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样?
我认为我们都相信蝙蝠是有经验的。毕竟,它们是哺乳动物,无需多疑,它们的经验同老鼠、鸽子或鲸是一样的。我之所以选择蝙蝠而没有选择黄蜂或比目鱼,是因为如果我们沿着种系发生的道路走得大远,人们就会逐渐抛弈他们关于存在着经验的信仰。
然而,尽管同其他的物种相比,蝙蝠与我们的关系更亲近些,但蝙蝠的活动范围和感觉器官和我们的是如此之不同,以至于我想提出的问题还是非常生动的(虽然我们也可以就其他物种提出这个问题)。
即便这无益于哲学反思,任何一个与一只兴奋的蝙蝠共处片刻的人都会清楚,邂逅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形式意味着什么。
我己经说过,相信蝙蝠有经验的核心内容在于,成为一只蝙蝠就像什么什么一样。我们现在知道,大多数蝙蝠……主要是通过声吶来感知外部世界的……它们先是发出高速的、精确调节的、高频的尖叫声,然后通过探测从一定范围内的物体反射回来的这种声音来感知外部事物。
它们的大脑天生就能把发出的脉冲信号同随后的回声联系起来,这样获取的信息可以使蝙蝠准确地分辨出物体的距离、大小、形状、运动和结构,从而完全可以与我们通过视觉所获得的结果相媲美。
尽管蝙蝠的声呐显然是一种感觉形式,但它在操作方面与我们所拥有的任何感觉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我们没有理由假定它类似于任何我们能够主观经验到或想像出来的东西。这似乎使“成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样”的想法陷入了困境。
我们自己的经验为我们的想像提供了基本素材,因此,想像的范围也是有限的。我们的经验无助于想像这样的场景:一个臂上有蹼的东西在清晨和黄昏时分飞来飞去,吞吃昆虫;它视力低下,只能凭借反射回来的高频声声信号来知觉周围的世界;它白天在阁楼里倒挂着睡觉。
就我所能想像的范围之内(这并不算多远),它只告诉我,像蝙蝠那样行动对我来说会是什么样子。然而,这并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我想知道,对于一只蝙蝠来说成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的。——托马斯·内格尔
声声令
帘移碎影,香褪衣襟。旧家庭院嫩苔侵。东风过尽,暮云锁,绿窗深。怕对人、闲枕剩衾。
楼底轻阴。春信断,怯登临。断肠魂梦两沈沈。花飞水远,便从今。莫追寻。又怎禁、蓦地上心。
声声令,章大人这首声声令更像是捎带的,另外有一个说法,声声令也写作“胜胜令”,“胜胜”是女孩子的发饰,然后就没什么了。词也得看什么人之作,盗跖傥名丘的,难说故事如何。
"帘移碎影,香褪衣襟。"移帘卷起碎影呈形,是安适于小而静的环境。幽香褪去不沾衣,衣襟,古代指交领或衣下掩裳际处,后亦指上衣的前幅。
"旧家庭院嫩苔侵。"是处旧家庭院小屋,有嫩苔新生侵入。也说时节,也说心情,便有一主人公,当为此景多情。
"东风过尽,暮云锁,绿窗深。"常见之景于此时,是东风过(尽),暮云锁,绿窗深(色)。看见如此景物的人,不是拟把疏狂图一醉,便是:
"怕对人、闲枕剩衾。"怕对人(不对事,不对景),闲枕以觉,剩衾薄暖。单薄些总比没有强,人消瘦是没办法拒绝的。
中场
辛亥,诏:“郡国令佐察民有孝弟力田、奇才异行或文武可用者,遣诣阙。
丁巳,遣使修洛阳宫室,帝始谋西幸也。
江南国复遣使贡银五万两、绢五万匹,乞缓师。
硃全赟自湖口以众援金陵,号十五万,缚木为筏,长百馀丈,战舰大者容千人,将断采石浮梁,会江水涸,战舰不能骤进。王明屯独树口,遣其子驰骑入奏,帝密遣使令明于洲浦间多立长木若帆樯之状以疑之。己未,全赟独乘大航,高十馀重,上建大将旗幡。
至皖口,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刘遇挥兵急攻之,全赟以火油纵烧,遇军不能支。俄而北风,反焰自焚,其众不战自溃,全斌惶骇,赴火死。擒其战棹都虞候王晖等,获兵仗数万。金陵独恃此援,由是孤城愈危蹙矣。
监察御史刘蟠,性清介寡合,颇任数设诈以卜人主之遇。蟠时领染院,乙丑,驾临幸,蟠伺帝将至,辄衣短后衣,芒屩持梃以督役,头蓬不治,遽出迎谒,帝以为能勤其官,赐钱二十万。
辽主还自频跸淀,是月,钓鱼于土河。
十一月,徐铉及周惟简还江南,未几,国主复遣入奏,辛未,对于便殿。铉言:“李煜以被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甚切至。帝与反覆数四,铉声气愈厉。
帝怒,因按剑谓铉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铉惶恐而退,帝复诘责惟简,惟简甚惧,乃言:“臣本居山野,非有仕进意,李煜强遣臣来耳。臣素闻终南山多灵药,它日愿得栖隐。”帝怜而许之,仍各厚赐遣还。
庚辰,王明言败江南兵于湖口。
先是曹彬等列三寨攻城,潘美居其北,以图上。帝视之,指北寨谓使者曰:“此宜深沟自固,江南人必以夜来寇。亟语曹彬等,并力速成之,不然,将为所乘矣。”赐使者食,且召枢密使楚昭辅草诏,令徙置战棹,使者食已即行。
彬等承命,自督丁夫掘堑,堑成。丙戌,江南果夜出兵五千袭北寨,人持一炬,鼓噪而进。彬等纵其至,乃徐击之,皆歼焉,又获其将帅佩符印者凡十数人。
"楼底轻阴。春信断,怯登临。断肠魂梦两沈沈。花飞水远,便从今。莫追寻。又怎禁、蓦地上心。"
楼底不如楼上明,便是轻阴小静,春信断了,胆怯登临高处。是怕想起什么,魂梦悠扬,断肠人,昏昏沈沈不自在,更花飞水送远,从今直教人:莫追寻(失去不一定费力,但去追寻就不可计算了)。
"又怎禁、蓦地上心。"若有所思在远道……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