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好酒德是什么样子的?七八个大汉被喝趴下了,没有后续剧情。要是对调一下性别,讲什么品德,心动便行动,总是会有俗人安排一场明知不可违,而身心裨益的事(总是要有生物意志的,哪怕柳某人,得打个建议状态)。好了,黄大临什么人,真要是故事安排的主角,也算合情合理的,有首七娘子,铁证。
黄大临(一零四一至一一零五),宋代词人,字元明,号寅庵,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人。西汉丞相黄霸后裔,北宋朝散大夫黄湜之孙,北宋著名诗人黄庶之长子,北宋大文豪黄庭坚之兄,绍圣间为萍乡令。存词三首,风格清丽。
黄大人先祖为浙江金华人,在五代时期,他的天祖父黄赡在洪州分宁当官,退休后,在修水开居。其高祖父黄元吉经商置田,豪雄一县,聚书万卷。其曾祖父黄中理,创建书院;祖父辈十三人,十位高中进士,时称十龙。
他的母亲李氏(追赠安康郡太君),是南康建昌(今江西永修)人,世代书香门第。他的亲舅舅李常,官至御史中丞,龙图阁学士,藏书万卷于僧舍,曰李氏书舍。苏轼为此作有《李氏山房藏书记》。南宋著名学者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记其:“藏书之富,次如曾南丰及李氏山房,亦皆一二万卷”。
他的父亲黄庶,为进士,为康州太守,病逝在康州。为了承担家庭责任,中了举人后,没有继续深造,在双井总理家族事务,并在芝台书院、樱桃书院任教。后来,为萍乡县令。
熙宁九年(一零七六),黄元明曾在济南与苏辙相会,示以养生延年之法。元明《奉寄子由》诗“历下笑谈漫一梦”即述此事。“历下”即齐州济南郡,治历城县。其时元明的舅父李公择知齐州,而苏辙于熙宁六年任齐州掌书记,本年仍在任上。
元明赴齐州探望舅父时与苏辙见面并示以养生之法。苏辙《次烟字韵答黄庭坚》诗“大兄昔许叩延年”句自注云:“鲁直兄旧于齐州以养生见教。”可知元明与苏辙谈养生是在时知齐州的李公择处。
七娘子
画堂银烛明如昼。见林宗、巾垫羞蓬首。针指花枝,线赊罗袖。须臾两带还依旧。
劝君倒戴休令后。也不须、更漉渊明酒。宝箧深藏,浓香熏透。为经十指如葱手。
七娘子,北宋新声,调名始见北宋黄庭坚兄黄大临词。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云:“豫章先生(黄庭坚)兄黄元明,宰庐陵县,赴郡会,坐上巾带偶脱,太守喻妓令缀之。既毕,且俾元明撰词云……盖《七娘子》也。”这是黄庭坚兄黄大临在出席郡守宴会时,因头上巾带脱落被歌妓捡起,被要求赋词一首而作的词。
"画堂银烛明如昼。"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银烛不知数,但光亮明明如白昼,可谓光天化日。要说经典案例,看不见空气的小黑屋中,点上蜡烛,烛光浸染了空气......
"见林宗、巾垫羞蓬首。"林宗指人的话,便是汉郭太,其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人。博学有才,擅长论议,为士人所仰慕。与李膺等友善,是名士“八顾”之一。郭太曾在河南陈、梁间闲走遇雨,头巾被淋湿,一角下垂。人们见他戴的头巾两角高低不一,也争相效仿,一时竞被誉为“林宗巾”。羞应见,头发散乱如飞蓬,大概。
"针指花枝,线赊罗袖。"针指,针线活什么的,花枝,美人,有评级的那种。罗袖也是一针一线赊出来的,没有需求就没有灿烂的科技树啊。
"须臾两带还依旧。"须臾凑够一指之间,两带所束,品行依旧不变。其实也无须多想,自在一些,能见到更多风景。
中场,接触下黄大人。
元符三年(一一零零)十月,元明为萍乡令。黄庭坚《萍乡县宝积禅寺记》明确记载了元明知萍乡的具体时间:“宝积禅寺,本周广顺中以民李氏施宅地梵林寺。寺有僧伽象,显德中见光怪累日,因改宝积寺。
星居六室,以元符二年十二月敕破律为禅,以僧绍概主之。而概于萍乡无法緑(不是录,比较相近),居十月而里人不施一钱,于是弃而去。三年十月,余伯氏元明为令也,择请延庆院山主宗禅来尸法席。”
其中,“元符二年十二月......居十月......三年十月,余伯氏元明为令也”,时间前后连贯,自属可信。而其他文献所载元明知萍乡的时间都不确切。
如《嘉靖袁州府志》卷四、《同治萍乡县志》卷十等都说元明是“绍圣中知萍乡”或“绍圣间知萍乡”,《宋诗纪事》、《宋人传记资料汇编》、《全宋词》、《全宋诗》等均沿此说。
然详考黄庭坚诗文及其他文献,元明知萍乡不可能在绍圣年间,因为元明在绍圣间所得官是越州司理,而且送乃弟庭坚入黔州,并未去萍乡,前文已有考述。此其一。
其二,崇宁元年四月,黄庭坚到萍乡探访元明,次年应元明的嘱托作《萍乡县宝积禅寺记》,说明此时元明仍知萍乡。若他绍圣初就在萍乡,则至崇宁二年已有近十年之久,退一步说,即使他知萍乡在绍圣五年,至崇宁二年也有六年之久。一县令之任期如此之长,不合宋制。
建中靖国元年(一一零一)元明在萍乡,元明为令,以仁慈为怀,尽心尽政,治理政事异于他人。黄庭坚《书萍乡县庭壁》载:然其民嚣讼异于它邦,病在慈仁太过,不用威猛耳。
至则以问元明,元明叹曰:“天子使宰百里,固欲安乐之,岂使操三尺法而与子弟仇敌哉!昔汉宣帝患北海多盗贼,起龚遂为太守。及入见,见其老而悔之。遂进而问曰:‘北海之盗,陛下将胜之邪,将安之邪?’
然后宣帝喜见于色,曰:‘张官置吏,固欲安之也。’余赏许遂,以为天下长者也。夫猛则玉石俱焚,宽则公私皆废。吾不猛不宽,唯其是而已矣。故榜吾所居轩曰‘唯是’而自警。”
《嘉靖宁州志》卷十六、《同治萍乡县志》卷十等均或详或略引征此事,且谓提举常平张根,雅闻其贤,折节下之。元明为官仁慈爱民,正如庭坚所言:“夫猛而不害善良,宽而不长奸宄,虽两汉循良,不过如此。萍乡邑里之间,鸱枭且为凤凰,稂莠皆化为嘉矣。”这是元明仕途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崇宁元年(一一零二),元明在萍乡。四月一日,黄庭坚到萍乡探访,兄弟相聚半月。“庭坚之来以崇宁元年四月乙酉,而去以是月之己亥。”
崇宁二年(一一零三),元明在萍乡。十一月,元明为萍乡宝积禅寺立石,事见黄庭坚《萍乡县宝积禅寺记》:“伯氏来属为禅记之,故叙载如此。崇宁二年十一月丁丑,朝奉郎、管勾洪州玉隆观、云骑尉、赐绯鱼袋黄庭坚鲁直记并书。萍乡令黄大临元明立石。”
本月,庭坚在鄂州有谪宜州之命,十二月,元明作《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送庭坚。《同治萍乡县志》云:“解萍乡宰,作次韵贺铸暮春韵”。《全宋词》案曰:"此首原见黄庭坚《豫章黄先生词》,题云:‘寅庵解萍乡宰作。’今附此。”
"劝君倒戴休令后。也不须、更漉渊明酒。宝箧深藏,浓香熏透。为经十指如葱手。"
劝君倒戴,所谓背负具备的,是休,美也;是令,善也。也不用做渊明之事,话说渊明好酒,有过用头巾滤酒,滤后又照旧戴上的事件。也算是自己动手,能吃能喝。
藏珍宝的小箱中能藏些什么?在有的人眼中便是些小玩意,在有的人眼中却是超乎寻常的故事。浓香渐渐熏透,浑厚染就,不知所受。
"为经十指如葱手。"吉良狂喜,嗯,大概碰不上吧。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