也不会吗嘛)。哈,这样说来作者菌也就没有什么负担了,兴国亡志也就不会出现了。指不定哪一天,有词人给作者菌托梦,要兴国运呢,然后作者菌就……嗯,怎么可能会是救国的公主呢,作者菌才不会被套路,真香。
瑶花
天中树木,高耸玲珑,向濯缨亭曲。繁枝缀玉。开朵朵九出。飞琼环簇。唐昌曾见,有玉女、来送春目,更月夜、八仙相聚。素质粲然幽独。
江淮倦客再游,访后土琼英,树已倾覆,攀条掐干,细嗅来、尚有微微清馥。却疑天上列燕赏,催汝归速。恐后时、重谪人间,剩把铅华妆束。
稍微透露点,吾国吾民以瑶花为号,每逢天上寒月侵门之时,吹角擂鼓,以引天神……大概吧,复兴大业啊,就托付与汪君了。瑶花,又称聚八仙、蝴蝶花。忍冬科落叶或半常绿灌木。然后就是周密大大的瑶花一词,甚至还有腰花之辈什么的存在(真香)。
"天中树木,高耸玲珑,向濯缨亭曲。"别的不说,复国在即,谈些花花草草的,倒也合理……作者菌又不是罗布人。天中现实一点就是山上云中似天中,树木便是花树了,高耸玲珑,小龙人的样子,向濯缨亭,可以想到的是沧浪歌,配合在一起的话,高标清洁?
"繁枝缀玉。开朵朵九出。飞琼环簇。"这就是古时候很流行的一句话了,枝繁(叶茂)缀玉(花颜如玉)。朵朵盛开,九出,随便怎么理解了。飞琼环簇,有诗为证,瑶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不就是瑶花(雪花)嘛。
"唐昌曾见,有玉女、来送春目,更月夜、八仙相聚。"唐,离宋确实不远,曾见,有玉女,小玉来送春目,学生就是妈妈的电视机,节目一语文,节目二奥数,节目三……蛮真实的是大部分时间交给了手机。更月夜,八仙相聚,各显神通。
"素质粲然幽独。"老师让上交手机时该不该科普一下机你太美?!
中场
[天下大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变迁流逝,既不会因尧舜贤德而停滞,也不会因桀纣无道而消失。谁是君子小人?何为贤惠愚妄?都没个定准,这是至高至明的圣人也没办法的事情。由此可知,一个人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
天下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有品格卑下的小人,也有推崇互相谦让之风的时候。但上述情况,未必出于人的本性,或出于事所当然,都是大的形势造成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文子》上说:“人们富余时才会退让,而不足时便会争斗。退让就产生了礼义,争斗就会发生暴乱。财富多了欲望就减少,获取的多了争斗就会停止下来。
[《管子》上说:“衣食丰足之后,才会有荣辱的观念产生。”这是说有余就会退让。《汉书》上说:“韩信是普通人的时候,贫困潦倒,品行不正,不能被推举为官。待到在汉中投奔刘邦,肖何向刘邦推荐他说:“韩信是国家难得的人才,天下没有能比得上他的。”
这是由于他是普通人时,衣食不足啊!所以傅玄说:“假如给伯夷、伯齐一个小官职,只发给他不多的俸禄,开始是父母挨饿,接着是老婆孩子吃不饱饭,不改变其节操的可能性就会很少了。”]
《淮南子》上说:“在水里游泳的人不能拯救淹在水里的人,由于他自己的手足抽不出空来救别人。在火灾中被烧伤的人不能救火,因为他自己的烧伤疼得厉害。在树林子中没有卖木柴的,在湖上没有卖鱼的,因为没有人缺少这种东西。”
所以太平盛世,道德卑下的小人也会奉公守法,不义之财也诱惑不了他。但在世道混乱的时候,品格高尚的君子也会干坏事,法律也禁止不住他。[慎到说:“夏桀、商纣当天子的时候,天下一片混乱。关龙逢,王子比干虽然是贤者,但人们还是称那时为乱世,就是因为作乱的人多啊。
唐尧、虞舜当天子的时候,天下太平,虽然丹朱、商均作乱,但人们还把那时称为太平盛世,就是因为守法的人多啊。]所以《庄子》说:“在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不得志的人,并不是因为人都聪明。在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显达的人,并不是因为人都愚笨了。这都是形势造成的。”《新语》说:
“靠近河边的土地总是湿润的,造近山边的树木,总是长得很高,那是同类互相影响的原因。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古称四读,都是向东流入大海的,所以众多的小河也没有向西流的,这是小河仿效大河,水少的追随水多的原因啊。”
因此可知,世上的君子,未必本质上就是君子。[匡衡曾经说过:“英明的君主恭敬谦让,百姓也就不互相争斗了;君主好仁德礼乐,下民也就不会凶暴;君主推崇道义节操,百姓也会按道义节操行事;君主宽厚慈爱,百姓也会互相关心爱护。有这四种原因,所以有道之君不靠严刑峻法也能化导天下,使天下成为太平盛世。”由此说来,社会的君子,是明主化导的结果。]
世上的小人,未必本质上就是小人。[《尚书》上说:“殷商的法律并不可通融,然而社会风气却极坏,草野盗贼成群,朝廷内外,大夫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上行下效,法律却治不了。”这是说商朝的末世,大夫们都干非法的事,没有遵纪守法的,这也都是君主化导的结果,因此可以明白,世上的小人,未必本质上就是小人。]
世上的礼让,也未必出于人们的本性。[《左传》上说:“晋国的范宣子执政,他好礼让,大夫们也都好礼让。栾厌虽然横暴,也不敢违抗这种礼让之风,因而晋国安定,几代人都仰仗范宣子树立起来的民风,安定地生活。这是榜样好啊。”在周朝开始兴盛的时候,那时的诗中唱道:“以文王为榜样,众多国家也都讲诚信了。”这就是榜样好的缘故。
待到周朝衰落时,那时的诗中唱道:“大夫不公平,让我做的事比别人都多。”
这就是说没有谦让了。由此说来,栾厌那样的谦让,是时势造成的。因此,世人的谦让,未必出于人们的本性。]所以君子也好,小人也好,谦让也好,都是时势造成的。这个道理是不能不考察明白的。[《政论》上说:“世上虽然有生来就品质高尚的人,但百里不能挑一,不能做为天下的普遍标准。”
因而可以明白君子、小人本来没有固定不变的品质,大都是随着时势的推移变化而变化的。]
"江淮倦客再游,访后土琼英,树已倾覆,攀条掐干,细嗅来、尚有微微清馥。却疑天上列燕赏,催汝归速。恐后时、重谪人间,剩把铅华妆束。"
礼多人不怪,但怪人可不讲什么礼节,而词中的体现就是句读的问题了。不能指着马就说,这是鹿,而且还是退化了角的高速公鹿,才怪。江南只合游人老啊,倦客再游,游什么呢?后土琼英,树已倾覆(胜负)。攀条折枝掐干揾叶,细嗅来尚有微微清馥(香)。
却疑天上(九重宵)列燕赏,催汝归速(上仙)。
"恐后时、重谪人间,剩把铅华妆束。"尘粉人间,染矣。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