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风雅

作者:雪狐4651 更新时间:2021/2/23 19:00:09 字数:10498

嗯,这篇还是提上来吧,本来初几就要发的,一直拖到现在,可能有些小问题,但不影响阅读。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一首名词《遂宁好》云:武信旧藩,遂宁新府。乃东川之会邑,据涪水之上游。人物富繁,山川洒落。……宴东馆之靓深,傲北湖之清旷。

     遂宁好,胜地产糖霜。不待千年成琥珀,直疑六月冻琼浆。

     这首词的作者是时任遂宁府知府的马咸(号清虚先生)。在此之前,神宗熙宁年间遂州知州向哲始创了此词牌。马咸乃依律而歌,惜今唯存一首。但这仅仅一首,便给我们展现了遂宁在宋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度。

东川遂宁,肇自古蜀。春秋战国时,遂宁为蜀地。南宋宁宗嘉泰间参知政事袁说友在《遂宁府库古铜物》中称:“遂州古名邦,有物岁月深。”其所描述之遂宁府出土的古物或为先秦遗存:“剑弰累苍节,凤口涂黄金。人形杂兽面,诡异难模临。”

     秦代,遂宁属蜀郡,两汉及晋属广汉郡。明代遂宁探花杨名在《登梅山书屋并序》中说:“广汉江光新庙开,灵泉山色旧碑苔。”即以广汉为遂宁历史之源流。据南宋《舆地纪胜》卷一五五《遂宁府》载,北宋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因遂宁府府治小溪县疏浚城隍,得方寸古铜印,其文曰“广汉侯印”。故知遂宁确为广汉郡所在地。

西晋析广汉郡置德阳郡,郡治德阳县。西晋德阳县位今遂宁市船山区。清代遂宁相国张文端公鹏翮在《忆涪水端阳四首》中称“千年文献德阳城”,即以德阳为遂宁文化之滥觞。

东晋永和三年,桓温平蜀后,罢德阳郡,于德阳县东南置遂宁郡。“遂宁”从此出现在中华历史之中,且以“郡”为行政单位。“遂宁郡”向为遂宁之别称。

第一次出现在正史中的遂宁人是晋末宋初的龚颖。龚颖被益州刺史毛璩聘为劝学从事,后国变,谯纵据蜀,颖誓不附庸,为刘宋名臣陆徽所激赏。陆徽在《荐遂宁龚颖表》中称颖:“秉身贞白,抗志不挠”、“虽桎梏在身,践危愈信其节;白刃临颈,见死不更其守”。并赞他为“当今之忠壮,振古之遗烈。”遂宁人铁胆忠义的形象从此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宋书》卷九十一列传第五十一孝义)

所谓“德阳旧垒、石山名区”,后周时,改遂宁郡为石山郡,同时置遂州,同城。“遂州”从此诞生,遂宁的历史亦走上了新的阶段。隋开皇初,石山郡废,仍曰遂州。仁寿年初,置遂州总管府。唐贞观十年,置遂州都督府。

有唐一代,遂宁的经济文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云:“遂居蜀之腴。”(《白氏长庆集》卷第三十一)晚唐大诗人杜牧云:“遂宁旁缘巴徼,号为沃野。”(《樊川文集》第十八)此期,遂宁的纺织业获得了迅猛地发展,“樗蒲绫”成为遂宁之特产,上贡之精品。直到北宋,理学祖师周敦颐还请遂宁友人傅耆帮忙购买“平纹纱”、“樗蒲绫袴段”,可知遂宁纺织业之繁荣。

但是,由于遂宁东接合州,西近成都,居巴蜀要冲,自古以来兵燹实多。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去秋行》中称:“遂州城中汉节在,遂州城外巴人稀。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也正是因为遂宁不宁,战乱纷繁,故宗教活动较他郡尤烈。

     遂宁地区世传吕洞宾为遂宁洞宾寺人,乃于云灵山云灵观修道成正果。云灵山附近相关遗迹甚丰。云灵山有遂宁张九宗《云灵山寺碑》,唐元和十二年二月八日立(南宋《宝刻类编》卷五)。

吕洞宾在云灵观(又名嵩山观、崇元观)留有七律一首,诗云:“着眼尽观为业障,平生无过是浮沤。何须底死言名利,寻得清闲即便休。”遂州州治方义县广山上还有著名的集虚观,观内有铜铸唐明皇像,殿柱上有葛璝(一名葛仙翁)题字,亦为唐代遂宁道教文化的代表。

     遂宁佛教文化亦兴盛于隋唐,至今遗存有大量唐代摩崖造像,以大英县大埂子摩崖造像、安居区长年坡摩崖造像、安居区梵慧寺摩崖造像、安居区龙居寺摩崖造像为代表。唐代遂州更涌现了遂州道圆、圭峰宗密等著名禅宗大德,实为遂宁思想史之重要篇章。

广德寺开山克幽禅师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杜济所请,住持方义县石佛寺,祈雨救民,慈航普渡,后被认为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今遂宁灵泉寺、天峰寺以及原境内的大佛寺均为隋唐时期所创建。

唐代遂宁文学史最重要的四个人物,一是梓州射洪县的陈子昂,一是遂州方义县的张九宗,一是遂州长江县的贾岛,一是遂州方义县的船子德诚。

陈子昂为梓州射洪(今遂宁市射洪县)人,武则天时期曾任麟台正字、右拾遗等职,后因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而冤死狱中。陈子昂是开一代诗风的伟大诗人,“自李、杜推激于前,韩、柳服膺于后,于是高步三唐,横扫六代,莫不以为今古之升降,质文之轨辙焉”(陈沆《诗比兴笺》)。

其组诗《感遇》三十八首,与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并为初唐诗坛两颗耀眼的明星,“缠绵超旷,各有独至”(刘熙载《艺概》);其《登幽州台歌》,则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中小学教材而广为传颂。

张九宗为遂州方义县(今遂宁市船山区)人,历任戎州、同州、华州、普州、遂州、邛州刺史,治政有方,工书善文。其书,南宋《舆地碑记目》称“圆劲,有虞禇风骨”;其文雄朴,有《遂州学宫诸生题名》《韦南康纪功碑》《重立开元花台二寺碑》《云灵山寺碑》《觉苑寺铸钟记》《玉晨观碑铭》《元和修堤记》等。张九宗还创办有“张九宗书院”(简称“九宗书院”)。

胡昭曦教授认为:“张九宗书院是我国古代早期书院之一,在中国书院史和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于今日的建设也具特有作用。”雍正《四川通志》云:“遂宁文学,自九宗倡焉。”

贾岛是世人熟知的中唐诗人,其诗以“寒瘦”著称。唐文宗时,坐飞谤,贬遂州长江县(今遂宁市大英县),为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贾岛是遂宁的诗魂。晚唐诗人李洞酷慕贾岛,曾铸其铜像,置于头巾。常念“贾岛佛”,一日千遍。凡遇喜爱贾岛者,必手录岛诗相赠,并再三叮咛:“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贾岛在生前便拥有着这样的崇拜者,可知其人其诗,绝非俗品。

船子德诚,遂州方义县人。约中唐宪宗元和、武宗会昌间在世。一代禅宗名僧,药山惟俨法嗣。与云岩昙晟、道吾宗周为同道交。住秀州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常泛一小舟,随缘度日,世因谓之“华亭和尚”、“船子和尚”。

后覆舟入水而逝。《祖堂集》卷五、《景德传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四有传。其诗今存四十首,多咏歌渔人生活,深寓禅理,与张志和《渔父词》句法相同。

此外,唐代蓬溪隐逸诗人张令问亦以诗著。《全唐诗》卷七百六十载:“张令问,唐兴人,隐居不仕,号天国山人。”唐兴,即唐兴县,为今遂宁市蓬溪县前身。其《寄杜光庭》云:“试问朝中为宰相,何如林下作神仙?一壶美酒一炉药,饱听松风白昼眠。”

遂宁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在两宋。两宋的遂宁,无论是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达到了迄今未能赶超的高度。遂宁在宋代有两个主要别称:武信、遂府。

     武信,即武信军、武信军节度。唐昭宗光化二年(一说在昭宗乾宁四年),王建请置,治所在遂州,领遂州、合州、泸州、渝州、昌州等五州。五代因之。北宋仍为武信军节度,提举遂、合等七州兵甲兼梓、夔两路兵马钤辖。其后移钤辖司于泸州,止提举遂、合、昌、普、资五州兵甲。武信军节度使较著者有:夏鲁奇、陈尧咨、毕再遇等。

     遂府,即遂宁府简称。遂宁在北宋初为遂州,辖小溪县、蓬溪县、长江县、青石县、遂宁县。神宗元丰八年(一零八五)三月,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宁国公赵佶进封遂宁郡王。自此,遂州成徽宗潜邸。据传,哲宗元符二年秋冬间,遂宁县慧明院忽现佛像五次,父老咸曰:“遂宁佛出。”此为徽宗即位前之祥兆。徽宗即位,乃于政和五年升遂州为遂宁府,宣和五年,又升遂宁府为遂宁都督府,为大藩。

     南宋兵部尚书许应龙在《刘端友知遂宁府制》中称:“武信乃西蜀之巨镇,重臣法从多均逸于此。”南宋《方舆胜览》有云:“地重潜藩,节镇素雄于一面;道院邃清,备载晁子西之记”、“权专会府,甲兵兼总于七州;禅关胜绝,更稽丁晋公之诗”。

南宋兵部侍郎刘仪凤《南楼记》云:“平原沃野,贯以涪江,气象宽舒,为东蜀之都会。”南宋著名学者李石赋云:“山维东蜀,如连如伏,此贞观之所以建督府,而我宋之所以壮龙邸也;水控内道,或正或谲,此刘裕之所以策谯纵,而鲁奇之所以抗闰孟也。”

     遂宁因为徽宗潜邸,自州升府,是大藩,故两宋时期的遂宁府知府大抵“重臣法从”(法从:皇帝近臣)。如殿中侍御史杜莘老,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冬以直显谟阁知遂宁府。刘光祖,宁宗时以宝谟阁待制知遂宁府。礼部侍郎宁宗庆元五年状元许奕,嘉定初知遂宁府。

宋代著名蜀学家、政治家魏了翁,嘉定初知遂宁府。兵部侍郎杜孝严,嘉定中以华文阁待制知遂宁府。更有“丹棱四李”:李焘(南宋著名历史学家,乃于遂宁知府任上完成《续资治通鉴长编》,皇皇巨著,千秋彪炳)、李熹(焘弟,知遂宁府时治民以宽厚存心,凡地方无名之赋悉奏蠲免)、李璧(焘子,以端明殿学士知遂宁府,平张福之乱,遂宁遂宁)、李埴(焘七子,以焕章阁待制知遂宁府,政主简静,而时发以刚果,猝有措置,卒归平恕)一家四人先后担任遂宁知府,均有善政,郡人称之。

     这些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在遂宁为政时,大多关心民生、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最具代表者有李新、李石、魏了翁等。

     李新因元符三年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而贬遂州。他在遂州留下了《令狐秀才书堂》《盐井》《青石阻雨》《安居濒江小蓝留三小诗》等优秀篇章。其中《题遂宁冯德夫隐士画像》为我们研究宋代遂宁隐逸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著名学者李石《大水寓武信二首》细致刻画了遂宁府在南宋时的水灾情形:“半夜水啮堤,一决不及禦。贫民无灯火,下床已没股。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仓卒老稚计,共此高树栖。茫茫无舟筏,渺渺失陵陂。号呼性命急,千钧悬一丝。引手幸免鱼,十五为流尸”。我们可通过他的诗歌深刻体会到吾遂先民生活之不易。

魏了翁《元夕卜油溪故事》《二月二日遂宁北郊迎富故事》等诗则记录了遂府人的生活风俗。卜油溪在遂宁府府治小溪县南(今遂宁市船山区南)梵云山下,《舆地纪胜》云:“每至人日,一城人多游于此,以清油置水中,观其色之浅深,以占一年休咎。”

     宋代遂宁本地诗人的代表为著名学者王灼。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宋遂宁府小溪县(今遂宁市船山区)人。宋代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其所撰《碧鸡漫志》为我国第一部词学专著。另撰有《糖霜谱》,为我国第一部糖业科技专著。王灼在其诗歌中描述了书台山、云灵观、灵泉山、鹤鸣山、金壁池、广利禅寺等我们熟知的遂宁风景。其《水调歌头•长江飞鸟外》则抒发了对贾长江的追慕与伤怀:

     “长江飞鸟外,明月众星中。今来古往如此,人事几秋风。又对团团红树,独跨蹇驴归去,山水澹丰容。远色动愁思,不见两诗翁。

酒如渑,谈如绮,气如虹。当时痛饮狂醉,只许赏心同。响绝光沈休问,俯仰之间陈迹,我亦老飘蓬。望久碧云晚,一雁度寒空。”

     两宋时期,遂府盛产高僧,以雪窦重显、痴绝道冲最为知名,且均善诗。雪窦重显禅师在《送俞居士归蜀》中歌云:“何处深栖役梦频,青城抛却数溪云。如今老大归难得,祇写情怀远送君。”思乡之愁,读之便知。痴绝道冲禅师则在对同乡船子和尚的赞中抒发了浓郁的乡情:“与师同是遂宁人,来访遗踪愧后生。当日相逢定槌杀,也教知道有乡亲。”反复吟之,愈见韵味。

南宋末年,遂宁在四川宋蒙战争中惨遭荼毒,唐宋来数百年文明积蓄几毁灭殆尽。东蜀大族纷纷出川,流寓于荆湖、江南。有元一代,遂宁经济不振,然在文学上亦有所建树。代表作家有二,一为文礼愷,一为谢端。

     文礼愷,字梦得,四川遂宁人。富于学,元仁宗延祐二年(一三一五)进士。文章雅重于时,人羡为“朝阳鸣凤”。代表作有《重修旌忠庙记》《金华书院记》《张横渠先生祠记》《修岐山县庙学记》等。

谢端,字敬德,号榿斋,四川遂宁人。元代著名蜀学家,《元史》评之曰:“元世蜀士以文名者,曰虞集,而谢端其次云。”为文高古,以不同俗为主,简而有法,辞旨微直,以《加封孔子父母制》《贺亲祀南郊表》为代表。其诗雄逸,曾云“自古诗人天所放”,尤具蜀中唐风。曾与修《英宗实录》《明宗实录》《文宗实录》《宁宗实录》及《累朝功臣列传》。《元史》云:“至顺、元统以来,国家崇号,慈极升祔先朝,加封宣圣考妣,制册多出其手。”时称端有史才。

进入到明代后,遂宁的经济文化逐渐恢复,诞生了席氏三凤(席书、席春、席彖)、杨氏父子(杨澄、杨最)、陈讲、黄峨、章评、杨名、谢东山、吕大器、李实等著名诗人。

席书,字文同,号元山,四川遂宁人。明弘治三年(一四九零)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先生赞席书曰:“豪杰之士,社稷之臣。”其诗多悲,代表作有《天峰寺》《登故弟彖梅山书屋二首》等。

杨澄,字宪父,号五休,四川射洪人。明成化五年(一四六九)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佥都御史、两淮巡盐御史。曾于弘治四年刊刻《陈拾遗集》十卷并《附录》一卷。有《宦辙存稿》行世。

杨最,字殿之,号果斋,四川射洪人。杨澄之子。明正德三年(一五零八)进士,历任宁波知府、贵州按察使、太仆寺卿。以直谏著称于世,因谏明世宗莫信方士而死于廷杖之下。隆庆元年,赠最右副都御史,谥“忠节”。

陈讲,字子学,号中川,四川遂宁人。明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解元,正德十六年进士,官至山西巡抚。其诗气象弘舒,悲中寓壮,代表作有《偕席太常中大佛寺前游眺》等。

黄峨,字秀眉,四川遂宁人。明南京工部尚书黄珂之女,新都状元杨慎之妻。自幼聪敏好学,博通经史,善书札,能诗词,尤擅散曲。其《寄夫》一诗为后世诗人所激赏,桐城著名女诗人方维仪评之曰:“不织布庸,格老气逸。”

章评,字嘉言,号斗阳、斗阳子,四川遂宁人。章评为蒋信门人,著名心学家王阳明先生再传弟子。曾隐居读书数十年。其诗多寓哲理,有《斗阳诗集》。

杨名,字实卿,号方洲,四川遂宁人。明嘉靖七年(一五二八)解元,嘉靖八年探花,为明代遂宁最有才华者。惜为臣太忠,受帝排斥,以著史终老。其诗颇富史愁。

谢东山,字少安,号高泉子,四川射洪人。明嘉靖二十年(一五四一)进士,授兵部主事。历官贵州提学副使,累迁右副都御史、山东巡抚。巡抚山东时,考察酒技,返里后恢复春酒酿造术,其味浓香馥郁,人称“东山谢酒”(简称“谢酒”)。博学好古,工于诗歌。撰有《近譬轩集》《黔中小稿》《贵州通志》《贵阳图考》《东游小稿》《皇明近体诗钞》等。

吕大器,字俨若,号东川,谥“文肃”,四川遂宁人。明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官至南明永历朝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工诗,尤擅五言。邓汉仪论大器诗“思精而语丽”,朱彝尊赞曰“忠孝之诚溢于言表”,李调元论曰“音旨凄壮,逼似少陵”。

其《明月寺》有云:“屠龙犹有当年技,咒虎能忘此日忧。倚杖晴峦一怅望,大江难尽古今愁。”终身言行,不愧龚颖。

李实,字如石,号镜庵,四川遂宁人。崇祯十六年(一**三)进士,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理学家、语言学家。明末官长洲知县,后隐居于此,以著书终老。其诗多寓遗民之思,哀切沉重。

明代外地诗人歌咏遂宁者,以状元杨慎为代表。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是遂宁人女婿,与遂宁杨名、陈讲,射洪谢东山等均为好友,酬唱不断。其《得杨实卿书》有云:“起草共知双笔健,转蓬何趐十年分。怀侬莫作相寻梦,蜃雨蛮烟泥杀君。”相惜之情,溢满纸间。

明代末年,遂宁再次遭受战争的重创,县城一度为虎狼盘踞。遂宁学者再度流寓江南,其中以吕潜家族、李仙根家族为代表。流寓江南的遂宁学者在文学和政治上均取得较大成就。

      吕潜,字孔昭,号半隐、石山,四川遂宁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授太常博士。作为末代进士的吕潜,受父吕大器命,奉母侨居浙江湖州府吴兴县桑苎村,后迁住扬州府泰州海陵,计四十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冬始扶母柩旋里,并迁父柩至遂。寓于遂宁城北课耕楼,以诗画娱老。先生博学工诗,善书画。其诗“清逸”,其画“萧疏简远,脱尽蹊迳”。与新繁费密、达川唐甄合称“清初蜀中三杰”。

吕潜在江南时诗作《早过钓台》有云:“九十九峰梵云间,涪江亦有富春山。来年准别先生去,归钓故居明月湾。”明月湾在明月山下,位今遂宁市船山区北门外玉堂山附近。恋乡之情,不问可知。

清保和殿大学士梁清标《扬州慢•寄酬吕半隐同年》有云:“苕溪寄迹,梦扬州、又泛仙槎。想邗上风流,海陵烟月,依旧繁华。为我蜀笺写句,图画里、犹带烟霞。看文成五岳,每怜王粲无家。”湖州知府吴绮《送吕半隐》有云:“难将往事论苏李,賸取高风似阮嵇。遥望故乡休下拜,杜鹃仙魄不重啼。”遗民之有气节,虽显宦亦拜服。

李仙根,字子静,号南津,四川遂宁人。清顺治十八年辛丑科(一六六一)榜眼。李实长子。仙根乃一代帝师,为清朝首批经筵讲官、起居注官;还曾出使安南,平定边疆,诚一代外交名臣。遂宁张文端公鹏翮《祭李子静文》有云:“公钟岷峨之秀,秉箕尾之精,天性孝友,家学渊源。其为文,自成一家言;而书法道劲,在率更河南之间。然此特公之绪余也。公负勃郁磅礴之气概,然以天下为己任,大受之器识者,早以希文期之矣。”可知其卓异,不愧为遂宁史上科名最高者。

仙根《登遂州城晚眺》云:“城头日见七星悬,曳屩探奇即洞天。鸡犬不留缘底事,祇遗百叠养琼田。”经明末清初巨大战乱,遂宁人口大减,境内一片荒凉。仙根自苏返遂时,战争才刚平息不久,仍有余扰,故有此长叹。

明末清初还有一位重要的本土诗人杨甲仁。杨甲仁,字乃所,号愧庵,四川射洪人。其为明末清初颇有声望的大儒,在延续儒家学脉的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其同时代的思想家李二曲评其学问云:“其学不事标末,直探原本,见地卓越……言言透髓,学有心得。”撰有《愧庵遗集》七卷。

如果说半隐先生吕潜在清代遂宁文学史上起着发端的作用,那么遂宁张文端公鹏翮就代表着清代遂宁文学的成熟,而船山先生张问陶则是清代遂宁文学的最高峰。

张鹏翮,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四川遂宁人。清康熙九年(一六七零)进士,身仕康熙、雍正二朝。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时人称其为“遂宁相国”。因谥“文端”,学者称其为“遂宁张文端公”。文端公集政治家、水利专家、理学家、文学家、外交家于一身,是清代二百六十八年间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一代贤相。

文端公《遂宁城》云:“十年重到德阳城,人事田畴几变更。仙井晴霞朝气散,鹤鸣夜月野烟轻。郊原几度馀烽火,父老频经厌甲兵。所愿残邦沾化雨,桑麻从此乐深耕。”诗末二句盖叹惋吾遂之盛衰也常,而寓意吾乡人奋进革新也。“遂宁十二景”为文端公首次提出,且每景皆有一赞歌之。

其《仙井晴霞》有云:“松风夜静闻金马,仙井年深见古碑。若使当年身怕死,世间何处有男儿?”文端公即以夏鲁奇将军自励也。遂宁先正历来有通易慕道之风,公《题鹤鸣山二首》有云:“夜月几闻龙虎啸,白云常伴凤鸾还。神仙不在彝伦外,打破泥丸第一关。”

公长年在外为官,心中常挂怀亲老、乡人,其《思家》云:“一春远梦动悲笳,不尽长空雾霭遮。隔渚始波漂落絮,空山初霁咽残霞。百年风木三江泪,万里星河八月槎。谁在遂州高处望?碧天无际月痕斜。”文端公之爱乡、敬乡,诚为有清三百年中最炽者。

文端公后裔张问陶,以家乡遂宁城西船山(一名舟山、天榜山)为号,世称“船山先生”。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先生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为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撰有《船山诗草》,存诗三千五百余首。

船山先生早岁流寓他乡,清乾隆五十一年方回乡里,其《初归遂宁作》叹道:“北马南船笑此身,归来已是廿年人。敝庐乍到翻疑客,破砚相随不救贫。”乡亲久闭塞,不识船山贤。先生在遂宁,始居东门,次移北门,又移西门,皆借居也,其《题洗马池上新居》叹云:“赁庑人高贞苦节,卜居心瘁慕灵修。劳生自问吾何有,大户空衔署醉侯。”

待中进士后返遂,则是“指点朝衫拥万人,拦街看煞苦吟身。山灵颇厌旌旗俗,子舍微闻笑语新。”先生在苏州时,赠李仙根后人李秉德诗有云:“我因怀蜀郡,君竟作吴人。尘海新谋面,门风旧比邻。”船山之赞涪江,恰似当年痴绝道冲赞船子和尚。遂宁乡亲,自古相惜。

先生《北道怀船山》有云:“中原地大天无边,觅山不得愁可怜。强从黑夜窥高树,堂密残从杂烟雾,仿佛船山山下住。”至今咏怀船山之诗,以船山先生为第一。

出生年代稍晚于文端公的张星瑞,亦以博学工诗而著称。张星瑞,字薇垣,号玉垒,四川射洪人。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贡生,四十四年举人。雍正五年选林县知县,后授天津知州,擢湖州知府,因治蝗有功,声誉大著。未几,以疾解官归里。辞官之日,浙中名士纷纷赠诗饯行。撰有《玉垒诗集》八卷,惜大部已佚。所幸嘉庆二十五年《张氏族谱》载有其诗数十首。

清中后期的射洪诗坛亦颇繁荣,涌现出赵燮元、夏肇庸、舒云逵、何敏等著名诗人。

赵燮元,字衡轩,四川射洪人。清嘉庆十二年(一八零七)举人。学识过人。主讲金华书院,多所培植,有功后学。任云南永平县令,除盗息狱,颇有政声。撰有《诸易管见》二卷、《知非斋文集》二卷、《虎帐元机》四卷、《澹远轩文钞》四卷、《澹远轩诗稿》二卷等。

夏肇庸,字京珊,四川射洪人。清同治三年(一八**)举人,同治七年进士,选授山西和顺县知县。喜文墨,学问宏博,知识淹贯。撰有《蓉村诗稿》《文品》。另与人合修有《交城县志》十卷。

舒云逵,字稚鸿,四川射洪人。清同治十二年举人,光绪六年(1880)大挑考二等,任南江训导。有文名,尤工诗,撰有《稚鸿诗存》《紫云山馆吟草》。

何敏,字幼聪、经纬,号瑞卿,四川射洪人。清同治秀才。宣统元年(一九零六)进四川法政学堂,后授湖北长阳知县(未赴任)。曾长期执教塾馆。撰有《桂香诗文集》。

此外,清代蓬溪也涌现出许多杰出诗人,以钟永定为代表。钟永定,蓬溪县石板滩(今大英县象山镇)人,钟瑞廷第三子。同治十二年拔贡,任江苏按察使李鸿裔(中江人)幕僚。后回川主讲中江、三台、蓬溪诸县书院,又任广安州训导,皆精心育才。年八十八,卒于家。先生之诗诗中寓画,以《钟氏祠堂八景》为代表。撰有《龙溪诗草后集》四卷、《龙溪骈文》一卷。

清代外地诗人歌咏遂宁者,以张松孙、李培峘、何人鹤、文棨、寂光印豁为代表。

张松孙,字稚赤,号鹤坪,江南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二年任潼川府知府。其《丙午再至广德寺小憩》有云:“克幽示涅槃,钩锁中藏焉。慈悲现化身,灵应法无边。欲以龙象力,广结人天缘。宏愿度苦厄,一灯燃百年。”克幽禅师,大士显真,遗泽尤在,至今传承。

李培峘,字午桥,云南阿迷州(今云南红河州开远市)人。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六年任遂宁知县。培峘莅遂后,重培学校,重修县志(即乾隆五十二年《遂宁县志》),题咏风物,与民同乐,称贤令尹。李午桥为政清廉,自种菜蔬于署后,其《种蔬咏》有云:“缓带步仄径,恍若巡郊阡。岂为俭自力,用之稼穑艰。”

其《广德寺香会》描绘清代遂宁香会民俗甚详:“二月和风初应律,击鼓吹竽市填溢。已见邻封迎驾来,还看士女倾城出。青纱蒙首珠丝萦,旃檀执拜心明诚。幡幢缨络路不绝,万口喃啰同一声。”西南佛国,可窥一斑。

何人鹤,字鸣九,四川绵州(今绵阳)人。少负才名,兼有至性。浪游天下,与东南诸名士结社唱和,甚为名流推重。撰有《台山诗草》。其《射洪舟中望金华山》尾联“诗家俎豆今谁是?合掌惟应拜子昂”,与元好问“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遥相呼应,对子昂之评价极为恳切。

文棨,吉林长白人。清咸丰年间,历任四川荣县、奉节知县,汉州知州,夔州府通判。同治六年调署华阳,升补绵州知州。俱有善政,后寓籍于绵。工诗文,撰有《诵芬堂诗集》。咸丰六年至七年,先生在蓬溪县康家渡(今红江镇)盐局任职,留诗颇丰。

其《康家渡景观即事》云:“长江明月晚苍茫,野渡萧条尚姓康。我似寻巢新燕子,可怜辛苦一春忙。”《月夜同小屿望贾浪仙祠》云:“烟水茫茫野色昏,教人何处吊诗魂?不知古寺空山里,可有僧敲月下门?”

寂光印豁,四川南充人。俗姓杨。清顺治五年,年三十,投法雨禅师落发。以烟霞为侣,住蓬溪高峰山寺三载。后云游至梁平双桂堂,参拜破山明禅师,与东川相国吕文肃公大器同为破山嗣法弟子。工诗,其《再游高峰寺》云:“高峰崒屼出重霄,挂锡当年寄寂寥。再步云烟披一笑,鱼龙惊起浪来潮。”有《寂光豁禅师语录》传世。

民国时期的遂宁诗坛亦颇热闹。本地诗人以杨焕之、真量禅师、李雨生、文璋为代表,外地诗人以周岸登、刘竹庵等人为代表。

杨焕之,字昌邠,号北山散人,四川射洪人。清光绪二十二年应聘作编修《潼川府志》采访,二十六年(一九零零)列岁贡生。民国二年任袁世凯总统府顾问。民国六年因年迈返川。集赵芳塘、李雨生、张吉甫等友人创办“达山诗社”。撰有《北山草堂诗集》十卷。其诗多为纵情山水、探寻名胜、吊古怀今、吟咏唱和之类,诗风多言淡旨远、逸兴淋漓,诗旨多抒激抗悲歌之志、忧世忧民之心。

真量,广德寺西法堂住持,四川遂宁人。民国七年(一九一八)于广德寺出家,拜西法堂悟凯为师。民国三十一年到三十二年任遂宁县佛教协会会长、理事、常委。真量为太虚大师高足,太虚曾赠其联:“本真法界无他物,现量风光只自知。”其《赞清福老和尚像四首》歌颂了广德寺民国时高僧清福禅师,为遂宁民国禅诗之代表。

其四云:“鹤立鸡群泾渭分,未沾法雨道先闻。六根清净身无碍,三业纯和意自欣。项佩圆光空色相,胸藏慧剑斩魔军。直超十二因缘外,天上人间布彩云。”所阐佛理,妙蕴无穷。

李雨生,字仪文,四川射洪人。清光绪三十二年优贡。由清末至民初,历任邻水知县、川北道宣慰副使、四川省咨议局议员,曾随张澜参加四川保路运动。后不复出仕。晚年信佛,清闲自适。所作《观乡吟》词一百余首,有反映民间疾苦、激发爱国热情等内容。

文璋,四川射洪人。历任南部县、蓬溪县盐场录事、供理员,三台县川北盐务局场务股长,蓬溪县河边(今大英县河边镇)盐场代理场长,西充县、乐至县盐场场长,一九四九至一九五零年任蓬溪盐场场长。工诗善文,大倡诗教。曾在蓬溪县衙西园菩提楼创办有“菩提诗社”,撰有《文璋诗词集》等。

     周岸登,字道援,号癸叔,四川威远人。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举人。工于词曲,兼善诗赋。词风崇尚吴梦窗,自号“二窗词客”。博学专精,其作品“博雅矜炼,语出已铸,律细韵严,气度弘远”。其《瑶台聚八仙•遂州广利寺白玉大士像》有云:“谁知庄严色相,共祗园象树,劫换华鬘。海南千叶,珠座示现无边。群生魔难共忏,有万朵红莲礼白莲。无明境,证涅槃三昧,金石同坚。”千年广德,至今垂祥。

刘竹庵,重庆北碚人,民国间曾在遂宁省棉场及附属推广机构担任短期文书,其后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其《桂节前游灵泉寺》《再到灵泉寺》记录了民国晚期遂宁的社会生态,用语平实,诗锋犀利。其《再到灵泉寺》有云:“乞丐坐梯旁,每级有一对。残缺与瘦柴,老大及幼稚。假令屈指数,盈百至三四。褴褛黧黑中,一呼声惨厉。‘先生赏个钞,做官有高位。’我闻长叹息,‘谁是菩提树?’”至今尤可鉴观。

今《遂宁风雅》稿成。兹书欲以历代之诗华歌遂宁之神秀,以历代之先正激后进之猛力。存史述贤,增壮山色,冀东蜀遂宁人文再兴,终复武信遂府之盛景也!

欣逢盛事,同人歌曰:

遂宁好,广汉古名邦。武信军府控巴蜀,遂府繁华甲糖霜。

遂宁好,涪上有凤翔。文襄文肃与文端,东蜀渊源濂洛张。

遂宁好,性灵祛华章。七百年来笔一枝,唯有船山同子昂。

全体编者

丙申七月下浣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