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位:聂胜琼(隔个窗儿滴到明)

作者:雪狐4651 更新时间:2020/12/22 19:59:42 字数:2126

耐力不错,但无事却是一种折磨。作者菌都枕上吴中路了,但梦还是不如不梦,连带着精神也不怎么好,有种弦欲断之感。

平等永远是相对的,不平等才是绝对的。

自古以来,人类都靠祖先的积累传承利益:日耳曼氏族首领逐步演化为骑士,中原士族的官位也来源于祖荫。无论士族还是骑士,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封地,有独立的利益,不可能对皇帝(国王)唯命是从,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分权博弈,成为制约皇权最强大的力量。

要想打破这种源自祖先的财富传承,只有依靠绝对皇权的力量。绝对皇权一旦出现,世界的财富规则就会改变。

桓温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推行“庚戌土断”,但桓温死后“庚戌土断”还是无疾而终。东晋谢安继续起用寒门素族,打赢了淝水之战,刘牢之、刘裕等一批出身贫寒的将领获得了北府兵军权,最终成为东晋王朝的掘墓人;桓温之子桓玄靠北府兵篡夺了东晋帝位,大将刘裕又消灭了桓玄。公元四二零年,北府兵将领刘裕称帝,起自草莽的刘宋王朝诞生了(府人称经典,君下旧不闻)。

热水有时会比冷水更快结冰,这一令人费解的自然现象被称为“姆潘巴现象”。科学家们曾对其无法解释,甚至不确定它是不是真的。现在,研究人员首次在实验室里展示了这种奇怪的效应,他们用直径仅为一点五微米的冷却的小玻璃珠来代表水分子更复杂的结冰过程。研究发现,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冷却得更快。

今天的来者聂胜琼(某度那个配图很奇特),为北宋都下名妓,生卒年不详。与李之问情笃。李归家分别后五日,她以《鹧鸪天》词寄之。李妻见词而喜,助夫娶回为妾(万恶的封建社会)。《全宋词》存其词一首,即《鹧鸪天》。

鹧鸪天(寄李之问)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是有赏析的,作者菌就偷懒了。

这是一首根据在离别时的所感所受而做的词。《青泥莲花记》载:“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

都下聂胜琼,名倡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别,饯钦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饮别。

不旬日,聂作一词以寄李云云,盖寓调《鹧鸪天》也。之问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夫取归。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委曲以事主母,终身和悦,无少间焉。”这一段记载,叙述了聂胜琼创作这首词的全过程。聂胜琼虽然是京师名妓,见到的人(这话说的,能见的有普通人吗)非常多,但感情却是何等真诚和专一。

词的上阕写离别,下阕既写临别之情,又写别后思念之情,实与虚写结合,现实与想像融合为一。起句以送别入题,“玉惨花愁出凤城 ”,“玉”与“花”喻自己 ,“惨”与“愁”表现送别的愁苦,显示她凄凉的内心世界。凤城指京都,她送别李之问时,情意绵绵,愁思满怀,显示了她不忍分别的真挚情感。

莲花楼是送别的地方,楼下青青的柳色,正与离别宴会上回荡的《阳关》曲相应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眼前的青青柳色与悲哀的离别之曲一起颤动着离人的心弦。何况“一唱《阳关》后 ”,心中的人儿马上就要起程了。“别个人人”意谓送别那个人,“人人”指李之问 ,“第五句”极言路程之远。在唱完一曲《阳关》之后,就一程又一程地远远离开了她。离别是痛苦的,但别后更苦;词的下阕,叙写别后思念的心情。

相见时难,别也难,但别后希望在梦里依稀可见自己的心上人,更令人悲哀的,是难以成梦。“寻好梦,梦难成”句,写相恋之深,思念之切。词人把客观环境和主观感情相结合,以大自然的夜雨寄托了离人凄苦,“况谁知我此时情”一句,道出了词人在雨夜之中那种强烈的孤独感与痛苦的相思之情。

接下去,“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两句,画面感人而意境凄静深沉,显示了词人独特的个性,也突现了词的独特的美。“帘前雨”与“枕前泪”相衬,以无情的雨声烘染相思的泪滴,窗内窗外,共同滴到天明。

好像大自然也被她的感情所感动,温庭筠《更漏子》一词的下阕,曾这样描写过雨声 :“梧桐树,三更下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而万俟咏的《长相思·雨》也写到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跟温庭筠词相类似,都写雨声对内心情感的触动。然相比之下,聂胜琼这首词对夜雨中情景交融的描绘,更显得深刻细腻。它把人的主体活动与雨夜的客体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枕前泪”与“帘前雨”这两幅画面相联相叠,而“隔个窗儿”更见新颖,突出了词人的独特之处,也更深化了离别之苦,因为这里所刻画的“滴到明”,不仅是“帘前雨”,而且也是“枕前泪”。

难怪李之问的妻子读到这首词时,“喜其语句清健”。她欣赏作者的艺术才华,被作品中的真挚感情所感染,因而作了毅然的决定 ,“出妆奁资夫取归”,让聂胜琼能遂所愿。

宋时的歌妓得以从良成为士人的小妾,已是相当美满的归宿了。能得到这样结果的人并不是很多的。聂胜琼这位“名倡”注重自己的前途。这首词和它的故事,与乐婉同施酒监唱和的《卜算子》词所反映的感情来看,结局的喜剧和悲剧性质虽然不同,但对于理解当时歌妓的命运和她们的心理,具有样的价值。

也许,我们可以相信童话。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