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首满袖西风、吹动暗香月

作者:雪狐4651 更新时间:2019/9/22 16:04:44 字数:3458

按以往作者菌的目光是不会在诲人不倦的书本上下功夫,毕竟有答案的东西不都很简单嘛。难点是在有了惯性思维后,究其道理,非得找个答案,不相关的也行,很容易就会误入藕花深处,不,是歧途(也可作非是归路)。反正也不会有高僧渡我(仔细算来每百人有一名高僧,度化一人需要十年,也就是说,一人不剩度完要一千年,正好凑个千禧年,注意作者菌用字),作者菌就自己修道了。

修个鸳鸯戏水图,十八摸不得啊,当然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就当能的用了,也就是传说中的学能时习之嘛。不得不说,从别后,忆相逢会不自觉地带上特殊加成,比如打工必掉金坷拉,种地亩产一千八(十八年的好汉不提当年高僧度)。没来由的感伤是因知命运不可梗概为曲折的一生呢,还是与重见遥遥无期,叔叔傲不见于海呢。须求创造情感总是因人而异,但又符合大众殊途同归。

醉落魄(用韵赋九月见梅)

西园饮歇。倚阑干、玉箫声彻。荷枯菊老秋芳歇。两蕊三花、九月南州雪。

何郎情思逋仙骨。观桃墙杏成疏阔。醉骑玉凤游银阙。满袖西风、吹动暗香月。

赵秋晓大大本卷的结尾就用这首词了,见于九月嘛,也算是标准的别来不寄一行书,哈,总的来说,赵必(王象),赵必豫,赵必瑑,赵秋晓,虽同为一人,但可以说他们的故事还没有开头呢,深究也是以后了,倒是可以留下一首醉落魄,唱罢也可诲人倦。

醉落魄,又名“醉落魄”“怨春风”“章台月”等,原为唐代教坊曲名。以李煜《一斛珠·晓妆初过》为正体,双调,五十七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原唐代教坊曲名。《宋史·乐志》有《一斛夜明珠》。此用旧曲另创新声。

调名出自唐代梅妃故事。江采蘋于唐代开元中被选入宫,获得唐玄宗宠幸。采蘋喜梅,玄宗名之曰梅妃。自杨玉环入官后,梅妃宠爱日衰。玄宗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梅妃。妃不爱,以诗付使者,曰:“为我进御前也。”

其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牧和泪污红蛸。长门尽日无梳冼,何必珍珠慰寂廖。”玄宗览诗,怅然不乐,令乐府配以新曲,名《一斛珠》。事见无名氏《梅妃传》。李煜之作为始词。宋人晏几道此调四词,改调名为“醉落魄”,其体制与李词全同,为宋人常用之体。

如晏几道词写青楼女子之不幸奇运,为代言体。苏轼大大与周必大(嗯,酱紫)等用以酬赠友人,风格旷达老健。嘛,这里就仅仅是赵秋晓大大用韵鉴梅了。

"西园饮歇。"其实词相比于诗来说,不光是句子长短的问题,而是和乎音律还要用例通俗,学诗当然是要写出惊人句(立意前无古人),学词则不然,有时必要写的俗(立意得取古人),俗话说得好啊……嗯,也就是西园多意的客观发展,具体就不具体了,但可知,宴饮西园(洞)是没的变了。

"倚阑干、玉箫声彻。"玉萧声彻,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高音区发音紧张。加一玉字,明摆着你吹的起嘛……有钱人的玩物,起码是有栏杆高台可倚靠的人家。

"荷枯菊老秋芳歇。"秋天什么季节,菊花荷枯,似自然界的万物都走向了落败的时节,众芳污秽,大概也会有恐美人之迟暮的感觉。

"两蕊三花、九月南州雪。"两蕊三花(二二三三之后也思考一下,花蕊在生物学上的概念)九月的南州却下了雪,南方的雪应该不如老舍先生所描绘的雪可爱,不过有一物可是恰逢其会择夜开(夜晚小故事)。

中场

圜钟六变,函钟八变,黄钟九变,同会集于卯,卯是黑夜和黎明的交汇点,所以能交上下、通幽明、合人神,所以天神、地祇、祖宗都能够在这个点上礼拜。自辰时以后都是白昼,自寅时以后都是黑夜,所以卯时为昼夜的交汇点,是在它们的中间,白昼和黑夜夹着卯应对的音律,所以称为夹钟。

黄钟一变为林钟,再变为太蔟,三变为南吕,四变为姑洗,五变为应钟,六变为蕤宾,七变为大吕,八变为夷则,九变为夹钟。函钟一变为太蔟,再变为南吕,三变为姑洗,四变为应钟,五变为蕤宾,六变为太吕,七变为夷则,八变为夹钟。圜钟一变为无射,再变为中吕,三变为黄钟清宫,四变正好到林钟,林钟无清宫,至太蔟清宫为四变,五变正好到南吕,南吕无清宫,直至大吕清宫为五变,六变正好到夷则,夷则无清宫,直至夹钟清宫为六变。

十二律,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四律有清宫,总称为十六律。自姑洗至应钟八律,都无清宫,只是占个位置罢了。这些都是天理不可改动的。古人认为难以理解,大概是没有深入地探索。聆听其乐声,推求其义蕴,考察其顺序,没有丝毫可以改动,这正是所谓的天理啊。一是祭祖宗的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序;二是祭天神的音乐;三是祭地祇的音乐,都以木、火、土、金、水为序;四是以黄钟一韵分为祭天和祭地两种音乐;五是六变、八变、九变都会聚于夹钟。

六吕:其中三个称钟,三个称吕。夹钟、林钟、应钟,大吕、中吕、南吕。钟与吕总是相间隔,总是相对应,六吕之间,又还区分阴阳。纳音的方法为,申、子、辰、巳、酉、丑为阳纪,寅、午、戌、亥、卯、未为阴纪。亥、卯、未,分别为夹钟、林钟、应钟,是阴中之阴。黄钟,是阳之所钟(钟,动词,聚集的意思);夹钟、林钟、应钟,是阴之所钟。所以都称为“钟”。巳、酉、丑分别为大吕、中吕、南吕,是阴中之阳。吕,是“助”的意思,能时时出来帮助阳,所以都称为“吕”。

《汉书·律历志》谈历数时说:“太极元气,包含天、地、人三者而且把它们合而为一。极,是中;元,是始。在十二辰(指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地支)中运行,始动于子时(子就是一)。于丑时乘以三得到三。又在寅时乘三得到九。又在卯时乘三得到二十七。这样经过十二辰,得到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这是因为阴阳合德,气聚集于子,从而化生了世间万物。”

殊不知这只是推算律吕管长短的计算方法而已,哪还有别的什么深义?写史书的人只见这些数字很繁杂,不明白其中的用意,于是说“这是阴阳合德,化生万物啊”。曾经有人在土地中找到一枚朽烂了的捣帛杵,他不认识,拿着回家展示给邻居们看。邻里的大人小孩都围着来观看,都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没人不惊怪。后来有个书生经过,看见这个捣帛杵后说:“这是灵物。我听说防风氏(传说中的山神)身高三丈,他的一节骨头可以装满一辆车。这是防风氏的胫骨。”乡里人都很欢喜,修筑庙宇来祭祀它,并称这庙为“胫庙”。班固的这些议论,也和“胫庙”相近。

我阅读《羯鼓录》,见书中叙述羯鼓的声音,说它“声破长空,穿透远方,特异于诸种乐器”。唐代的羯鼓曲,如今只有邠州的一位老人能演奏,有《大合蝉》《滴滴泉》等曲名。我在鄜延时,还听过他的演奏。泾、原承受公事杨元孙因为奏事入京,回来后传达朝廷谕旨,令召此人赴阙。元孙到邠州,而其人已去世,羯鼓流传下来的音曲遂从此断绝。现在官府乐班中所存的羯鼓曲,只不过徒有其名而已,所谓“声破长空,穿透远方”,已全无剩余的痕迹。唐明皇与李龟年讨论羯鼓,曾说“鼓杖敲坏了的就有四柜”,当时羯鼓的练习如此用力,其技艺的精湛可想而知。

唐代的杖鼓,本称“两杖鼓”,两头都能用鼓槌敲击。现在的杖鼓,一头用鼓槌敲,另一头用手拍打,则是唐人所称的“汉震第二鼓”。唐明皇、宋开府宋璟都擅长两杖鼓。两杖鼓演奏的曲子多是专用的,如与玉笛相配的鼓笛曲就是。

现在的杖鼓,通常只是用桌击打节拍,很少有专门独奏的妙用,旧时杖鼓曲也全都散失了。当年王师南征时,于交趾搜集到一曲《黄帝炎》,即是杖鼓曲。(“炎”或作“盐”。)唐代杖鼓曲有《突厥盐》《阿鹊盐》,施肩吾的诗句说“颠狂楚客歌成雪,妩媚吴娘笑是盐”,可见鼓曲称“盐”就是当时的用语。现在杖鼓谱子的标识符号中,还有“炎杖声”的名目。

守卫边境的士兵每当得胜回军的时候,就会连营结队地高唱凯歌,凯歌的曲调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凯歌的歌词很多,用的都是市井街巷的俚俗语言。我在鄜延时,曾创作了数十首,令士卒歌唱,现在还粗略地记得几篇。其一:“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

其二:“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莫堰横山倒流水,从教西去作恩波。”其三:“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其四:“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其五:“灵武西凉不用围,蕃家总待纳王师。城中半是关西种,犹有当时轧吃儿。”

"何郎情思逋仙骨。观桃墙杏成疏阔。醉骑玉凤游银阙。满袖西风、吹动暗香月。"

何郎(嘛,傅粉何郎人间难得,如敷雪梅君,总是这)般的情思,逋仙(梅妻鹤子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德克萨斯就做不到)风骨。观桃墙杏成疏阔,没什么观赏的趣味,何不如挑得花中第一流。

醉骑玉凤,说骑很明显就有点俗了,放在诗里的话不得仔细推敲一番,压和拥都不错啊。游银阙呢,天上有白玉京嘛(道家),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

"满袖西风、吹动暗香月。"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像是上面写了一行书的云彩(完美)。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