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位:幼卿(满袖啼红)

作者:雪狐4651 更新时间:2020/11/1 20:19:46 字数:2723

依靠什么人会做什么事,查漏补缺还好,成心作对的话,假的都可以说成真的,再遇上并非空穴来风,这事就成了大半。就算有洗白反转的剧情,但权利都被剥夺了,焉能完存(也不用具体到什么事,都是有前人总结规律的)。

梦真的很神奇,明明知道是假的,但确过分真实。作者菌是不信鬼神的,不管什么有的没的,物理学还在统治,不过,今天作者菌就梦见鬼了,虽然是一种梦境氛围烘托出的感觉,但真在那时候害怕了。

这不是结局,而只是开始,受到鬼惊吓的作者菌醒了但却是鬼压床状态,身体不受控制,那时真的无助,不过作者菌那时还明白鬼压床不会持续多久,便从心里挣扎要起来……

过了一会,作者菌能感觉快要醒了,但是在以为清醒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脱离梦境,仍然是灵魂出窍的状态,而且看到母亲大人在推作者菌……作者菌想要回应,可什么也做不了。作者菌那时真的绝望,怕会一直沉睡于梦中。放弃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作者菌感觉到回归了正常状态下的鬼压床,不一会儿从梦中惊醒,恍惚中,作者菌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真实了……

浪淘沙(并序)

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兄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教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谩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直接看赏析吧,作者菌今天睡起来就有点忙。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是宋代幼卿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即景生情,引出对往事的回忆;下片描写与表兄邂逅相逢时所受到的冷漠遭遇,抒发了心中的无限悲痛。这首词哀婉而低沉的倾诉,唱出了封建礼教下受父母包办之害的不幸妇女的心声。借景抒情,语言不作雕饰,胜在真切,读来哀婉动人,催人泪下。

译文

幼卿自小时与表兄一起同窗学习,平素喜欢写些诗词文字。快到及笄之年时,表兄欲与幼卿结为连理,前来提亲却被父母以未取得功名为由一口回绝,并将幼卿许配给一个武将。

第二年,表兄高中前三甲,去洮房(今甘肃境内)担任职务,而幼卿相公在陕西统兵领将,不期与表兄重逢于驿站。但表兄鞭马向前并未多看幼卿一眼,应是因当时求亲未成而对幼卿耿耿于怀吧。因此作《浪淘沙》以寄托这段情思。

轻盈的云絮,飘逝在楚天的远空,往事就如那浮云散去,无影无踪。徒自留下深探憾恨锁藏在微蹙的眉峰。自是荷花开得晚,负了柔情荡溢的春风。

没有想到在这驿馆与他邂逅相逢,叹人生恰如飘蓬聚匆匆,散也匆匆。那一鞭骤然扬起怎忍心抽打花骢。凝望他飞驰的身影远远消逝在片斜阳暮色中,不由双泪泣落衣袖染成斑斑点点如血渍的黯红。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从词前小序可知,幼卿小时候与表兄感情很好,成年后,表兄曾来提亲,但幼卿父母以他未得功名为由拒绝,让女儿另嫁他人。从小序可知,她婚后和表兄在驿馆偶遇,随即匆匆而别,所以写该词表达她心中巨大的遗恨和痛苦。据《能改斋漫录》记载,该词与小序一起题于陕府驿壁。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目送楚云”,下片又曰“望断斜阳”,显然全篇笔墨集中在写两个有情人驿馆不期而遇又倏然而别的动人一幕。“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经年不见的表兄,突然出现在眼前,勾起自己多少相思恨。

可是人在眼前,却不能对他面诉衷情;顷刻间情人鞭马而去,又只好忍看他匆匆离去,徒然远远地“目送楚云”,心中凄楚难言。“楚云”,似说漂泊的行人如浮云般远去,又何尝不是暗示往昔的一段恋情,云雨巫山枉断肠。一个“空”字,多少怅惘,大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

紧接“目送楚云空”一句,抒情女主人公仿佛发出一声轻轻叹息:“前事无踪”。“前事“,自是指她“少与表兄同砚席,雅有文字之好”那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往事已如云烟般地永远消失了。当然,如果真的彻底消失得渺无踪迹,倒也干净;可是,却又偏在自己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终身遗恨。

“漫留遗恨锁眉峰”,空有遗恨,不能明言,又难以排遣,于是她转而自怨自艾,归咎于命运:“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可怜的荷花,你不在春天开放,偏要迟迟等到夏季,孤负了东风的深情,现在只好独自默默地吞咽下这人生的苦果了。

荷花的比喻,当是指自己年尚未笄、兄欲缔姻这件事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这一点幼卿当然是很清楚,然而,作为封建时代的妇女,不便责怪父母,所以,她吞吞吐吐隐约其辞。

上片由“目送楚云”引出对往事的回忆,下片便着重写这次重逢的悲恸。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在幼卿看来,人生就像随风飘的蓬草,不曾想到两个离别经年的恋人,会突然在这他乡驿馆见面。相见却又立刻相别,人生的离合、聚散,如此匆匆。

于是词人便推出这短暂的扣人心弦的一幕:“扬鞭那忍骤花骢。”这一幕也就是《能改斋漫录》记述的情景:二人“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可以想见,此情此景,从悲剧主人公眼里望去,更是心如刀剜。

她怪他给马儿狠狠的那一鞭,太无情了,忽地拉开了两人的距离,他骑着的花骢马飞奔而去,他怎么忍心匆匆离开,也不多看自己一眼。然而,她心里又何尝不明白:在这一刹那间,他内心翻腾何等剧烈的痛苦,正因为他前时欲缔姻未成,对她有误解,有怨气,所谓“前憾未平”,才给马儿狠狠一鞭,这狠狠一鞭,看似无情却是有情。

这一鞭,在悲剧女主人公心里是永远难忘的,它象征着心爱的人永远地离去;它象征着美好的恋情如昙花一现,永远幻灭;它象征着无可弥补的千古遗恨。“扬鞭”这一句写出了特定情境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刻画出悲剧主人公内心感情的剧烈矛盾和痛苦,是十分难得的传神妙笔。而这种传神之笔来源于生活本身,因而更为真切动人。

表兄远远去了,她还痴痴望着,看他远去的身影,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终于消失,而她还在痴痴地望着,直到“望断斜阳”。显然,少女时期最初的恋情未遂将使她抱恨终身,在今后的岁月中,她或许将朝朝暮暮凭栏“目送楚云”、“望断斜阳”。

而这种痛苦又只能永远埋藏在心灵的最深层,于无人处偷偷饮泣,以至于“满袖啼红”,此恨绵绵无尽期也。这首词不同于一般文人词,它是闺阁女子自抒衷曲,感情真挚,不事雕琢。

名家点评

国内知名冒襄研究专家顾启教授、南通师院中文系教授姜光斗《唐宋词鉴赏辞典》:这首词包容着一则婚姻悲剧故事,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所产生的不能明言而又难以排遣的身世之悲、飘零之苦、不存在爱情的婚姻的不幸,词人对爱情坚贞,对恋人谅解,客观上暴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这些在今天有认识意义与教育作用。作者注意表达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发出饱经忧患的低沉的倾诉。人物与环境十分调和,在景物描写中加进自己的色彩。从语言看,作品明白如话,不事雕琢,通俗自然,哀婉动人,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