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这是个很玄的数字。比作者苏琼还玄,是的,苏琼这人就奇怪,有苏琼,字赤友,石埭人。还有字珍之那位,长乐武强(今河北武强)人。南北朝时官员,差距很大啊。是谁真不好确定,不过还是可以留下点疑问之后再找找。
女性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了哲学之外。长期以来,除少数几个例外,她们被剥夺了学习、参与哲学讨论以及发表观点的机会。她们和她们的思想没有受到认真对待,或许她们的作用就像瑞典女王之于笛卡儿,是做一个好学生以打磨“他的”哲学,并为“他的”思想当陪衬。
由于政治和较低的社会地位使女性一直被排除在哲学之外,所以很自然地,女权主义哲学首先就是社会和政治哲学。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甚至是从那些早期的主张妇女参政权的人开始,女权主义者首当其冲地就是要为女性寻求政治上的平等。但政治平等首先需要哲学上的平等,现代女权主义政治哲学的一个转折点就是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
波伏娃的著作对女性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体验做了开创性的分析,也在世界范围内激励女性对她们的社会和政治地位进行反思,并努力提髙这种地位。
她们一直都是女人。她们在解剖和生理的意义上是女人。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她们一直都受男人支配,因此,她们的依赖性不是某一个历史事件或某一次社会变革的结果。它不是某种出现的东西……然而,一种自然的状况似乎超越了改变的可能。
事实上,和历史真相一样,事物的本性并非一经给定就永远不变。如果女人看起来似乎是某种非本质的、从来都处于次要地位的东西,那是因为她自己没能促成这种改变……女人不说“我们”,除非是在女权主义者的某个集会或正式的示威游行上;男人们说“女人”,而女人也用同样的词指呼她们自已。她们不会自动采用一种主观的态度……
西江月
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情性风流。良辰美景在西楼。敢劝一卮芳酒。
记得南宫高第,弟兄争占鳌头。金炉玉殿瑞烟浮。高占甲科第九。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其调名有可能取自李白《苏台览古》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月”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最初为民间流行歌曲,后来因为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与文人创作统一,格律逐渐完善,直至最后脱离乐谱成为成熟的文学范式。
一见韩愈,谢安,这盖世文章,风流性情,到底还是当时人……有当时故事。词也简单,苏某人没有什么信息,且这样了。
宋代立国之初的半个世纪,词并没有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南宋王灼曾不无感慨地说:“国初平一宇内,法度礼乐,浸復全盛,而士大夫乐章顿衰于前日。”(《碧鶏漫志》卷二)
四五十年间,词作者不过十人,词作仅存三十三首。虽然此间王禹偁、寇準、钱惟演、潘閬和林逋的零星词作也有较强的可读性,但尚未形成一种独特的时代风貌,缺乏开拓性和独创性。直到十一世纪上半叶柳永等词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
北宋刘攽《中山诗话》说:“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冯延巳词在表现“艶情”和“闲情”的同时,偶尔流露过“人生得几何”(《春光好》)这种生命有限的意识。
晏殊则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作为太平宰相的晏殊,虽然少年得志,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但优裕闲逸的生活和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
他从圆满的生活中体悟到一种不圆满,即想延长这圆满的人生而苦于人生的短暂,因而他在词中反復抒发“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木兰花》)、“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破阵子》)这类忧思。而这人生有限的忧思又常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如《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而这又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
晏殊的年辈较早,政治地位又显赫,欧阳修等着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因此,他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蒿庵论词》)。
与晏殊词相比,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儘管他作词是“以其餘力游戏”(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固守着词为“薄伎,聊佐清欢”(欧阳修《採桑子·西湖念语》)的创作观念,但作为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他对词作也有所革新。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闢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叁遭贬謫,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的体验,因而不时地在词中流露出“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圣无忧》);“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浣溪沙》)。
“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临江仙》)的人生感嘆。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欧阳修词朝通俗化方向开拓的另一表现是,他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这对后来苏轼用联章组词的方式来抒情纪事颇有影响。
而另外两首《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和“荷叶田田清照水”)词,分别写採莲女的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也具有民歌风味。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潁州西湖的十首《採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徵。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