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者马成,字仲甫,又字中玉,庐州合肥人(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工部尚书马亮之子,生卒年不详。官至天章阁待制,与苏轼交往甚密,所传词仅《玉楼春》一首,也就是今天这首,考虑到流传这事一人一口的,这里便按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来了。
这首词的上片写马成与苏轼半年多的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以及苏轼有恩德于民、深受民众爱戴的情况。下片则写饯别宴会上的愁闷情状,和别后不忍独游的原因。所以结构整饬,属对工稳,脉络清晰,文气畅通一类佳作。
玉楼春
来时吴会犹残暑。去日武林春已暮。欲知遗爱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
欢情未举眉先聚。别酒多斟君莫诉。从今宁忍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
玉楼春,《花间集》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句,又有“柳映玉楼春日晚”句,《尊前集》欧阳炯词起句有“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又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句,取为调名。
李煜词名“惜春容”,朱敦儒词名“西湖曲”,康与之词名“玉楼春令”,《高丽史·乐志》词名“归朝欢令”。《尊前集》注“大石调”,又“双调”。《乐章集》注“大石调”,又“林钟商调”。皆李煜词体也。《乐章集》又有仙吕调词,与各家平仄不同。
译文
来的时候吴会依然还很热,走的时候春天已经快过去了。离开的时候给百姓留下的恩泽让百姓们感动,离别时伤心的眼泪胜过江水。
送别时欢快的情绪还不浓烈眉头就紧锁。送别宴上默默对酌,不需要有过多的话语。从此之后,怎忍独自欣赏美景,放眼望去你我曾欢聚之地如今却成了肝肠寸断之处。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在宋哲宗元祐六年(一零九一),任浙江漕司时所作。词中饯别的对象是苏轼。当时苏轼任杭州知州,两人关系非常密切,这年二月苏轼被召为翰林学士回京时,作者在饯别宴会上写下了这首《玉楼春》。
赏析
“来时吴会犹残暑,去日武林春已暮。”二句字面上虽然只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但从我“来时”演绎到君“去日”,已经透写出二人密切的交往和深厚的友情了。紧接着词人便破题点出,“欲知遗爱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思人之至而酒泪,固已深切,以“江上雨”喻泪,尤觉缠绵,泪如雨,只是比喻了泪之多,而江上之雨,更是汇入江流,连绵不绝。
因此,以“江上雨”喻泪,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流泪之多,还暗示着泪是可以流尽的,内心的思念却可如钱塘江水永远流不尽。并且,这种思念是无法截断的,任何强作宽慰和超脱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
往事已去,来日方远,还是注目于执盏话别的此时此地,过片笔锋一转“欢情未举眉先聚,别酒多斟君莫诉。”在一片伤离的气氛中,双方都想轻松一下,不要过分悲苦,但是,长亭的氛围毕竟死死地笼罩住词人的心灵,故尔“欢情未举”,又皱起了眉头,陷入那离别的无尽思绪中去了。
往日谈笑风生的宴席上,如今是默默对斟,两人都沉浸在依依的别情之中。轻松的谈不出,沉重的不愿谈,“君莫诉”三字便是这种情形的绝妙写照。末二句一笔宕开,代别后设想:“从今宁忍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西湖畔的山水楼台,是二位友人时常欢聚的地方,朋友离去,这里再也不会有赏心乐事了。
良辰美景,盖为嘉宾而设;物是人非,只能空惹啼痕。昔日欢游的踪迹,遍布于湖边的一草一木,因此哪怕是微小的景致,都会带上特殊的感情。一个“尽”字,既正写了肠断之恨,又暗写了往日的友情之深,不管“抬眼”望何处,都会勾起物是人非的深切思念。
在这首词里,词人从昔日相处,写到今日送别,再写到别后“宁忍看西湖"的心理活动,感情脉络十分清楚。结语更给读者留下了不尽的回味和想象。整首词所表达的别情,确实缠绵曲折,感人至深。就到这里了,明天可以用新系统了(大概)。
己巳,济州言金乡县民李延家,自唐武德初同居,至今近四百年,世世结庐守坟墓;诏旌其门,赐以粟帛。
戊午,辽旺陆等复献党项俘。
八月,甲戌,宣徽北院使、判三司王仁赡密奏:“近臣、戚里多遣亲信市竹木秦、陇间,联巨筏至京师,所过关渡矫制免算;既至,厚结执事者,悉官市之,倍取其直。”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吕端属吏。
旻、载具伏罔上为市竹木入官,端为秦王府亲吏乔琏请托执事者。己丑,贬旻房州,载归州,端商州,皆为司户参军。因诏:“自今文武职官不得辄入三司公署,及不得以书札往来请托公事。”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