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是能感觉到的,青春当饭吃,那得是什么豪华套餐(不加酒水),但吃多了也撑,何况吃不完多浪费,能苟一点是一点,去拼搏,去挥洒汗水?以史为镜,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迄今为止,当初杨广下大力气修建运河的原因仍然是一个谜,是有几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为了“剪断王气”。杨广通过“不正当手段”当上皇帝后,最担心的就是另有“王气”出没。他登上宝座时,有人说“有王气出自龙门,蔓延至太原”。杨广为此做了三件事:
一是派人在龙门地区挖沟开山,以破坏王气。二是任命自己的孙子杨侑为太原太守,以说明所谓王气就是他的子嗣,这种让王位继承人做太守这么低级小官的事情,历朝历代似乎是唯一的一次。三就是修建该地运河,以“剪断王气”。
第二种解释是收集“美人”,干什么,不好说,万一是促进优良基因的产生呢……第三种和外族有关,打起来还是需要补给到位的,不然怎么打。
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作胡同,而“胡同”一词本身,就是蒙古语里“水井”的意思。元代的京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水必有井,胡同随井走。可见昔日京城百姓与水井的密切关系。水井,不仅仅是老百姓们取水的地方,也是左邻右舍们谈天说地、嘘寒问暖的场地。虽说取水的方式五花八门,但人想到和用到的还是水的化学性质。
历经四分之一个世纪总算得出结果,别活成个人……做人太难,做个好人更难,作者菌这里还有好人广场,嗯,好人好事可以有,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明确的道德观(还好没有坏人广场,明面上的)。
今天的来者是赵企大大,赵企字循道,南陵(今属安徽)人。宋神宗时进士,仕至礼部员外郎。大观年间,为绩溪令。宣和初,通判台州。仕至礼部员外郎。事迹散见于《宋诗纪事》卷三八、《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企“以长短句词得名,所为诗亦工,恨不多见”(《高斋诗话》)。《全宋词》录其词二首(作者菌只上一首)。
虽然收录赵企大大的词就两首,但是有赏析,有人物评价的,《南陵县志·人物志》称他“材藻华赡,风度洒落,为时所推”。他能诗善词,尤工词。据宋人笔记《铁围山丛谈》记载:大观年间,赵企以长短句显,“遂用为显官,俾以应制”。适逢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南丹纳土臣服,他为此献词一首,以示庆贺,词中写道:“闻道南丹风土美,流出溅溅五溪水。”朝中大臣颇为欣赏。
宋人诗话笔记《苕溪渔隐丛话》的作者胡仔是绩溪人,因而搜辑了不少赵企的诗,认为他的诗“大率体格全学白乐天,故句语皆平易”。《丛话》收录了赵诗的一些警句,如“愁从竹叶杯中去,老向菱花镜里来”;“几夜已生蝴蝶梦,三年辜负鹧鸪班”;“青镜不览一两日,白发又添三四茎”;“青灯影冷棋三战,红火炉温酒一杯”;“四山来不断,一水去无穷”等。
算是传奇人物了,那首失调名的就不谈了。
感皇恩
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青春老。
感皇恩,原为唐教坊曲名,双调六十七字,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韵。据北宋钱易《南部新书》载:“(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始改金风调‘苏莫遮’为‘感皇恩’。”《钦定词谱》卷十五引宋陈旸《乐书》:“祥符中,诸工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曲有双调‘感皇恩’。”
和赵企大大也是有关的,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二:“大观中,有赵企,字循道者,其《感皇恩》词云:‘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人多称道之,遂用为显宦。俾以应制,然赵雅不乐以词曲进。”《敦煌曲子词集》卷上有《感皇恩》四首,乃“小重山”调。唐代的“感皇恩”曲,五代多改名为“小重山”,宋人又新创“感皇恩”曲。此调与”小重山“调之别名“感皇恩”调不同。
金词注“大石调”,《中原音韵》注“南吕宫”。贺铸词,名《人南渡》;宋无名氏词,名《感皇恩令》;金党怀英词,名《叠萝花》。其余也就没什么了,作者菌休产(生产文字太累)假了。
译文
骑马踏人红尘,又一次来到京城,恋人的容貌还像以前一样如花一样漂亮。和旧爱的欢聚才开始,又要离别,带来了新的忧愁。与恋人没能完成云雨欢会,天就要亮了。
迢迢千里远隔,令人肠断;翻越穿行于关山古道之间,回头怅望京都高城已不可见,如同天外一样遥远不可见。满怀的离愁别恨,都交付给落花和啼鸟。恋人在何处呢?青春在离愁中,已经迅速地逝去了!
赏析:
此词写男女别情,但似另有所寄托。词之上片写乍逢又别的惆怅,下片写已别还思的眷恋。
上片“骑马踏红尘”三句,写旧地重游、故人无恙的喜悦心情 。“红尘”,指繁华的巷陌。“长安”借指宋都汴京,即今天的开封。在这里词人巧妙地把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加以翻用与浓缩,不但恰切地表达了主人公重逢故人的欣愉之情,而且使词更富于翰藻,更富于韵味 。
这三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写主人公重游京都,骑马访旧 ,未知故人何如 ,故愁思难解。心头的疑团 ,一直是一个没有解开的疙瘩。二是写久别重逢,故人依旧,喜出望外的欢快情绪。词中主人公满怀希望 、又担心失望而终如所望的内心活动 ,全在“依然 。两个字中表现出来 。不言欢悦,而欢悦之情自见 。
“旧欢才展”二句,是感情的一个大的转折,是“ 柳暗花明 ”之后,忽然出现的“惨绿愁红”的景象。一个“才”字,一个“又”字,不但写出了他们乍相逢、又相别的怅惘情绪,而且写出了难相逢、易相别的凄凉心境,为下片的“满怀离恨”作了很好的铺垫 。“未成云雨梦”两句,运用楚怀王梦遇巫山神女的故事 ,来形容其乍见轻别的“新愁”,易得既典雅,又含蓄;既庄重,又风韵。
下片分三个层次来表达他的离恨。“千里断肠”三句,是写初别时的留恋之恨,是第一层。在这里写了三重恨:一别“千里”,是一恨;独行“古道”,是二恨 ;“回首”不见,是三恨。总此三恨,说明此别是长期的,后会是无期的,从而把主人公的羁旅凄苦之情 ,临歧留恋之意,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回首高城 ”,用唐欧阳詹诗“ 高城已不见 ,况复城中人”(《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落实到所思城中之人 。“满怀离恨”二句,写别后的种种离愁,是第二层。
这是主人公想到从此以后,即使碰上了鸟语花香的良辰美景,也会看到落花而感到年华易老,听到啼鸟而想到无枝可依。感时恨别,花鸟移情,这是羁旅异乡的人所最容易产生的“移情”作用。正是这种“ 移情”作用 ,使这两句词化静为动,化单一为丰富,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画面的美学价值,增加了读者的审美情趣。
末二句,进一步深化“满怀离恨”的感情 ,是第三层 。这“故人何处 ”的呼问,“青春易老”的感叹,使主人公那种强烈的离愁别恨,产生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通过以上三层的细腻的描写,词中主人公“满怀离恨”的心理活动,就十分真实而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借一己之愁苦,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道尽人世无常的个中滋味,是这首词动人心弦的关键。所以不必追究这首词是继写,还是另有寄托。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