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泽多芳草,凭兰没差,悔千里的话,那是属于马的故事……关某人便有一匹好马,至于今天的来者关咏,生卒年不详)字永言,宋朝官屯田郎中,知湖州、通州。嘉祐八年(一零六三),以太常少卿知泉州,改光禄卿、秘书监。《诗话总龟》卷三三引《古今诗话》:“石曼卿(延年)尝于平阳会中,代作《寄尹师鲁》一篇”,“永言乃增其词为曲,度以《迷仙引》,于是人争歌之”。
如果你还活着,你的内心深处就会喜欢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混乱。出自《反脆弱》,一本要反的书。
有个访问,说是丛日云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开设了一门“西方文明通论”的通识课程,讲解西方文明的演进与特征,当然也少不了比照中国的历史进程。对低年级的本科生们来讲,听他的课“受启发”和“毁三观”大概是同一个心理过程,有学生觉得“耳目一新”,有学生“脆弱的民族感情受了伤害”,有的还向学校打小报告。
“比如英法两个强盗烧了圆明园,之前清政府跟英法联军谈判破裂后,把英法代表团的三十九个人,包括记者、家眷抓到了北京,施以虐待或酷刑,其中二十个人被弄死了,活下来的人身上长满蛆,有的疯掉了。这个情节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
丛日云希望学生了解完整的历史,在史实准确的条件下判断和思考。“他的常识被颠覆,在感情上接受不了,何况还有许多理由支撑着原有的判断。”“我希望学生们接受一种健康的爱国主义,”丛日云说,“爱国是人类之爱的一种,应该将其安顿在爱他人、爱社区、爱民族、爱国家、爱人类乃至爱地球的序列当中。”
许多学生相信,西方文明是好战的,其中一个根据是十字军,这时丛教授会向他们讲,在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的分布,后来伊斯兰教的扩张,占领了原基督教的大部分地盘,然后才有十字军的“收复失地”。这才是完整的历史过程。十字军东征是古代民族、宗教间常见的武力征伐的一部分,并不能因此证明西方文明具有侵略性(还有其它就不拿来了)。
迷仙引
春阴霁。岸柳参差,袅袅金丝细。画阁昼眠莺唤起。烟光媚。燕燕双高,引愁人如醉。慵缓步,眉敛金铺倚。嘉景易失,懊恼韶光改。花空委。忍厌厌地。施朱粉,临鸾鉴,腻香销灭摧桃李。
独自个凝睇。暮云暗、遥山翠。天色无情,四远低垂淡如水。离恨托、征鸿寄。旋娇波、暗落相思泪。妆如洗。向高楼、日日春风里。悔凭兰、芳草人千里。
迷仙引啊,一个少有人填的词牌名,为定格词的韵律。代表作是代柳永大大的:才过笄年(关某还于此变了一下句式),柳词摹拟一个妙龄歌妓的口吻,道出她厌倦风尘、追求爱情的心灵世界。而本首,也许是注定好人……
"春阴霁。岸柳参差,袅袅金丝细。"春有阴晴,是胁迫也是不改的变化,岸边柳树参差,袅袅成姿,拨弄金丝吹弹可去。
"画阁昼眠莺唤起。烟光媚。"画阁有人睡,不足长时被莺唤起,烟光交射,互成媚态。只道是春光好,富足于此。
"燕燕双高,引愁人如醉。"燕燕成双高飞,不引离地而引得愁人如痴如醉。
"慵缓步,眉敛金铺倚。"慵散缓步,眉目敛容金铺(也是有床的说)倚歇。当然,故事到了这里猜个什么人好呢?
"嘉景易失,懊恼韶光改。花空委。忍厌厌地。"美景易得便易失,烦恼着美好的时光(春光)已改(去)。花空委地,忍相厌厌于此(多感善感之人)。
"施朱粉,临鸾鉴,腻香销灭摧桃李。"施以朱红粉,临鸾镜而照,什么模样的人儿(智能去胡),浓香消散失味,摧桃李(无春可记)。
中场
以殿前都虞候涿人董遵诲为通远军使。遵诲父宗本,仕汉为随州刺史,帝微时尝往依之。遵诲凭藉父势,多所陵忽,尝论兵战事,遵诲理屈,即拂衣起,帝乃辞宗本去。及帝即位,遵诲累迁至骁武指挥使。一日,便殿召见,遵诲伏地请死,帝令左右扶起,慰之。俄而部下军卒有击登闻鼓诉其不法十馀事,遵诲惶恐待罪,帝曰:“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邪!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
遵诲再拜感泣。帝问遵诲母所在,遵诲曰:“母在幽州,遭难暌隔。”帝因令人重赂边民,窃迎其母,送于遵诲,仍加优赐。至是帝以西蕃近边,命遵诲守通远军。遵诲既至,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刲羊酾酒,厚加宴犒,众皆悦服。
后数月,复入寇,遵诲率兵深入,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牛马数万,戎落以定。帝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遵诲尝遣其外弟刘综来贡马,及还,帝解所服真珠盘龙衣,使赍赐之,综曰:“遵诲人臣,岂敢当此赐!”帝曰:“吾委遵诲方面,不以此为嫌也。”
丙午,北汉乌王寨使胡遇等来降。
帝自即位,数出微行,或过功臣家。赵普退朝,不敢脱衣冠。一夕,大雪,向夜,普闻叩门声甚急,出,则帝立雪中,普惺恐迎拜。帝曰:“已约吾弟矣。”已而开封尹光义至,即普堂中,设重裀地坐,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普从容问曰:“夜久寒甚,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它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邪?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
帝曰:“吾欲取太原。”普默然良久,曰:“非臣所能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俟削平诸国,彼弹丸黑子,将何所逃!”帝笑曰:“吾意政尔,故试卿耳。”因谓普曰:“王全斌平蜀多杀人,吾今思之犹耿耿,不可用也。”普荐曹彬、潘美可用,后悉从其言。
"独自个凝睇。暮云暗、遥山翠。天色无情,四远低垂淡如水。离恨托、征鸿寄。旋娇波、暗落相思泪。妆如洗。向高楼、日日春风里。悔凭兰、芳草人千里。"
凝睇这事交给他人也不好,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奇特的爱好,独自一人还有的躲藏,反正谁也不见……暮云遥山,离的特别远,见其色暗翠于形,知无情如此,更似流水(自古鉴之)。
离恨托于谁,人不接便凭征鸿相寄(至于到不到,有什么期待呢)。旋娇波(眼波才动被人猜,啊,这是多情意),自然相思泪不止。妆以洗而去。向那高楼,日日不也春风里(深杯酒满)。
"悔凭兰、芳草人千里。"如果有结局,说与何人听,但悔,但也无悔……一个是动词,一个是量词。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